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对比研究

2017-07-01 02:55李玉荣
财会学习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企业单位会计处理事业单位

李玉荣

摘要:会计处理是企事业单位对已发生经济业务活动的事后核算,属于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受企事业单位性质、经营目标、资金用途不同的影响,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期望对提高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会计处理

一、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的差异原因分析

(一)单位性质差异

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他们多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而企业单位一般都是自负盈亏,在经营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由于两者的性质存在差异,在各自的财务管理政策、目标、方式上都不相同,从而使得会计处理也不相同。具体而言,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各项活动具有无偿性,主要体现的是其社会职能、服务职能,会计处理相对比较简单,而企业单位所从事的各项业务活动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由此使得会计处理具有了复杂性的特点。

(二)单位资金形态差异

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其在资金形态上较为固定,具体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性资金两种,前者的形态比较多样,如基金、固定资产等等;后者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是事业单位全部流动性资金的来源。由于事业单位所从事的活动均已不盈利为目的,所以其回流资金微乎其微,一般都是单向的,流动资金的形态比较单一。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都不是很多,除了厂房等硬件固定资产外,其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流通,这些资金可为企业带来资金回流,进而达到盈利的目的。鉴于资金形态的不同,使得两者在会计处理方面存在差异。

(三)单位资金用途差异

由于性质不同,事业单位所具备的服务职能使其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上,从而使社会的稳步发展得以维系,由此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要重点考虑资金用途的合法性、合规性。而对于企业单位而言,其资金的主要用途是获取收益,投入的资金均需要有所回报,基于这一前提,使得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更注重资金用途的利益性,也就是说,资金只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对比

(一)会计核算基础对比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实行是的收付实现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会计核算仍沿用收付实现制,必将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现阶段,事业单位仅对生产经营性业务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了变革,改为权责发生制,其余业务活动的会计核算基础仍然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在各项业务活动的处理上实行的均是权责发生制,通过权责发生制,可以将当期收入及费用等情况正确反映出来,从而对当期损益进行科学计算。需要着重阐明的一点是,某些较为特殊的经济活动,采用收付实现制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二)会计核算原则对比

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成本核算,当然二者在内部成本核算上各不相同。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重点突出的是专款专用原则,相关资金必须严格按照取得时所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同时应为该资金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任何人不得将该笔资金挪作他用。同时,专项基金和投资资金均应当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可将事业基金用于生产经营及对外投资等活动当中。而企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其所强调的是谨慎性,之所以按照这一原则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为了避免对资产和收益的过高估计,并防止对负债及费用的低估,由此可确保反映出来的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更加真实,有助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增强其盈利能力,从而使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走越远。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可与权责发生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三)会计要素对比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为五个,企业单位会计要素为六个,前者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后者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具体差异体现在:一是在资产与负债方面,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基本相同,但事业单位会计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交国库款”等内容;二是在所有者权益方面,事业单位未有此项要素,但对于企业单位而言,所有者权益可体现投资者对权益份额的要求权;三是在净资产方面,企业单位会计未有此项要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须按照政府要求使用资金;四是在收入方面,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核算内容不同,前者核算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后者核算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内容;五是在费用或支出方面,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核算内容不同,前者核算主营业务及其他业务成本、税金、期间费用,后者核算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补助支出、经营支出等;六是在利润方面,事业单位受其自身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影响,无需核算利润,而企业单位需通过利润核算反映其经营成果。

(四)会计科目设置对比

虽然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可能会遇到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但由于两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有所不同,从而使得账务处理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商品和材料的购入为例,企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为“在途物资”、“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而事业单位在会计科目的分类上要比企业单位简单很多,均计入“存货”。又如,企业单位在收回超过一年的投资时,会计入“长期股权或债券投资”,并以此进行会计核算;财产清查时,企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为“待处理财产损益”,固定资产处置时,会计科目为“固定资产清理”。而事业单位在这两个方面全部都是通过“待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除此之外,应收款项、预收款项、存货核销、长期股权投资转让等也都是通过该会计科目就进行核算。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知,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适用范围更广,核算也更加簡便,虽然会计科目设置的较少,但其所涵盖的内容却比较多。而企业单位为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细致,设置的会计科目种类较为繁多,各种情况均有与之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也必须以此为准。

(五)会计报表体系对比

由于事业单位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为政府,所以其会计报表体系主要是为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服务,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对经营活动合法性、合规性的检查提供依据,报表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资产负债表、财政补助收支表、收入支出表,用于反映事业单位某个会计期间的成就及财务状况。而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是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化表,可用于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企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构成、会计科目设置等会计处理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与企事业单位性质不同息息相关,都是企事业单位服务目的不同所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做好企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工作,不断强调会计处理在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罗富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对比分析[J].时代金融,2014(8):65-66.

[2]李兴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9):87-88.

[3]蔡秀媚.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43-45.

[4]陈丽君.浅谈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部分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处理[J].知识经济,2016(7):92-93.

[5]金焱.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衔接的会计处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6(3):36-37.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德公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企业单位会计处理事业单位
基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与风险控制浅析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对比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