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红
摘要:
原真性是保护历史文化古城的重要原则。根据“历史文化古城”、“原真性”的相关概念,探讨基于目前现状对于阆中古城原真性保护的几点建议: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管理;保留阆中古城应有的活力;保护文化资源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摇篮;培养群众保护意识力争全民参与。
关键词:阆中古城;历史文化古城;原真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17
阆中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是我国现存历史文化古城中结构体系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阆中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但随之而来的发展使阆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对于阆中古城来说,保持古城的原真性具有极高的价值。
1相关概念
1.1历史文化古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古城被认定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阆中古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属于历史文化古城范畴。
1.2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譯名,原义是指真实的、原本的、神圣的,如今,原真性是指原来最初真实的原物以及全部原初本真的历史信息,还包括在原来的物质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维护文物最原始的状态。如今,原真性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文化一沉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
2阆中古城综述
2.1古城综述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21个乡、25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风水古城”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其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阆中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截至2017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并在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文化历史名城”。阆中文化的主体是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2.2古城特色要素分析
笔者在对阆中古城的特色要素分析时,主要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风俗、特产、特色节目三个方面对古城进行了全面分析,如图1所示。
2.3古城价值评估
阆中古城素有“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称,如今,阆中古城仍完整保留着古街道、古城墙、古民居、古庙宇等古建筑,它是阆中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文化体现,有着极高的保护价值。笔者对阆中古城价值分析分别从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三方面进行:
历史价值:至今,阆中古城完整的保留着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这些文物对人类研究阆中历史文化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研究意义。
社会文化价值:随着阆中市旅游局及相关部门的打造和复建,在古城中不时可以欣赏到阆中皮影、张飞巡城、巴象鼓舞等节目,向人们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情景及民间传统;除此之外,城中的贡院、红军政治部旧址、落下闳故居真实的展现了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较高的社会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阆中古城于2013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川内及与四川省相邻地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首选,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在打造过程中,阆中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产品销售区及丰富的节目形式,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
3基于目前现状对于阆中古城原真性保护的几点建议
3.1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管理
阆中古城是先辈们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唯有以保护为前提,严格按照政策进行开发,才能造福后辈。笔者认为在开发时要严格遵从《阆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阆中保护规划》、《阆中古城保护修缮性详规》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后期的修缮工作。按“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的原则对古城进行改造,着力打造有可彰显阆中区别于其他古城的新特色,尽量让游客感受到阆中古城独特的文化气息。同时,对于后期修缮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应严格按照规定,在涉及材料的选取及工艺上都应符合历史真实,尽量凸显古城的特色。
3.2保留阆中古城应有的活力
原真性原则是保护阆中古城的重要原则,其意思是指真实的、本真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对此,对于古城建筑材料的选取、工艺及后期的修缮工作的原则就是真实的展示古城原本的样子。然而,古城是以民居为依托,故在修建过程中应满足现代居民的居住习惯和需求,外层建筑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修建,居民的内部装饰尽可能在还原历史的同时满足现代民居的生活需求,进而带给本住居民强烈的归属感,保留古城应有的活力。
3.3保护文化资源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摇篮
3.3.1风水环境原真性的保护
阆中素有“中国风水第一城”之称,与中国另外三大古城相比,阆中的建筑构造、整体分布、山水格局等无不凸显阆中最典型的文化内涵—风水文化。
首先,保证古城周围山水构造的完整性。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围绕城市的嘉陵江江道全长88千米,自西向东形成了一个“U”字,山川形势独特,山水融为一体。(具体见图2)可见,保证古城外周围环境的完整性是保护古城风水文化原真性的前提。
其次,保证城中规划格局的完整性。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以东西、南北“十”字形交叉的大街为主干,沿东西方向展开。街道南北长而宽,东西短而窄。依照风水格局,东西、南北取向的街道多与远山(蟠龙、伞盖、玉台)朝对,而南向主街则以锦屏山为对景,各街道多依其所向取名,强调风水主题。由此可见,阆中整体布局真实体现了风水文化内涵,具有深远意义,保护古城原真性就需保护城中规划格局的完整性。
3.3.2弘扬民俗文化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摇篮
阆中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大多名誉中外,如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抑扬顿挫的茶館评书等等。其中,川北皮影更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弘扬这些快被世人遗忘的民俗文化。对此,可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定期开办培训班、邀请专家亲临古城开办讲座、举办灯会、庙会等民俗节目,让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3.3.3保护饮食文化和发扬丝绸文化
阆中古城的饮食文化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如张飞牛肉、保宁醋、白糖蒸馍等都是古城饮食名片,应在不改变其风味的前提下,利用多种营销渠道大力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取做大做强;阆中丝绸,久负盛名,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已有1400多年历史。争取在保留传统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营销手段,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促进丝绸产业的发展。
3.4培养群众保护意识,力争全民参与
从保护意识角度看,阆中古城居民保护意识还太浅,应由古城居民主导,政府部门协助,采取“自上而下”、“从小事抓起”的体系推动古城原真性保护。而古城保护意识差主要体现在还未正确认识清洁能源的使用。古城重点保护区中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禁止使用原煤、柴禾等,同时严禁焚烧沥青、橡胶、塑料等可排放有毒气体、带有腐蚀建筑性质的物质。根据《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可见,正确使用清洁能源是保护古城原真性的重点对象。
4结语
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方面不同,因而采取的保护方式就不同,从上面对于阆中古城原真性保护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针对现有的具体情况,同时认真而全面的认识“原真性”、“对症下药”才是对古城最好的保护。对阆中古城原真性保护最大的目的在于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恢复古城最真实的状态,使古城可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付蓓,李秀,王静.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原则中“原真性”的思考—以四川阆中古城保护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
[2]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3]苏承英,程静.阆中古城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4]廖佰翠.阆中古城的保护[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冯国杰,严贤春,贾文君.四川省阆中古城旅游发展SWOT分析研究[J].大众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