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长军
切实维权大帮扶情暖兴安八万里
文/李长军
“真心为民、用心于事、动心于行”。维护权益,民生至上,一直是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服务职工的永恒主题。在八万里兴安广袤的大地上,处处可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不断扩大帮扶覆盖面,提高救助标准,将帮扶工作从节日“送温暖”转变为“常态化”救助,确保帮扶工作不留“盲区”,让全区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积极推进帮扶站点建设,完善帮扶服务网络,社区建设帮扶站建设在全区推广,目前全区工会已建立社区帮扶站44个,实现了服务职工全覆盖。全区15家地县两级帮扶中心加快了转型的步伐,2015年地总、新林区、呼玛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加林局工会帮扶中心相继转型为职工服务中心,在重点做好困难职工帮扶的同时,设计和增加了符合林区实际的服务项目,为职工提供差异化服务,服务职工水平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去年以来,地区总工会采取常态化突出以人为本救助理念,主要体现“四个关注”。关注林业企业一线职工生活——尤其是木材停采后,对林业从业职工、转岗职工生活予以高度关注。关注遇到特殊困难职工——对患病、子女上学等特别困难的职工给予及时帮助,做到了“有事必管、有难必帮”,使用资金雪中送碳。关注破产企业困难职工生活——将原地区工程公司、商贸公司、物资公司的困难职工纳入地本级平台,统一发放送温暖资金。关注帮扶资金多方筹集——通过主动与上级工会沟通、联系,向上级工会汇报情况、报送信息、调研报告等形式,积极筹措帮扶资金,几年来,省总拨付大兴安岭地区的资金逐年递增,2016年共筹集和使用资金396.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6.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50万元,地本级财政配套资金80万元,为大兴安岭工会帮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全区认真组织实施职工技能培训,对于有自救能力的家庭,帮扶中心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说服和引导,组织动员困难职工和他们的子女,学技术、学手艺,帮助他们制定目标、想办法、筹集资金,实施项目化帮扶,帮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为此地区总工会创办了兴工职业培训学校,把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并在基层设立培训点,将分散在各县区局的职工发动起来,就近展开培训工作。
2016年,地总配合城镇林业脱贫工作,创新职工技能培训思路,积极向省总争取创业就业培训补贴资金35万元,开展推送精准创业就业培训。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基础上,采取基层申报项目、地总审定形式,由地、县、镇(场)三级共同培训办法,鼓励县级工会利用自有资金支持镇(场)开展技能培训。培训项目紧紧围绕地委的“六大产业”、职工创业就业所需,确定了42个培训班。同时创新培训模式,增加实践课、实训、参观教学内容,采取小班、小课堂,更好地满足多数职工的需求。
近年来,大兴安岭各级工会组织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考上学的能上学,上了学的不辍学”为着眼点,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倡导社会爱心救助,为贫困学子献爱心,成就梦想,全区各地到处呈现出关爱学子、关爱困难职工,友爱相助的良好氛围。
“三个一点”圆贫困学子大学梦——金秋助学活动是工会品牌工作,对低保职工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及患病、意外等特殊情况的家庭子女提供资助。为了助学活动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地区总工会明确提出地总、地方政府(企业)和基层工会三方共同出资的办法,为每个学生筹集助学款。2016年,地区总工会“金秋助学”救助困难大学生253人,筹集发放资金达59.02万元,其中地总出资28.8万元。如此坚实的救助成效都得益于“地区总工会拿一点、地方政府(企业)拿一点、基层工会拿一点”的“三个一点”的救助资金募集渠道。
牵头扶贫,工会组织担当重任。2016年年初,作为大兴安岭城镇居民、林业职工精准扶贫牵头单位的地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地委“一号工程”,多次召开党组会议,成立组织机构,专门研究城镇居民、林业职工脱贫工作整体思路、及操作步骤整体框架,在多次调研基础上着手制定了《城镇居民、林业职工脱贫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五个一批”的脱贫计划,并以地区两办的名义下发至全区各单位。
全区各地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将全区2145户林业职工纳入精准脱贫工作目标。采取就业脱贫、创业脱贫、医疗脱贫、教育脱贫、低保兜底的五项脱贫措施,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城镇林业贫困家庭摆脱贫困。
面对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的实际,地区总工会要求各地要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实现各项工作任务。各地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各级领导干部与帮扶对象结成对子,其中县处级干部286人,科级干部6595人,共结成帮扶对子5984个。同时把民政、教育、医疗卫生、财政、人社等26个部门纳入地区城镇、林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充分整合和发挥各部门职能,通过争取资金、扶贫政策、扶贫资源,为各类贫困家庭提供援助,确保全面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