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颖,吕梦一,何章红,孙越霞,邓娜
大学公共选修课调查与课程优化研究
盛颖,吕梦一,何章红,孙越霞,邓娜
大学的公共选修课是学校构筑个性化教育而为学生设立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对天津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的公共选修课在课程种类数量、内容质量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学生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改善课程权力、奖励机制、课程服务系统以及质量监督体系等,从而促进公共选修课的优化。
公共选修课;问卷调查;课程优化
大学选修课是学校构筑个性化教育而为学生设立的个性化课程体系,[1]选修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必修课的单一性缺陷,有利于人才的综合培养。大学选修课涵盖文学、语言、计算机、艺术、教育、时政等等,内容丰富多样,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激发个性特长,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综观目前的学生选课、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过程,发现了不少问题。[2,3]一方面,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上选修课是为了凑学分,把上课的过程作为繁重学业的中间休息,并不专心听课,课后更不会找寻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选修课教师的妥协。选修课的考核形式一般是考查出勤率或结课论文。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但是学生查勤后即退席,论文重复率高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对此,教师显得很无奈,迫于对教学课时的压力,又不得不让学生通过,留下好口碑,让学生再选择自己的课程,使课程得以保全。
不同选修课的冷热程度不均,有的课堂意外的冷清,虽然达到了开设的人数要求,但是学生听课心猿意马,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很少出现课堂互动。有的课堂却是爆满的,甚至没有位子,学生要站着听课。学生的选课过程也非常激烈,成为网速和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比拼。
本研究对天津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课程热门领域、课程组织方式、课程考核方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调查推动教师更加客观地对待学生的需要,合理开设选修课,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有助于天津大学向世界高水平大学靠近。
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对象是天津大学的本科生。由选修课教师将问卷随机向上课学生发放,或由各学院学生事务部教师向学生随机发放。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选课初衷、喜欢的课程领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对公选课的期望和建议等。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83份,回收率96.6%。其中,有效问卷473份,由于未按要求填写或漏填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10份,有效率94.6%。
1.学生选课原因。如图1所示,“个人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分别排在了第一和第二位,是学生选课的最主要因素,和学校设置公选课的目的是一致的。排在第三位的是“完成学分”,第四位的是“补充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第五位的“选择好通过的课程”,其比例占到了11%,可见有些同学是不希望使选修课对自己造成压力的,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授课教师”的因素排在了最后一位,说明学生对由谁来授课并不是特别关注,选择的焦点在课程的内容上。
图1 选择课程的原因
2.热门课程领域。天津大学目前设置的公共选修课分5大类,即法律、经管、社会,艺术,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哲学,环境、心理、健康。
由图2可知,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艺术类,占27%,其次为文学历史哲学以及环境心理健康,所占比例均为21%,最后为法律经管社会和自然科学,所占比例均为15%。主要由于天津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多数同学更喜欢互补学科,艺术类课程相对比较轻松,有趣味性,能够提高其艺术修养,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但这并不等于应该增设更多的艺术类课程,相反,学校应该思考如何让自然科学类课程在学生中更受欢迎。学生的兴趣广泛,每一个课程门类的设置都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只有更为丰富的公选课种类,才能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图2 热门课程类型分布
3.出勤情况及缺勤原因。如图3所示,76%的学生出勤率较高,23%的学生会偶尔旷课,经常旷课和从不上课的同学所占比例仅为1%。
图3 出勤情况
在问卷设置的5类缺课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课程枯燥乏味,占34%,无趣的课程内容无法吸引学生,成为其逃课的主要因素。排名最后的是教师不点名,不影响成绩。事实证明,有些教师通过查考勤提高学生上课率的方法,并不是特别有效。所以,最终还是需要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吸引学生。
图4 学生缺勤原因
4.学生的课堂表现。超过57%的学生会配合教师的教学,认真听课,但是仍有32%的学生虽然没有影响课堂纪律,但是也没有认真上课,这样的隐性逃课同样是对学校资源的浪费。糟糕的是,还有约11%的学生在玩手机、聊天、睡觉或做其他事情,这样无疑会对授课教师和其他同学有所影响。
图5 学生在公共选修课堂上的表现
5.学生期望的授课方式。出现课堂表现差异的原因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目前教师一般采用幻灯片加课堂板书的形式开展教学,在引入多媒体教学以后,许多教师采用“视频播放”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有没有学生更喜欢,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方式呢?能不能在普遍的教学手段之外配合一些更活泼生动的教学环节呢?问卷对教具模型的实物教学、分组讨论的互动式教学、现场考察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调查。
图6 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能够增加各种各样的教学环节,且从选择比例上看不分伯仲。而且他们更倾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方式,这可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6.学生没有认真对待选修课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必修课的负担过重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公选课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学生个人、学校制度、教师乃至社会氛围形成了一种共识,即相比必修课,公选课没有相当的重要性。公选课的设置一般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核心,学生认为不会对以后的就业有太大的帮助;学校对公选课的要求也不高,修满最低学分即可;在课程准备上看,教师对公选课的投入也比不上对必修课的投入;从字面意思理解,必修课是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是选择性学习的课程。因此,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这种氛围必然会降低选修课的地位,学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会对选修课有所轻视。
图7 学生没有认真对待选修课的原因
7.学生没有选到心仪课程的原因。图8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课程人数的限制,第二位是选课系统的速度太慢。这说明,学校的选课系统仍然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图8 学生没有选到心仪课程的原因
