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 山高水长
—— 观黄梅戏《大清名相》有感

2017-07-04 02:44欧阳冰云
黄梅戏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稷张廷玉名臣

○ 欧阳冰云

大型黄梅戏《大清名相》在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作为开幕大戏上演,观众掌声雷动,一时好评如潮,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清名相》通过清朝宰相张廷玉之子张若松借古画引起的风波为线索,讲述了张廷玉面对古画中裹挟的银票凛然拒绝、连夜带着儿子逐家敲门退礼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代名臣张廷玉豁然坦荡、光明磊落、不为金钱所动的君子之风。《大清名相》是一部惊心动魄、发人深省、充满正义感、充满人性温暖、歌颂高尚德行的抒情正剧,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戏,是观众呼唤与期待的好戏。

《大清名相》在六尺巷中拉开帷幕,六场核心戏后又在六尺巷中以皆大欢喜、圆满的场景谢幕,“六尺巷”贯穿始终,充分地展示了六尺巷精神。曾经看过几个版本的《六尺巷》剧本,《大清名相》是《六尺巷》的延续和升华。“六尺巷”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中华民族胸怀宽广、克己奉公、严于律己、严谨治家、伸张正义的文化符号,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人性美好而坚毅的六尺巷。

《大清名相》中张廷玉是一个高风亮节、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形象,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话语,铿锵有力,震撼人心。他严于律己,严于治家,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楷模。同样是一个“让”字,《大清名相》突破《六尺巷》邻里之间的礼让,升华为权势面前的“谦让”;大是大非面前的“廉让”;荣誉面前的“智让”。一个“让”字,让出了风格,让出了境界,让出了智慧。

序幕在六尺巷中开场,以张廷玉与曾孙张一丁几句对话为开场白,突出“一个让字,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感慨。从曾孙教起,使张氏子孙从小就明白“让”的道理。桐城张氏,典型的官宦世家,两朝父子宰相,齐家治国,名扬天下。一个“让”字,道出了其中多少人生况味,多少世态沧桑,多少风云变幻。大戏以文端公张英的家书“一纸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为主题歌,贯穿始终,耳熟能详的诗句很快融入观众的内心,打动观众的心灵,在观众心里引起共鸣和震撼。

《大清名相》以张廷玉“三让”一层层展示戏剧的精华和核心,步步惊心,步步升华,吸引着观众去探索后面的剧情,使得整个剧情充满神秘感,充满张力,引人入胜。

张廷玉的儿子张若松升为内阁大学士,张廷玉抱病向乾隆帝进言,认为父子同在内阁,于江山社稷不利,应该给别的栋梁之才让路。“一阶一惊颤,一步一不安”,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代名臣张廷玉的谦虚、谨慎、坚定、刚毅。一句“只怕是委屈了多少天下寒士”,声震朝野,四座皆惊。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节,何等的风度。心中有别人,心中有国家,心中有天下。忧国忧民,光明磊落,这就是一代名臣。

张廷玉七十七岁生日那天,张若松借了一幅唐伯虎的古画回家临摹,没想到古画中裹夹着银票礼单。张廷玉大怒,毅然连夜退还银票,将剧情推向高潮。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皇帝的老师,有五十年不犯错的美誉,有配享太庙的礼遇,一生光明磊落,忠义赤诚,德高望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仅仅是张廷玉修身的准则,也是他治家的准则,更是他效忠国家的准则。张廷玉作为当朝宰相,惩贪肃吏,树敌不少。戏中用黑衣人表现那些官场的恶势力,一正一反,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引起强烈的反差。退礼的戏,堪称戏中精华,是戏的精彩部分。巧妙的舞台设计,使舞台成为灵动的街巷,人在街中走,街随人移动。表现手法新颖、绝妙。张廷玉时而步履蹒跚,举步维艰;时而大步流星,满台生风。这场戏中,墙的开开合合,丰富多彩,瞬息万变,通过场景的变换,表现了退礼人张廷玉内心如江海翻腾。退礼前举步千斤,退礼后一身轻松形成对照。生动形象,让观众如身临其境,展示了张廷玉的清正廉明、磊落光明,一身正气的君子形象。抵制贿赂,保持清廉,坚定果断,这是廉让,是对不义之财的坚决拒绝,是对修身养性的儒家文化的诠释。

