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兰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的简称。是语言,就必须说出来,如果不能说出来,它就成为一种符号,起不到交流的作用了。疯狂英语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教学方法,它让学习语言的人开口说出英语,使语言真正地用来交流,这也是疯狂英语能风靡全球的原因。同样的道理,不开口的语文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语文。小学生初入课堂学习语文,就必须开口说语文,为学生的交流打好基础。因此,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新课前阅读——认识生字,了解文章大意
在新授一篇文章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新课内容,并且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快速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速度的催促下,减少了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就有了最初的直觉式的认识和记忆。例如,在讲解《仓颉造字》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阅读。第一,课文中有哪些字不认识?第二,请简要叙述造字的背景和过程。第一个问题比较客观,学生的观点大同小异;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受阅读时间限制,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不全面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这种看法确是原始和真实的。这样全班学生就会带着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去接受老师统一的讲解,不同的学生会收获不同的新知,为以后的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而这也正是我们课前强调快速自由阅读的目的所在。
二、反复咏读——读出课文中的情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每读一次,都会被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深深打动。为了让孩子们读出文章的情感,我就采用了反复咏读的方法。让孩子们通过仔细地阅读,走进文章,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让他们说说这对父子的了不起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知道,由于父子情深,父亲坚持了38个小时的艰难挖掘,由于儿子对父亲的信任,14个孩子得到了解救。朴素的语言,叙述了一段艰难而伟大的解救过程,我想,每个小小的心灵都会被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所震撼。又如《第一场雪》中第六自然段的雪景描写,儿化音渲染了雪景的绚丽多姿。这一段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认真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从文中感受雪后的自然美和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三分文章七分读。”明确指出了朗读数量上的要求,面对一片包含新知的文章,反复咏读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课文打下基础。
三、默读——深入感知课文
根据课标要求,“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相对于出声的朗读,默读少了声音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与课文的文字,从而多了几分自我思考的时间,这对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教学是相当有效的。小学五年级开课第一篇《窃读记》就是一篇适合学生默读的文章。因为默读和作者当时读书的心情和气氛比较相似,更能让学生理解当时作者的心情。由于是默读,学生会更加专注于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他们就会读出当时作者生活的窘境,也会读出作者对读书的执着;相对于作者来说,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没有理由不好好读书,以此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有高层次的需求出现。但是作者小小年纪能克服生活的困难,认真读书,确实难能可贵。学生在默读的时候,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幅作者读书的画面,再让学生说体会,他们的想象空间已经打开,所说的体会也滔滔不绝,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四、诵读法——增加知识沉淀,提高写作
记忆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想学生积累知识,必须让他把对知识的记忆长久储存,可以拿来就用。大声朗读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唤醒感知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联想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识记课本知识。我们都知道,默背的东西不能说出来,而且容易忘记,只有大声朗读,才能真正达到背诵和记忆的效果。小学生的感性记忆是最好的,尤其在讲授古诗词等课文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诵读,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并感受语言独特的魅力,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沉淀,也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为学生范读,会给学生树立一个爱读书、爱朗读的好榜样,学生会十分喜欢模仿教师的朗读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所以,教师在范读前一定要精心准备,准确理解课文的内涵,普通话要标准,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跟录音或录像练习几遍。当然,也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语调,最好能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出发,在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才会自然真切。
总之,“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读”的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的刻苦训练,才能真正展现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