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连清
宽容是什么?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我曾看到一位老人的一首诗,他称赞: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高阔的天空,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宽容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宽容是延续生命,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闪烁的一瞬;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然而,遗憾的是当今社会“宽容”的美德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拔苗助长”的故事之所以流传颇广,是有原因的。故事中农夫的愿望是美好的,也付出了相当的劳动,可是庄稼却不领情。以前我也常做这样的蠢事: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过分的期待,不顾学生的实际;像农夫那样急功近利,稍有出格,就劈头盖脸地责难学生;请家长,闹得满城风雨,与学生关系剑拔弩张。
记得去年秋后有一次放学时突降暴雨,学生没有雨具,只好呆在学校等家长来接。大雨瓢泼,很快教室前就积了很大一洼水。几个男生利用铁簸箕、水瓢等工具就地打起了水仗。等我得到消息,来到教室时,看到教室墙壁、桌椅、学生的作业本和女学生的衣裙上都溅上了泥水。我顿时勃然大怒,脸色比阴天还沉。不可避免,几个男生被我狠狠训斥了一顿。在学生写来的检讨书上,我反复读到了这句话:“老师,我错了,我不该贪玩。”三年级的学生还不满十岁,贪玩淘气,这有什么错呢?“玩是孩子的天性”,顺性而为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一瞬间我悟到:不是这群学生让我烦恼,而是我在自寻烦恼。我用成人的眼光,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要求,去规范学生,他们怎么能够让我满意呢?
“老师,您不在的时候,田××他好骂我!”
“老师,您看不见的时候,鄢××好打我的头!”
有一次,刚上班就有学生跑到我这里告状:“王×打李×了……”我立时气不打一处来,马上跟着“报案”的学生向教室走去。“王×呀王×,惹祸你就有份,好事没看见你沾边!”想着,就到了教室。只见教室里桌歪椅倒,两个男孩子正打得热火朝天,旁边围观的同学都不敢上去劝阻。看见我来了,都让开一条道。我冲上前去,一把将他们拉开,呵斥道:“住手!都给我站好啦!”他们看着我的“铁板脸”,迫于我的威严,都停手了。只见李×在流着鼻血,王×双手握拳,愤怒的表情使沾着污垢的红脸上显示出他的不服气。我冲着王×严厉地说:“打架总有你的份!走,跟我到办公室去!”我一边让李×去洗鼻子,一边拽着王×的手拉他走。处理完打架事件后,我心力交瘁。事后,我偶然发现王×写在课本一角诅咒我的话,这对我震动很大。在各种打击中对班主任心灵最大的伤害,可能莫过于学生公开与自己“唱对台戏”了。刚开始,我愤愤不平。想想看,自己每天早出晚归,苦口婆心,严防死守,可谓满腔热情,结果换来了什么?很长一段时间,我咽不下这口气,与一位老教师谈起此事,老教师的一句“童言无忌”让我释然了。一段时间以后,那行诅咒我的话很快就擦去了;每天上班,来到教室或在路上,他都不忘高声跟我打招呼。但任何事情的发生必然有它的根由,是不是我处理事情时出现了问题?我委托另一名与他要好的学生打听原因。果然,是我粗暴的语言一度伤害了他敏感的自尊心。并且,这次真的是李×惹事在先,王×不愿意吃亏,所以就打起来了。古语说: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虽然在处理问题中我没有体罚他,但是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失去了他对我的信任。作为老师,应该坦诚地去倾听事情的起因,而不是盲目地要一个学生负主要责任。孩子犯了错,与其责骂惩罚不如给孩子信任和理解,当孩子解释真相、承认错误时,与其说是你说服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信服了你,向你敞开了心扉。
这件事让我学会了反思:学生有错之后,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倾听他解释真相、承认错误!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不管怎样,学生有错先批评一顿再说”,或是“先发制人——先训一顿”。在学生面前,面对的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调皮任性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袒。教师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委婉的语气,真挚的情感对待学生,争取让学生主动承認错误,使学生心悦诚服,让学生自己提出改正的办法。
从这以后,我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谅他们,发现他们的“错误”不仅不足挂齿,有时甚至还很可爱。去年冬天下了第一场大雪,上课铃响后,我站在教室里,从窗外看到我那可爱的学生在雪地里玩得热气腾腾,一双双肿红的小手呵护着一颗颗小冰粒,扔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于是改变了原来要上的课程,领着剩下的几个孩子融入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观察雪粒,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和孩子们一起叫着,笑着,在那一刻,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了。我好像也找回了失落的童心,我发现我豁达了,与学生的心也在包容中更亲密了。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