张廷玉为朝廷惩贪肃吏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平息乱象,稳住朝局,执意让贤还乡,更重要的是淡泊名利,让出了一生的殊荣----太庙配享。这是一种大气节的让,让出了胸怀和气度,更是让出了智慧,是智让。这是一位鞠躬尽瘁的老臣为了国家,为了江山社稷,以退为进的智慧选择。“老臣退一步,圣上进三步。当此关头,收回老臣之太庙配享,待风平浪静,圣上尽可铲除巨蠹,肃清贪墨,起用新人,造福黎民。圣上不可犹豫了,反腐惩贪,任重道远哪!”“我张廷玉为了社稷安宁、万民福祉,有什么耻辱不能吞,有什么委屈不能受……”句句肺腑之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一种大智慧,推心置腹,说服乾隆,使得乾隆皇帝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惩治贪腐。张廷玉一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曾国藩《不忮不求诗》),让与不让,泾渭分明。儿子晋升,谨慎谦让,为的是给天下贤者提供机会和平台;拒收礼金,毅然廉让,为的是弘扬正气,磊落做人;退居故里,为的是江山社稷。这些当让,毫不犹豫;当面对恶势力,面对黑衣人,坚决不让,这是原则,是信念,是做人的根本。

接下来张廷玉一段情真意切的核心唱段,气宇轩昂,荡气回肠,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将整个戏曲推向高潮,同时,将人物的精神境界推向神圣的巅峰,成为人们仰望的高度。“这一仗,这一仗啊,但愿得,打出个,天朗朗,地朗朗,天地清朗,人心坦荡,社稷稳当,庶民安康,升平气象,日月争光,风调雨顺,鸟语花香,江山美景万年长!”唱出了一个肝胆相照、一心报国的老臣的心声。纵观历史,连接现实,反腐肃贪,并不是跟谁过意不去,祛邪扶正,使得天下太平,人民富裕,社会和谐,老百姓能过上安稳舒适的好日子。联想到当前的反腐倡廉,不也是希望现实安稳,天下太平,只有这样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奔小康,才能做到真正的天朗气清。

《大清名相》结尾巧妙地安排在六尺巷,首尾呼应。“一条六尺巷,走出父子双宰相。一个是,邻里为尊,谦卑礼让;一个是,社稷为重,隐忍退让。”皇帝亲临六尺巷,因为三朝元老张廷玉的隐忍退让,换得了大清上安下顺,弊绝风清,乾坤清朗。一道圣旨,抚慰了老臣张廷玉的心,也温暖了天下人的心,天下归心,圆满和谐!君,是明君,是明辨是非、黑白分明的权威;臣,是贤臣,是大义凛然、谦恭礼让的榜样。君臣一心,政权就是铜墙铁壁,任何腐朽都无法入侵。庄严的官员队伍走六尺巷,将戏曲进一步推向高潮,也将六尺巷推向一座精神的巅峰,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成为人们仰望的高度。六尺巷,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精神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的标尺。让,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有了让,才有秩序,才有仁义礼智信,才有文明。让,不仅仅是在戏曲中传承,不仅仅是在六尺巷传承,更应该成为我们全民的行为准则,以“让”修身,以“让”齐家,以“让”报国。同时,将“让”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精品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大清名相》正是这样一部观照现实生活的正剧,是一部聚集正能量、弘扬正气之歌的好剧。《大清名相》已经超出了戏曲要表达的本身,上升到社会层面,成为人们为人之道、为官之道、处世之道的范本。一代名臣张廷玉的谦让、廉让、智让,让出了风格,让出了气度,让出了智慧。张廷玉,一代名臣,君子之风,山高水长,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社稷张廷玉名臣
晚明张溥等编刊名臣经世类史著及其影响*
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
观俊鹿之小体 察文化之大形
张廷玉训子
张廷玉训子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立晋社稷与魏晋嬗代
联墨双馨
儒将范仲淹
官员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