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人生别样精彩
—— 周珊印象

2017-07-04 02:17
黄梅戏艺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黄梅戏安徽省戏曲

○ 周 密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是代表着中国黄梅戏剧种的国家级院团之一。这里有诸多全国戏迷所熟悉的黄梅戏艺术家,可谓是群星荟萃。周珊,就是名家行列中的一位。

提到周珊,首先要说起他的母亲,已故黄梅戏大师潘璟琍,在黄梅戏界是无人不晓。她早年塑造了《女驸马》中的“公主”、《天仙配》中的“二姐”、《春香闹学》中的“春香”等经典人物形象,长期与严凤英,王少舫合作,推动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潘璟琍这个名字在大江南北广为人知。

潘璟琍的父亲,也就是周珊的外公潘泽海,早期的黄梅戏男旦,更是资深大师。而潘璟琍的哥哥潘忠仁,周珊的舅舅,是原安徽黄梅戏学校校长,既能导演也会表演,堪称全才。

周珊剧照

正所谓“戏曲人才代代出”,拥有如此强大的家族艺术基因,潘璟琍的后代自然不会逊色。她的小儿子周珊,如今已是为人所知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当家小生之一,国家一级演员。

周珊是幸运的,多少人都羡慕他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出身于梨园世家,一门三代皆为黄梅戏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黄梅戏,周珊在娘胎里就受过基因熏陶,打小便耳濡目染,浑身流淌着戏曲的血液。还没正式入学,就能唱出很多传统戏唱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安庆的安徽黄梅戏学校正处于黄金时代,招生十分火热,学员可谓百里挑一,从相貌、嗓音到天赋,这些无一不是选拔的标准。学生毕业后就拥有国家干部身份,因此,能进戏校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少年的周珊,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学员,被送到这所学校学习。

在学校,周珊刻苦努力,学戏十分认真,有时候还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给他开小灶。当时,很多老一辈的京剧演员在戏校教授唱念、基功和剧目课程,十分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教出来的学生,唱、念、做、打规范严谨。几年的正规学习和训练,使周珊打下了良好的综合基础,同时也学会掌握了诸多传统剧目。用周珊的话说,“我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当年的教学成长环境。”

自幼接触艺术熏陶,为周珊今后的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锻炼培养了他的艺术审美和思维,无论看戏还是演戏,都会一丝不苟,对自己和别人都要求严格。

1986年,怀着“演员梦”的周珊顺利结束了安徽黄梅戏学校的学生时光,随即回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报到,正式开启了职业演员生涯。“省黄”是他的艺术成长土壤,是他辛勤耕耘的家园,周珊对“省黄”爱得深沉,“省黄”也成为了周珊主要的精神寄托。日常排练演出之余,周珊又去了安徽省艺术学校戏剧科徽剧班,跟班学习基训。

左起:周珊、周千钧(儿子)、潘昱竹(妻子)

踏上演员的这条路,既有怡人美景,也有崎岖不平。在“省黄”这样一个国家级戏曲院团,人才济济,大腕云集,能成为一出大戏的主演实在不容易!年轻的周珊从跑龙套起步,期间也演过很多小戏,却依然没有在大型舞台剧里扮演主角的机会。有人总会为出生戏曲世家的他感到惋惜,认为他肯定会有种难以言说的憋屈。实际上,周珊没有任何不满,在他看来,年轻人跑跑龙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跟随剧团外地巡演,为主要演员跑龙套,反倒让周珊感到快乐充实。自幼严谨的他觉得演戏就是考试,来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是没有台词的龙套,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都应该予以认真对待。从“省黄”新编大戏《无事生非》中的小角色到《戏牡丹》中的童儿,从《打猪草》中的金小毛到《夫妻观灯》中的王小六,从《红楼梦》中的焙茗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四九,从《春香闹学》中的王金荣,再到《回民湾》中的杨中秋,他演绎了无数出传统小戏以及大戏中的小角色。也许是因为遗传了母亲的优秀基因,也许是后天的成长环境赋予了他一种严谨的精神使然,平时不起眼的周珊,只要一到了舞台上,就能立刻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将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近乎完美,这些形象都在观众的心中挥之不去。同时,周珊还善于向别人借鉴,在给黄新德等名家配戏的过程中,他注意观察,博采众长,这也让他学到了不少做人演戏的道理。在周珊的心里,是要把自己打造成台上严格、台下谨慎的人。可以说,那些年看似平淡无奇的“配角”生涯,给予了他丰富的艺术滋养。

