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立伟+相春梅
案例回眸:
那是五年级的一次语文测试,我想通过作文来了解一下学生的心理情况,侧面了解一下学生心中的我,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作文题目《我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考试成绩出来了,班级的语文成绩很好,几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我欣喜地翻开试卷,准备欣赏一下学生的作文,读着读着,不由得使我很生气,一种无名的伤心充斥着我的内心。
“老师您是优秀的,是值得我尊敬的,可您知道我们心目中对您的不满吗?您总是爱占用我们的其他课,音乐课等来的是您的身影,美术课上等来的也是您的身影;您却只能带给我们语文、数学知识,我们更爱学习音乐、美术。我们也要全面发展啊;您还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时候您出尔反尔,上次说这个,下个又改口说那个,您的承诺很少兑现……”天哪!我竟是这样一位老师,学生竟然这样指责我?我努力工作,早出晚归,那份高度的责任感,在学生眼里竟是这样不值得尊重?他们竟这样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此时,气愤、伤心……各种情绪在内心交织着、翻滚着。一种想为自己辩解的力量,促使我走进教室:“同学们,从你们的作文中看,老师了解到你们非常不理解我、不尊重我,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想让你们多学点知识,考出更好的成绩。难道老师不想轻松,不想歇一歇吗?上课时学生不专心,课后不做作业……我是发过脾气,但老师不都是为你们好吗?”越说越生气,越说越难过,那种心痛,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学生见我如此激动,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打破这种僵局。后来,几个女同学找到了我,对我说:“老师,您原谅我们吧,别生气了……”听了学生的话,心里有了一丝暖意,难道自己就是为了学生的原谅吗?
案例分析:
面对学生的指责,我根本无法接受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没有什么不对的,可他们一点都不领情,竟对我不满,进行指责,说我脾气大,这不都是由他们而起吗?如果他们听我的话,我就不会这样做,心中这样想着,于是才走进教室,想要与学生讨个公道,得到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不理解我感到愤愤不平,这也许是虚荣心在作怪吧!毕竟,学生与我相处五年多了,他们面对老师情感上的如此激动,才安慰了我,我想他们的内心并不一定真正接受我的做法。
我的反思:
我逐渐冷静下来,学生能够坦率地向老师表白,有啥说啥,而我却那样狭隘,不能接受他们的指责,思索中使我清醒认识到:学生好不容易盼来一节音乐、美术、体育课,却让我给占用了学语文、数学,他们能高兴吗?又何谈全面发展呢?这种做法不仅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而且违背了学校正常的授课计划。
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不完成,这也是教育中的正常现象,我怎么能以发脾气来解决呢?这种教育方式不妥啊!老师就是学生的表率,就要说到做到,今天这样,明天改口那样,还叫学生如何相信老师呢?自己都不信守自己的承诺,如何去教学生呢?我越想越惭愧,越想越后悔,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素质全面提升,可自己却停留在这样的层面,真是自惭啊!
第二天,心平气和地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昨天老师不对,你们的意见提得很好,老师愿意听你们的心里话。今后,老师不再占用你们的其他课,我决定改掉,不发脾气……请你们帮助老师,欢迎大家对老师提出批评、建议!”学生为我说的话而感到高兴,教室里响起掌声、欢呼声。
教学评价: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其他课程更不容忽视,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课时安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科学制定的,我们违背课时安排,就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必然要求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赞赏每位学生,动不动发脾气,训斥学生,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伤害,我们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会尊重,赞赏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心里话”。为人之师,要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要能“每日三省吾身”,正视自己的言行,及时分析、反思,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师者。
我感謝学生的“心里话”,我要让学生“心里话”伴我成长,促我进步。
参考文献:
[1]彭桂芳.论教师教学行为监控能力:内涵、特征与结构[J].课程教学研究,2014(2).
[2]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