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教学理想

2017-07-01 19:09向端
新课程·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素养原发性

摘 要: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学能力的高低与教学理想的强弱有关。教师的教学理想是教师对教学素养的期望,具有价值性、稳定性、原发性等特点,其是促进教学实践能力、增强学校管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教学理想;原发性;教学素养

一、教学理想的定义

教学理想应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素养的期望,是教师职业自觉意识的体现。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对价值的肯定,而教师只有认同它包含的价值才能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理想,也只有当教师的教学价值观与教师素养的价值相符时,教师才能接受并主动追求。

教师的教学理想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将自身当作主体,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教学时凭经验讲课,不领(体)会国家教学指导文件的要求(精神),不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第二层是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课标建议教学,对教育教学理论不感兴趣;第三层是具有自己的教学理想,受课标指导,但又不局限于此,会根据社会环境、学生情况及教育学理论建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理想。三种层次的教学理想层层递进,高层次理想统筹低层次理想。具有高层次理想的教师可以完成具有低层次理想教师的工作,而反之不成立。

二、教学理想的性质

1.稳定性

教师对教学素养所达水平的期望一定是基于自己现有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这些理论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哲学等。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们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完成活动最主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当做认知能力。教师开始工作时大都23、24岁,或30岁左右。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从这一时期开始,人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教师会因各种社会、家庭及自身原因进入职业倦怠期,很少注意教育理论学习,加之人的价值观逐渐固定下来,所以教师的教学理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价值性

具有教学理想的教师对教师工作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教师一般均兼有其他职业,并且曾和贵族是两位一体的。在欧洲,教师这个职业在一段时期只是工人、老兵等人从事,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教师才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教师职业首先是教师生活生存的手段,但又不局限于此。教师劳动是脑力劳动,职业目的是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承担人类知识文化的传道。这是教师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最主要的特点与价值所在。具有第一层教学理想的教师的教学价值是最低级的。具有第二层教学理想的教师的教学价值高于第一层教师,但还没有将教师职业目的作为自己的教学价值观,同时也体现出思想上遵从权威,没有达到职业成熟期,也没有进入职业自主、自由发展期。只有具有第三层理想的教师才真正理解了教师的职业目的,具有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因此,三层教学理想分别反映了不同的教学价值属性。

3.原发性

原发性本是一个医学概念,是相对于继发性而言的,是指某种疾病最先发生于某个器官,用在这里指教学理想是教师自发产生的,他人无法强加于教师。他人的理想无法直接转移给自己。在工作、培训中不乏教育理论家滔滔不绝叙述教学目的、作用等,为什么培训罕有效果,就是因为受训教师不一定理解其内涵,不一定认可,自然无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理想。因此,教学理想具有原发性。

三、教学理想的作用

1.教学理想是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内部动力因素

没有教学理想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没有要求。每天工作只是被动应付,没有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遇到问题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解决,也不会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而具有教学理想的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自律性,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随时会按自己的标准进行审视。当教学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标准时,教师会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当自己无法解决时,他会求助、反映于有关专家教授,促进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渐对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思考、咨询、探索,教学理论会逐渐融于教学实践中,教学能力同时获得提升。因此,教学理想是教学实践能力的内部动力因素。

2.教学理想能增强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教学理想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素养的要求。具有教學理想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内在要求、自发要求,是具有职业发展自觉性的。因此,他们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会正确理解规章制度。当规章制度合理时,他们会积极执行,当不合理时,他们会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而不是消极应付,不理不顾,我行我素。这样,有了一线教师的积极反馈,学校管理有效性会大大提升。

四、教学理想是追求手段

教学理想的追求手段是理论研究。教育理论反映了时代哲学、教育心理、社会等各学科的发展,是学校较成熟与先进理论的综合结晶,蕴含着众多专家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第一层教学理想的教师只凭经验完成工作,他们不进行理论研究,最终经验成为他们教学能力提升的枷锁。具有第二层教学理想的教师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因为课程标准是在一定教育、心理理论基础上制订的,只有理解了这些理论才能领会课标的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及教学建议,然后才能真正在教学中体现课标精神。要想具有第三层教学理想,教师必须进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教师才会形成理性思维而脱离日常思维的束缚。能够透过教学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掌握了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思维途径,掌握了逻辑推理的正确规则,才能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从而自主根据社会、学生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有了以上理论基础,教师才能具备职业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冒.教学论的哲学内涵:用思想的方式探寻教学本体,追寻教学理想[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4).

[2]朱学坤.教学理想境界初探[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89(3).

作者简介:向端(1977—),男,山西文水人,大学本科学历,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教学理论思考和中学语文教育实践。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教学素养原发性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0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