十年磨一剑,2002年,周珊凭借黄梅戏《陈州怨》中扮演的包勉“一弯新月挂满天”唱腔选段技惊四座,引得台下评委交口称赞。看过那次大赛的人们都有印象,周珊塑造的包勉,扮相英俊,身段洒脱。尤其是把表演与演唱相结合,使得这段黄梅戏经典唱腔听起来是那么的过瘾。周珊在舞台上的不温不火,把控自如,让包勉这个人物看起来生灵活现。《陈州怨》这段唱腔难度系数较大,周珊硬是凭着自身扎实的演唱功力,把包勉沉痛反思的悔恨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诸多选手中,周珊理所当然披荆斩棘,崭露头角。因为演唱表演俱佳,顺利斩获这届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金奖”。对于一名青年演员来说,这是较高的艺术殊荣,也是最大的欣慰。一战出名,业内业外都注意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有个唱小生的周珊,唱功了得!于是,作为青年演员骨干力量的一员,周珊随同剧院出国演出以及参加大型重要演出活动等。

天道酬勤,艺术更不例外。周珊既有灵气,也吃得下苦,因此在唱功和表演上日趋成熟,当然引起剧院领导关注。终于有机会在大戏中担纲主演,与吴亚玲、黄宗毅等黄梅戏名家同台演出大戏《天仙配》。周珊扮演的董永中规中矩,侧重于演唱表演相结合,以此塑造出善良正直、憨厚朴实的董永。“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父母双亡孤单一人……”这段平词将董永既满腹悲伤又着急赶路,无心看美人的心态表现得恰如其分,唱、念、做中,足以见证他的不俗功力,在表现人物的同时又不失戏曲韵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他与吴亚玲合作的《路遇》一折成为“省黄”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在各类大小演出活动中已演出数百场,并数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展播。

2005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排演重点剧目《雷雨》,周珊在剧中扮演周冲。该剧演员阵容强大,聚集了蒋建国、吴亚玲、黄新德等当今黄梅戏界名家,可谓大牌云集。虽然不是一号人物,但是周珊扮演的周冲却毫不逊色。他把周冲的干净纯洁和天真浪漫表现得流畅自如,更利用自身的演唱优势,凸显了周冲对爱情的青涩幼稚,对四凤暗恋却又不自信的矛盾心理。在戏曲人物审美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的理想主义者,却又不乏可爱之处。该戏公演引起轰动,并获得国家艺术精品工程奖项。应当说,黄梅戏《雷雨》的成功,除了蒋建国、吴亚玲的精彩表演,周珊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雷雨》的周冲,让周珊跻身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一线演员的行列。

周珊剧照

2008年,安徽省黄重点打造大型3D黄梅戏神话剧《牛郎织女》,周珊扮演剧中男一号牛郎。作为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早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如何在前辈艺术大师的基础上进行再拔高,是周珊所面临的创作前提和重心。如果一味侧重讲究原汁原味字正腔圆,似乎又失去了这部经典剧目再创的意义。怎样让自己的专业优势与高科技舞台综合呈现相融,才是自己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周珊看来,经典之所以伟大,在于它能经受不同时代的解读。自己扮演的,应该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再出新。同时,更要让戏曲表演去适应3D全息影像高科技手段。周珊认为,2D也好,3D也好,咱黄梅戏传统的魂没丢。我们自然朴实的表演方式,优美动人的唱腔都还在,那就还是大家喜欢的那个黄梅戏。以前我唱哪走哪,只要照顾到音乐和灯光就行了,现在却要顾及到很多东西。不能挡了特殊的灯光,以免造成穿帮,另外还要照顾到其他演员的走位。扮演牛郎,周珊觉得最难的是和老牛对话:“剧中老牛是通过一种‘幻影成像’技术呈现在舞台上。我不仅要和它对演,还要让台下的观众相信我们确实是在用眼神沟通。在这个新舞台上,需要思考,需要想象,需要从内心表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带着正确的创作思维理念,周珊较好地塑造了牛郎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因为《牛郎织女》,周珊进一步为广大黄梅戏迷们所熟知和喜爱。

