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青老师的散文《在黑夜的衣襬下》(外一篇)在西部作家公号推出后,反响强烈。读者以在后台留言等各种形式,纷纷发表个人读后感,并引发大量的转发与收藏。感动之余,我们决定收集部分读评,制作一期特辑,以餐读者,感谢你们对西部作家公号的关注与支持!同时,我们把这期特辑当作全体文友送给柏青老师的春节礼物,祈愿他岁岁平安!
疼痛中完善的生命
我曾经这样说过,生命注定要经历疼痛的,疼痛意味着进步。我在生命差异里经过激烈或细微的碰撞,在文字里重新缝合了自己断裂的生命。
但是对柏青来说,疼痛是残忍的,细数那些在病房里的折磨,总觉得上天辜负了这样的生命。面对癌症,柏青顽强得像九死还魂草,他一次又一次从生命的悬崖边上返回,但是每一次,他都会经历一次抽筋剥皮的干枯。他的文中有一句话打动了我,在病床上的写作“与其说艰难不如说是自残”。这让我想到断了尾巴的蜥蜴,蜥蜴是用自残的方式来生存的。生命是奇怪的,某些生命要用自残的方式来完善自己,就像那些蜕皮的动物,它们在疼痛的煎熬中摧毁一个旧的躯体,重造一个新的躯体。
生命给我的感觉,不是在弥合,而是在撕裂,细胞在撕裂中成长,一分为二,无数次分裂,无数个自己,它们组成一个振荡而纠结的灵魂。
柏青对文字的执著,也是对灵魂的执著,灵魂在疼痛中不断完善,以求缔造最美的自己。他是一个在剧烈的疼痛下仍然追求灵魂完美的人,他不是在追求肉体生命的生存,而是在追求精神生命的生存。
对一个作家来说,生命意义高于文字意义,抵达心灵的自由完美之境是最大的夙愿。
我希望柏青安康、战胜疾病,继续在文字和生命的路途上前行。
作者简介
帕蒂古丽,中国作协会员,曾获2012年度《民族文学》散文奖,2012年度《散文选刊》最佳华文奖,2012年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2014年度《人民文学》散文奖。
来自病榻上的生命之光
柏青老师是我熟悉而充满敬意的内蒙古作家。内蒙古是广阔的,曾经在内蒙古插队的作家张承志,从大草原吸取了文学营养,举起了“起笔为旗”的做人钢骨。柏青老师也姓张,他和张承志不太一样,显得有几分地柔弱,但是柏青也是以写字为生命存在的人,他以笔为灯,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讀者。
读柏青老师的近期两篇散文,均和疾病有关。人有病,天知否?当年,我曾读过张立勤的《痛苦的飘落》,立勤先生的文字死痛苦的,然而痛苦的边缘,毕竟有几丝的浪漫,而柏青老师写的《在黑夜的衣襬下》则完全是在病痛中挣扎。疾病给肉体带来的痛苦,虽然是苦不堪言,但是肉体的痛苦毕竟属于肉体,无法代替精神,无法影响像柏青这样有成熟心智的作家。一个人活在世上,除了生理意义的肉体外,还有心灵意义的内心世界——就这个意义层面讲,柏青老师是强者。
柏青老师在病榻上一躺就是八年。八年以来,他在疾病折磨的状态下,并没有削减精神的追求。对于柏青来说,写作已经成为他对疾病进行抗争的灵丹妙药,正如他所言,“黑夜点燃了文字,文字点燃了心底的五味杂陈,身心投入在另一种禅境的氛围里,在光阴的角落里沉思着属于生命的一切。”这样四句话虽然简单,却是病卧在病床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的心底宣言。
在柏青的这两篇散文里,虽然不乏疾病对人的身体折磨的场面描写,并不能耽误他对生活的美好情愫。他虽然人在医院,或者病卧在家,都没有忘记欣赏大自然的美。在柏青老师的文字里看不到病态,看到的是像屠格涅夫一般的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大自然在柏青老师的眼睛是有温度,有神圣感的,这在柏青老师的《拯救》里已有表述。世界上的幸福都是相对的,柏青即使是病卧在医院的病床,也有幸福的瞬间,这个瞬间是对大自然的感受,是对曾经有过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回忆.....人在病榻,志趣不变,
疾病的身体,健全的是精神,这是柏青老师的闪光之处。许多人有健康的体魄,未必像柏青那样真正地生活过。世界上也许真的不存在什么完美,但只要追求过,奋斗过,那就是无悔。病榻八年,柏青老师创造了一个用病痛之躯写作不已的奇迹,他准备写作自传,还要继续创造奇迹,奇迹永远属于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
作者简介
王克楠,中国作协会员,邯郸市作协副主席,散文家,评论家。
西部的精神之树
