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爱
摘 要:中年级的教学中,阅读和习作虽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识字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实践:在预习作业中独立识字,讓学生自主地、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分析字形,记住字词;在阅读中识字,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识记生字;在语境中识字,掌握字、词的意义;在积累中识字,做到与生字“多见面”。
关键词:识字;教学;语文
教一、二年级时,我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识字教学上。如今所任教的班级升到了三年级,阅读和习作教学占的时间比重越来越大,我往往忽视了识字教学。
第一单元学生的测试卷出来,我发现学生的生字掌握并不扎实,尤其是在作文中,错别字千奇百怪,让我担忧。我进行反思,觉得是我有较长一段时间忽视了识字教学。中年级的学生仍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识字任务,同时又要在识字过程中积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一、引导学生在预习中独立识字
在引导孩子们识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许多识字问题。他们有许多字分辨不清意思,脑海中闪出某个字的读音与要写的字音相同时,不假思索就用这个字代替了。在日常生活作业中,我教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和提高孩子在课前预习中识字的能力。比如低年级在做识字预习作业的时候,我让学生按“读、圈、说”等操作步骤完成,即读课文,圈生字,说出生字的组词;到了中年级,识字预习作业逐步变成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要求学生,即写出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找出课文中的词画上横线,再用生字另外组几个词,让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有目标、有意识地去分析字形,记住字词,并迫使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对字的音、形、义的认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种自主学习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是课堂上学习四十分钟所远远不能及的。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阅读”和“习作”中,而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识字,在阅读实践中巩固识字,成为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在上《金色的草地》一课讲解“一本正经”一词时,我并没有及时地解释词语的意思,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开始,学生并没有找到“一本正经”的感觉,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有表情地朗读。我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学生逐渐有所领悟,找到了感觉,自己也“一本正经”地表演起来,并再现文中的情景。这时,我再让学生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反复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建立起抽象的词语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理解词语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又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角色。
三、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一般来说,生字在课文中是分散的,我曾经把生字抽取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逐一学习,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这样做显得很枯燥,而且费时低效。我改变了方法,把零散的生字整合在一段话中,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把这段话读通顺。枯燥的识字便成了扫除阅读这段话中障碍的一种游戏。有了语境的支撑,学生的识字过程成了一种有意义的挑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不一会儿,障碍就被扫除。我再利用生字词语在文中的联系,牵一带二,引出相关内容,加深印象。
小学对中年级识字的要求比较高,课上识字主要集中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每一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多,字形结构也相对较为复杂。我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语,模仿文中的句子用词语练习说话,并把每课中的好词佳句背诵,摘抄积累,加以运用。汉语变化多端,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甚至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其意义都不一样。因此,掌握字、词的不同意义,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他们才会有所感悟。
四、引导学生在积累中识字
学生的识字量大了,必然想早阅读、独立阅读,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此阅读量的扩大又促进了识字量的增加,识字与积累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我在教学每一课时,都要把每一个生字先研究一下,看这些生字在以往容易犯下什么错误,是读音上的问题,或是运用上的问题,这些字容易与哪些字混淆等,并在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笔画的记忆和形近字的比较组词。如: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区别填空,辩、辨、辫、瓣,借助部首,让他们正确区分。在运用中,引导学生看这个字的部首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还可以像教研会上杨帆老师说的那样:与生字“多见面”。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能温习学过的生字、词语,做到与生字“多见面”,效果肯定会更好。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只有这个工作做扎实了,学生才能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才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写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秋容.高年级识字教学不容忽视[J].考试周刊,2016(8).
[2]李锐.让识字教学更生动[J].现代阅读,2014(6).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