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图文书的出版思考

2017-07-01 15:03许庆元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图文文书传统媒体

许庆元

北京日报出版社,北京 100005

摘 要 媒体变革趋势下,图文书的出版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媒体融合;图文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162-02

从出版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影、音像、电视、网络等媒体相继问世,各种媒体之间的界限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日渐消除,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

如今,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不同的媒介形态、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等要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图书、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也有机融合。媒体融合下,资源共享,内容优化,衍生出不同形式的知识信息产品,而后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平台传播给广大受众。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整合媒体资源,充分发掘不同媒体的优质内容,并在进一步优化深入的基础上以图书的形式展现出来,如何围绕内容实现多种媒体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现以图文书系为实例,抛砖引玉。

1 从图文书实例看传统媒体间的互动

宋代的郑樵在《通志略·图谱略》中,曾专门论述了“图”与“书”:“古人读书,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图文互补,相互阐释,互为印证。《书林清话》曾说:“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在中外书籍史上,科技类书籍使用插图非常广泛,如唐代的《新修本草》除正文二十卷外,还有目录一卷,药图二十五卷,图经七卷。在“文配图”的情况下,插图一般起装饰、补充说明或辅助作用,扩充文本意义,增强文本的生动性。

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以“图配文”形式,让图片成为记录时事、传播新知的主角,将历史瞬间生动呈现,由图叙事,独立承担书写历史或讲述故事的责任,文字则变为了附属。

1890年,“把相机作为社会变革工具的美国第一人”雅各布·里斯的《另一半人怎样生活》在美国出版,这本图文并茂的新闻摄影作品记录了苦苦挣扎的移民在19世纪80年代纽约贫民窟的生活情境,图片的力量与文字的解读在当时轰动一时。

1996年由山东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在图书市场反响强烈,作为文字围绕图片撰写的图文书,为国内读者打开了图文的广阔空间,将历史真实而生动地再现出来。

笔者所在的北京日报出版社为隶属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体出版社,图书与报纸同属传统纸媒,在内容资源上更容易形成互补与互动。

2016年,《北京日报》诸多栏目结集成书,出版社在经过一番市场调研之后,选取了特别报道部深度周刊于2012年开办的《旧京图说》的栏目内容,作为精品图文书进行重点打造,将主题确定为“照片里的老北京,听镜头讲述故事”,并以“旧京图说,回望京城故影;岁月之眼,追忆似水流年”为基调从内容主题、文字优化到装帧设计、图文版式进行精细化打磨。这也是延续了此前社内精品图文书系的立意与思路,此前于2015年,社内曾重点打造了萨苏的《美国记者眼中的八路军》一书,主题便定为“岁月之眼,听镜头说话”。

《美国记者眼中的八路军》《旧京图说》是以真实而珍贵的老照片为依托的图文书,对这一品类来说,对图像资料的解读,是全书的重中之重,要以图说话,重现历史,努力寻求图文之间的互相阐释与积极对话。建立精准的图文叙事关系,以图像作为文本的主体与源头;文字则围绕图片对历史背景、细节进行说明或发散性地讲述。读者读图,感受历史的真实与细节的纤毫毕现,文字的讲解则加深对图片的感官感受,拓展图片的叙事空间,打开历史叙事的多重维度。全书呈现出一种“纸上纪录片”的形式,实现不同表达的互文互融。

2017年,笔者所在出版社又整合媒体资源,从不同的媒体中发掘选题,增加了图文书系的新的品种。根据中国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纪实、纸媒的报道,策划了《大师远方来》《水上听华音》系列,同样是定格瞬间、讲述故事,将视觉的、艺术的、文学的要素有机融合,还原现场感,让抽象的已逝的瞬间有了形象的见证,真正像苏珊·桑塔格所说的那样“书籍中的照片是影像的影像”。

通过对《北京晚报》的报道的深入发掘,又以“记忆会说话”为主题,围绕赵锡山老人的水彩笔下的老北京,策划出适合市场、具有北京特色的优质图书《昨日重现》,力求从回忆回到现场,让读者在看到画作读到文字时,有一种亲历感,有一种贴近历史的真实感。

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说,图文书系的打造需要精品化战略,要延续统一的风格,在开本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图片效果呈现的最大化;在版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图文比例、布局美感、色彩搭配与阅读节奏,充分利用图片与文字间的关系以及图片像素的大小,戴着镣铐跳舞,灵动而艺术地呈现主题;在纸张选择上要在提升品质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证图片效果的完美呈现,又要避免超出成本预算。同一书系中的不同图书,求大同存小异,形成整体风格与气质的统一,形成品牌效应。

总之,图文书的策划打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对于从不同媒体介质上发掘的图书选题,从主题、谋篇布局到行文风格、图文互动都要全盘考量,精细化操作。

2 图文书与新媒体的融合

如果跳出传统媒体的局限,优质的图文书内容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具有发展创新的空间。

新媒体时代,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信息内容即时性强,交互性特征明显,内容海量,呈共享趋势,极具个性化与社群化特点。

从内容角度来说,不同媒体,无论新旧,在传播内容时都离不开图与文这两大元素。图文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图片直观、具体,表现力强,定格了时间;文字抽象、理性,深入阐释,在时空中流动。在许多图书中,图与文是割裂的,是作为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的。偏重文字的,图为点缀附庸;偏重图片的,文字只是穿针引线。其实,对于图文书来说,最佳的状态便是“立象以尽意”,图片与文字这两种不同的媒质碰撞出火花,又能相互补充,图文并茂、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图文书相对于纯文本图书来说,更具视觉冲击力,相对于单一的图片来说,又具有叙事的深度,因此对于网络、微信等具备互动功能,以点对面和交互式传播为主的新兴媒体,在进行选题策划与内容建设时便可从出版资源中获得丰富的素材,开发适宜的主题项目,形成优质资源的再度利用与良性互动。而新兴媒体的技术特点又能将图文优势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并结合音效、动画、后期等延伸出新的传播内容。

不论在何种媒介下,不论技术如何变革,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是媒介传播的主体所在。从图文内容的角度来看,如何根据不同媒体传播内容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如何找到看似矛盾的碎片化阅读与深入化思考的最佳平衡点,并实现不同媒体间的相互融合,也是新媒体时代,内容提供者需要进一步思考探索的。

从渠道方面来说,随着网络电商、微商的发展,纸质图书的销售也开始了渠道的变革,逐步摆脱多余的中间环节,更精准地面对读者群体。而图文书的数字化也同步跟进,与纯文字图书相比,图文电子书在技术支持的前提下,也力求在交互式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与更多的智能终端程序合作,开发独立的App产品。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各种平台之间的合作、借力、互动有效提高了推广力度,在运作出版项目的同时,主题展览的策划、视频的制作与发布、与微信公号的深度合作等往往同步或呈阶梯式推进,在营销中实现了真正的媒体融合。

在以资源整合推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出版社只是其中一环,图文書只是出版中的一个品类,在以优质内容为基础的全媒体时代,平台越开放,平台间的交流互动越多,才能有更多的资源被充分发掘,精准传播给目标受众。

传统媒体需要变革创新,新兴媒体需要内容支撑,新媒体在传统媒体的监测社会、传播信息、教化受众的职责之外,更是新增了功能性特点,而内容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怎样协调,新旧媒体如何进行多方位融合,是不同媒体从业者都应深入思考的

问题。

猜你喜欢
图文文书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画与理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强、高效“3+1文书写作法”的代名词还有什么?
新版民事诉讼文书样式将投入使用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