有朋友往返于呼和浩特,总有柏青的消息带回来,有时他在住院,有时出院回家,静养,柏青总是交替在入院和出院之间。对于一个与疾病抗争了这么多年的人来说,其间的折磨是可想而知的。对于一般人,没有坚强的意志,一定会垮掉的,可是柏青没有,他是一个作家,是一个思想者,十年多来,病痛已融入到他的生命里,因此,他要不停的思考,不停地写作。《在黑夜的衣襬下》和《拯救》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每次读着柏青这样的文字,心里都有一种疼痛,又有一种欣慰,疼痛的是柏青被疾病折磨得遍体鳞伤,欣慰的是柏青在病痛中依然活得清醒,健康,很多磨难都成了他的精神财富,成了文字。柏青张开所有的毛孔或思想,去感受病痛,感受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通过感受,他收获了常人无法收获的生命意识和坚强,也收获了个体生命与世界之间的某种默契。
夜晚,是柏青心灵最自由的时刻,一切都安静下来,世界的嘈杂都已远去,只有思想活跃着,这个时候,他可以偷偷地拿起手机,写点内心的感受,哪怕点点滴滴,都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热爱。也许这种敬畏和热爱是孤独的,是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的,他用文字告诉我们,做为一个健康人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珍惜。他用文字给我们种下了一棵精神之树,这棵树,伟岸、高大和不屈,甚至,充满了疼痛的欢愉。
这就是柏青,一个兄长、老师、朋友给我的印象。
作者简介
孙可歆,内蒙古兴安盟作协副主席,诗人,小说家。
光与热
我不敢面对柏青老师。那是一个肝肠寸断,令人泪水欲奔的心碎场景。尽管老师有文字记录,然而文字和现实场景是两个层段面。
我又渴望见到老师。在我文字田园日渐荒芜的时候,在漆黑夜色里不辨南北西东时我渴望见到老师。老师有如暗夜中的一束光,有了这束光我调整方向,荒芜的文字田园里有幼芽破土迹象。
光线来自老师的文字,甚至是“手机里扣出”的文字。
老师诸多文字是健康的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做到的心灵与病痛交织所凝结的一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我常想,假如我病到这个程度,我会怎样?老师整天面对的是病痛的巨大折磨,身上的几处刀口流淌血水化脓不愈合,无法吃饭,靠鼻饲每分钟8滴速度的液体维持生命,手无接电话之力,死亡随时降临,人即便不是被折磨死也是被吓死。
老师不避讳,自嘲“朝不保夕”。
我常想,老师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他超越了“人”的肉身概念,一定是勇士的化身。老师的《拯救》,拯救的不是老师自己,而是一批在文学路上迷茫惶惑的人,这群人里有我。因为我们对文字有功力因素,前景与预期的结果是两极,故此消沉,冷淡。
文字对庸人或者常人来说,或许是阶梯,或许是炫耀的花儿,或许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敲门砖,而对老师来说,文字是他血管中奔涌不息的血液,是每分钟8滴的营养液,也是老师安放心灵的地方。
——在变窄的光阴里,捻一枝虔诚,拥一纸墨香,静守暖心。待铅华褪尽,醍醐漫漶,于青卷紫墨間从容风度地归去----
——光阴是一个含在嘴里止渴的青杏儿,是山塬上烈日下背麦人的剪影。光阴是那密密的伞荫,正从酸痛的胳膊上爬向地垅。光阴是储存清甜思绪的水罐儿,正倒出汗水和泪水来哽塞人的喉腔。不管怎样冰冷郁闷的坏光阴,都将过去。计较、伤心、怨恨,其实是浪费时光和生命,该忘记的就忘记吧……
——在光阴挥举手中巨剑之时,猩红泊众,要牢记,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字,为什么不珍惜现在的分分秒秒呢。
你能想象这段深邃的哲理,具有美学范畴的文字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什么样的环境中写出了的么?
不言败,不放弃伴随老师生命中的每一刻!
我熟悉的老师帅气,儒雅,倜傥,一双眸子刚毅,清亮;病榻上的老师容颜枯槁,巨大病痛折磨下双目微阖,只是睁开眸子,依旧透着不屈地刚毅清亮色彩。
在这双毅眸子注视下,你还会缴械后退么!