每一次演出都要有更新的突破,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不同的典型性,这源于周珊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舞台上的周珊与生活中相比判若两人,脱去褶子和厚底的他,近乎不苟言笑。有时候给人感觉是板着脸说话,甚至有“怼人”情绪,不了解的人心里总会犯嘀咕捉摸不透,还以为这样的性格时不时会“得罪”人。可是相处久了,就会发现不过如此,因为周珊大多数“怼人”的言语都是玩笑话,当真的人自然受不了。一旦走近,就会习惯于他直来直去的样子。衣着整洁,一年四季爱骑着那辆雅马哈踏板摩托上下班。随性简单,成了周珊的日常生活态度。岁月流逝,周珊如今已不能用“青年演员”来称呼了。对于剧院里青年演员,周珊毫不吝啬,总是愿意悉心辅导,遇到年轻演员们提问,尽自己所能给予解答,从舞台表演程式到人物塑造,一招一式手把手地教。看到年轻演员的不足和稚嫩,周珊觉得很正常,因为谁都曾年轻过,每个演员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

人到中年的周珊,除了是一名党员,还担任着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助理和培训部主任一职。在配合剧院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中,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在他看来,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在校园师生的心中,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几十年的积淀,周珊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六个一批”拔尖人才, 享受省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等等,已然成为一名经验老道的知名演员。周珊妻子潘昱竹曾经也是一名十分优秀的黄梅戏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专业硕士,现为安徽省戏剧家协会驻会秘书长。先后执导3D版黄梅舞台剧《牛郎织女》、大型纪实黄梅剧《安徽好人》、《知心村官》、《红梅赞》等多部大型优秀舞台剧。曾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全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宣纪检现代戏调演金奖、全国地方戏调演剧目奖等大型奖项。

工作上的同行,生活中的伴侣,周珊和潘昱竹两口子都是国家一级(周珊是一级演员,潘昱竹是一级导演),在外人看起来很般配。然而,恩爱归恩爱,两人工作起来,顾不上家的时候自然不可避免,好在儿子很懂事,能够理解父母的事业。儿子三岁那年,周珊和妻子正加班加点排练3D版《牛郎织女》,一天三班倒扎在排练场里抽不出身。虽然家就在剧院里,但儿子才三岁,正是最需要父母照顾的年纪。夫妻俩却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夜以继日地加班排练,有时候连饭都没时间给孩子做,为此周珊实在觉得无奈。到了晚上排练时候,哪怕趁着间隙的十分钟时间,夫妻俩都要回家,看到孩子沉浸在睡梦中,再悄悄关起门来回到排练场。但也发生了好几次意外,儿子睡到半途醒过来,一看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小家伙吓得哇哇直哭,屁颠颠地从家里跑出来找他们。让周珊最为难忘的是,一天晚上,排练结束已是深夜12点,周珊刚走出剧场,却一眼瞥见儿子站在门口。大概也是习惯了爸爸妈妈这样的工作常态,孩子并没有吵闹,只是不声不响地等着他。多年后回忆起来,周珊依旧感觉愧对儿子。

不过,令周珊感到欣慰的是,儿子遗传了家族的艺术基因,对戏曲有着一股天生灵气,喜欢听喜欢唱,还能把戏中的台词和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有人开玩笑打趣问周珊:“孩子以后会不会跟你一样,往演员方向发展?”周珊则很坦然地回答:“顺其自然,看他自己,一切不刻意,也不强求。”

淡然的人生态度,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周珊。朴实、简约从未掩盖过他的才华和实力,在戏里,他演绎出了独具匠心的角色,在戏外,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黄梅戏安徽省戏曲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成长相册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