杨晓春
【关键词】 班级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更新观念;师生关系;
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38—01
一、班主任需更新班级管理观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始终是班级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的制订者和实施者。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仅仅是被动的接受,其角色仅表现为被管理者,学生的主观需求得不到诉求和展现,故而表现出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行为逆行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个性的不断形成,传统的班主任地位不断地受到挑战,逐渐表现出不再适应新时代班级管理需求的矛盾。因此,在现阶段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更新班级管理观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班级管理倾向于行为控制和学生服从,凸显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压抑学生的主观需求和个性发展。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即:要相信所有学生都有上进心、自尊心、求知欲,学生都有独立自主的需求,都有自我负责的主动趋向,都能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发挥作用,并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人格,增强主体能力。
新的学生观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淡化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和学生服从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务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需求和个性发展,释放班主任的管理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让学生上进心、自尊心、独立需求以及自我负责的趋向能够充分地展现,为学生的发展和自主管理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
首都师范大学朱晓宏博士对师生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定义,即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它总是发生在具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情景中,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生活品质。班主任首先是一名老师,其次才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得到充分的落实,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反之,不但影响正常的班级管理,而且会使师生双方内心凭添一份难以言说的烦恼。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是有着丰富情感世界和一定认知能力的独立个体。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最高体现形式是指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尊重,即对学生情感的尊重。因此,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时刻感觉到班主任在关注他(她),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对班主任由畏惧转化为信任,进一步转化为尊重,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挥自我管理能力。
三、健全班级管理体制,采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学生的自主管理并不意味着班主任放手不管,当甩手掌柜,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得以自然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倡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发展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为前提。任何有效的班级管理,都是建立在健全的班级管理体制之上,都必须采用适合于本班级的班级管理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的形成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师及其他人员的培养与指导,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任何方法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无论是弱化班主任管理力度模式还是学生——班主任主体互动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都在围绕学生自主管理这个核心开展,如班级核心团队的选拔与建设,就是利用学生来管理学生。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根据班级特定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采用情景体验、组织变革、班级文化建设、师生关系重建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来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较为固定的班级管理模式,让任何形式的奖惩都有据可依,有理可讲,从而使模式和方法为班级管理服务。
四、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外部环境
此处的集体 “环境”主要指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指一种比较稳定的集体思想意识、氛围,一种对个体有重要影响和某种约束的环境。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在感受班级文化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这种环境的形成过程中,班主任可从进行角色转变,释放班级管理空间、与学生进行长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氛围营造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避免因规训而产生的强迫性的、不受学生欢迎的集体环境,不能压抑学生的生命和个性发展,应看到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高的规范就是自由。集体的文化环境作为对个体行为约束的隐形规则,是一種非强迫性的内在纪律。在创设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需求和心理发展,不应产生以强迫为基础的外在纪律,为学生的自主管理设置障碍,阻碍学生的发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