作者简介
包岚,原内蒙古兴安盟作协副主席,小说家,剧作家。
在死亡面前的唯美风度
我无数次目睹在死亡线上求死不能求生亦不能的人,为他们用药、置管、上维持生命的设备,可还是羞愧医疗技术的有限,慨喟命运无常病魔无情……坦白说,从医三十年,我见过太多病人在生命尽头的极端燥乱和喜怒失控,从未有人具有柏青大哥的情态。感觉已不是医生在治疗他,而是他在自救,在创造生命奇迹。我的所谓“生命奇迹”不只是康复痊愈,更包括面对死神的无畏和从容——死的尊严。我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是讳谈死亡的,但死亡并没有因此放过我们。在死亡面前,绝大多数人精神崩溃,面目全非,唯柏青大哥在生死线上来回几次,自我排解掉所有的失措和慌乱、沮丧和绝望,而呈现出这份来自病床的文字。太震撼!
“我偷偷将右胳膊上的输药管暂时停下,使右手能自由度较大地在手机上抠点字熬磨分秒。”第一眼看到这句,感觉自己身体深处猛动了一下!再说不了什么了,唯摘下这些段落,以勉励自己和他人:病入膏肓时,我们也应该像柏青大哥一样,开阖思绪,让自己安静安宁下来,高贵地面对死亡。
其一:夜色,一份真实的安宁,此刻无需佯装一切,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忧伤就是真实的忧伤,就连落在屏幕里的字,每一颗都能拧出血肉真实的疼痛喊叫来。
——将自己裸露,不只是褪去衣衫,而是捧出心来,看它一收一缩搏出文字血流。真实,极致的情态也就这样了。
其二:黑夜总是追随在灯熄之后……有时候我在夜里呼唤的不是黎明,而是一个人的远方,一个人的城市,一个人潜意识里缓缓流淌的灵魂的稀缺。
——当我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终于见到尾随自己一生,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灵魂的稀缺”的时候,死亡已失去它所有的法术。
其三:我学着用单纯的眼光看复杂的世界……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用唉声叹气的态度纠结这些命运中的遭遇,不用愁眉苦脸的表情抒写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名与利。所谓名利双收怎堪比健康的身体。
——柏青大哥用生命悟透的健康与名利,怎一个“纷纷暮雪下猿门”般的无尘无为!
其四:黑夜点燃了文字,文字点燃了心底的五味杂陈,身心投入在另一种禅境的氛围里,在光阴的角落里沉思着属于生命的一切。
——感觉柏青大哥以黑夜作灯文字作杖,已提前完成轮回,找到了属于生命的一切。
其五:水色时光,流年似锦。黑夜为我的灵魂铺开的一张柔软的白纸,我可以在这张白纸上写任何一句我喜欢的词句,书写我心灵淳情的发现。我看到了他人,也看到了自己。
——柏青大哥已得黑白世界的清透。
其六:浮生桑田,若能丰盈活命,亦可从容去留。
——这样的话很多人会说,唯柏青大哥的体验最为深切,所以,有了来路的厚实,柏青大哥的自传体应值得期待,同时也愿柏青大哥劳逸结合,养好身体。
柏青大哥这文,人文价值远高于文学价值,我和太多人需要这样的“死亡态度”教育。
作者简介
余丽川,笔名司药,祖籍重庆涪陵,新疆二代,医务工作者,自由写作人。著有《审》《玻璃心》《倒计时》等中短篇小说、读书随笔及微诗。
撑起的绿,点燃生命河流
读每一句话,心都在颤动,不管是坚强还是坚持,不管是苦撑还是苦熬,只要老师能熬过来,就证明老师了不起。至于其他,都不重要了,生命的意义多重,老师的文字能救赎浮躁的心,老师的精神能引领一批如我一样迷茫的人,更重要的是,老师虽然磨难重重,虽然名利有得有失,却一路淡然从容,这是拿什么都不能兑换的高贵品质。老师珍重!有你是福!