8.学生对公选课的建议(主观题调查总结)。本次问卷设置了一道开放题,即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意见或建议。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丰富课程种类,尽量涵盖更多的方面,比如天文地理大气海洋、考古与进化、计算机与通信、医学、时政与国防、动植物与农业等;二是增加网络授课,以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安排上课时间;三是学校需提高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学生才能更加重视;四是学校用调整课程时间,增强选课系统的功能,增加开班人数等方法,使学生能选到心仪的课;五是学校需统一评分原则,不同的教师评分标准不同,造成选择不同的课程最后的考核成绩评分不一,影响学生最后的成绩加权;六是增加名师授课;七是改进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问卷调查分析反映出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枯燥,吸引力不强;二是公选课种类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选课系统不够完善;四是评分制度的不公平。这导致了公选课教学效果不佳,与学生的期望存在差距。为避免教学环节中的漏洞,改善管理中的不足,作者征询了教师、学生以及管理部门的多方建议后,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增加学生的课程权力。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权力是指参与课程设置的权力、课程内容选择的权力、选择授课教师的权力等。[4,5]很多高校公选课基本上是由学校和教师两方决定的,其程序一般是由教师提出申请,学校教务部门审批。所以,开设什么课程,讲授什么内容,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等最终还是由校方和任课教师来决定的。学生几乎没有课程的参与权,只能在学校提供的课程中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因此,即使学校向学生提供了数量不等的选修课程,但其数量和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公选课的学习主体,在课程决策的过程中,学生的需求和意见至关重要,学校应尽可能考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作为课程建立的重要依据。例如,学校可以开设评价网页,列出全部公选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由系统进行汇总统计排名。排序靠前的课程说明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学校应增加开班数量,并请课程负责人向教师们传授教学经验;排序靠后的,说明该课程可能不适合开设为公选课,学校有义务对这些课程进行调查和考核,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若发现该课程确实不适合应建议教师取消,不再占用学校资源,若该课程本身不存在问题,只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等造成学生不满,则建议教师限时调整完善,并安排试讲,通过以后,再安排进入系统,让学生择课。
2.增加公选课的奖励机制。目前高校公选课授课教师大多是知识深度、教学经验有限的年轻教师。当然,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教授来授课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鼓励资深教授或名师授课,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同时让年轻教师学习经验,达到传帮带的效果。
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编制公选课的特色教材,[6]公选课与必修课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区别,因此教材也要加以区分,公选课教材不能是知识的罗列,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注重教材的适用性,对于优秀的选修课教材要予以奖励和推广。
3.增强选课服务体系建设。选课系统是公选课的门面,它直接面向学生,选课系统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学生对公选课的满意度。学校除了做好日常的系统维护更新之外,还应该优化选课机制,根据课程特点,有些课程应以数量优先为原则,开设大班课,可采用不设上限的选课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修满学分。而有些课程应以课程质量为原则,严格控制人数,开设小班课,采用预选、机选加补选的选课方法。
另外,目前选修课的课程介绍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简介,缺少对授课教师的介绍,若能增加教师的个人介绍,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认识,提升对课程的兴趣。
4.完善公选课质量监督体系。相比必修课,学校对公选课的监督并不是非常严格,缺乏有效的跟踪和评估。因此,教师在公选课备课过程中,往往不够用心,教材的选择也较为随意。有的教师甚至简单地通读课件,课程枯燥无味。
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也是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任何一种考核方式都有它的优势和特点,能否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是关键所在。例如结课论文,其特点是比较灵活,通过学习体会引发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文献的搜集并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论文重复率很高,而教师也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考核只是一种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手段,并不是终极目标。严格、正确、有效的考核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助力。学校有必要对公选课的评分标准作出统一规定,使学生不再将教学评分作为选课的一个主要标准。
同样地,学生也应该有权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网评系统建设,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将评教信息反馈到学院,充分发挥网上评教的作用。除了常规的期中教学检查和网上评教外,还要不定期地组织督导组听课,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并结合学生反映的信息对授课教师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教学。
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优化公选课的组织和管理,使课程建设得到良性发展。
[1]袁世鹰,郑伦仁,曹中秋,张开洪.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3(3).
[2]欧亚男.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问卷调查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
[3]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4]蒋建华.课程权力的内容、类别与配置[J].课程、教材、教法,2013(4).
[5]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6]荆晓艳.关于改进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意见[J].甘肃科技,2010(16).
责任编辑:何岩
G47
A
1671-6531(2017)06-0029-04
盛颖/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博士(天津300072);吕梦一/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硕士(天津300072);何章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硕士(天津300072);孙越霞/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天津300072);邓娜/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天津3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