你用生命撰写《生命的姿态》,在你未曾停止的《远行》中,每一位爱你的人都被感动,被震撼,若说是赞歌,我也是为大家代言。在近十年炼狱中,你无数次与病魔缠斗,看似在风中飘摇如叶的你,却在逆行中坚持坚强。即便在涅槃的烈火中炙烤与煎熬着,却仍然用自己嶙峋瘦骨,锉磨、刻凿独我的至理真言。那是绝世的,哪怕只有三个字,都是生命秘籍。
你每一次在死亡线上拼力挣扎,都是一次炼狱之后的重生,是阿修罗苦刑界的一次超拔。
这些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而你却清晰地记录下这一切。其实痛苦的过程就是一次夺命的过程,你用心血滴出的声音,穿透你与亲人的血肉之躯,修炼的是一株不死的神树,撑起的一片绿,点燃生命的河流,生生不息。
很久以来,不想用文字打扰你。只是默默祝福,灵儿生活流离,语言很少,尤其虚伪的言辞,一句不会说,但灵儿有自己的信念,坚守西部,因为那里让老师呕心沥血。最近天天泡在老师的空间,整理你空间的文字,是真的想念,想念,想起老家的中学、想起二哥项纯江......这篇文章推到公众号,反应之强大,令人震撼。那是老师的文字如泉水一样流进所有人的心。看到那么多回復,我感动一次又一次......老师快点好起来吧!用我自己的生命为你祈福。
作者简介
草原灵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潮》《绿风》《星星》《新诗》《散文诗世界》《参花》等,入选多种选本。
读者跟帖短评节选
琴声依旧:在黑夜的衣摆下,心澄澈,时光澄澈,就连疼痛也澄澈起来。生命在痛中依然鲜活,柏青的文字,是夜空里的一颗星,是黯淡心灵的一只烛,光耀着善感的心,不羁的魂灵。那是生命里深深的爱啊!爱人世,爱文字,爱每一个生生不息的律动。。。。。感动!
卉馨:战栗着的满是痛楚的文字。读先生的文暗暗的生出一种敬仰。
巴山夜雨:因为曾在医院工作十余年,所以能从另一个角度体察老师的内心。难受,钦佩,祝福……要说的话很多,我却啥也说不出来。
马达:看完我哭了!你的妻子不是跟了你倒霉,她很幸福!
杨国宏:这样的文字,能让人读出痛感。仿佛凝视一缕月光,缓缓泻在心里。太细腻,其中对生命的感悟,非经大变难能有此厚度!读出了一丝无奈,一丝苍凉,但同时也读出了一份温暖与希望。当年我就是在手机里写文字,夜深人静时,四下静默,唯有一颗心,跳动着。我无法想像老师是如何拖着病躯,完成本文的。我只想说,您的确就是夏日骄阳下的一株荷,开出了如雪般洁白的花。在文字里,我看到了一朵花的盛开,那是岁月的容颜!期待着您的自传文。我相信,那将会是一场心灵的放飞与远行!祝老师早日康复!
木子花开:这是老师柏青的一篇文章。每次读到老师的文字,都给我心灵的震撼。你能想到这是老师在身患重病中写出来的吗?一手挂着吊瓶,一手拿着手机,半夜三,四点,一个个字艰难打出来。这些盛开在灵魂上的文字,是那么美,宛若朝露泛着晶莹,宛若小溪潺潺流淌。读老师的文字,总是让我惭愧,在老师面前,我还有什么理由懒惰?还有什么理由浪费光阴?写吧!在文字世界里,老师我们一路同行!转发一下,支持老师!祝福老师早日康复!
古城倾雪:老师,您不仅拯救了自己,您也顺带拯救了所有热爱文字和书写文字的人!早晨从微信圈里读到您这篇美文后,一直在想,唯有文字才能给您如此巨大的力量……我当年也和您一样病着、痛着,所以我知道您敲打出来的不是文字,是您的血和生命……老师,生命可以有长短之分,但您的厚度一般人无法企及。老师,一直为您加油和祝福,希望看到您源源不断从心底流出的真情文字。老师保重!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心语:文字读完泪不停,要有多大毅力支撑!依然是那个说话受听做事感人的柏青!文字不惨淡,里面全是感人的话语,病在肉体,精神的康健让人仰止,柏青不仅仅是坚强,更是思想者。
纸刊合作:《当代人》《长城》《诗选刊》《河北作家》《散文百家》《小品文选刊》《当代小小说》《小小说百家》《唐山文学》《兴安文学》《包头晚报》《邢台日报》(合作期刊陆续添加中)
《西部作家》微信平台,坚持最新原创作品推介,欢迎各大文学期刊合作选稿!
投稿邮箱:xibuzuojia@126.com
创刊宗旨与理念
《西部作家》是西部联盟会主办的综合性文学双月刊,创办于2012年1月,是非营利的公益性文学期刊。
宗 旨:以交流文学为主要目的,探索前沿文学,追求文学新理念,审视当下文化。不搞征订、不以任何手段收取作者费用,为文学爱好者和作家搭建交流平台。
理 念:提倡文学多元化,鼓励超前性写作,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模式,以人文关怀为基础,关注当下现实。发掘具有现代性内核、地域性特色的优秀作品。
顾 问:韩石山、熊育群、秦岭、洪烛、陈启文、邓九刚、余继聪、阮直、王克楠、帕蒂古丽、李荣
社长:张柏青
主编:邓迪思
副主编:梅纾
微信平台编辑: 阿兮、王存良、章远初、冷秋、朱辉、记得、一朵女子、高世玲、卢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