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课件设计与应用 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生成

2017-07-01 22:51于莉李洪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件文本思维

于莉+李洪祥

摘 要 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通过课件的使用,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带着高昂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对文章词句、手法的理解和感悟得到有效启迪和引导,而不能为了使用课件而设计课件。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件;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52-02

1 引言

课件的使用一直陪伴着课改,从起初依托于层级较低的录音机、幻灯机,到投影仪、录像机,发展到现阶段的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系统的使用,其制作方式也在多样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系统性功能越来越强。笔者在课改实际教学过程中,确实见识过许多实用价值较高的优质课件,也从中看到一些问题。因为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不是一件单纯的行为,所以如果只关注课件本身,不去把握原则和方向,就可能陷入这样那样的误区。

2 激发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就课件制作来说,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主题、素材、手法等虽然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但有的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实用价值高、学生容易接受的课件来服务于教学。不管什么情况,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应用的时候,都应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目的和导向。一个实用价值较高的课件,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对课件本身能快速地接受,对内容表现的形式感兴趣,同时还需因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激活。

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时,以微视频的形式,先给学生播放了《苏州园林》的航拍照片,用以体现园林“着眼在画意”的建筑特点,又选出能反映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特点的照片(照片中针对各个特点插入了少量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观看。学生通过观看园林建筑的图片,对极富“图画美”的江南自然园林建筑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接着,把对故宫的主体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的主体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照片(插入少量建筑用途方面的文字说明)播放给学生。学生刚刚看完自然园林的印象还没有退去,皇家御用建筑的照片却从工整的对称角度又给了他们宏大、精美、庄严、肃穆的另一种感觉。学生在看完两类建筑的照片后,在课件自然的播放中,不由自主地对建筑特点在心中进行思考、对照。

接着,又让学生带着“概括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的任务,带着对苏州园林建筑特点的感受通读全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南北方风格迥异的典型园林建筑。此时,把照片进行编辑后的视频课件一直以自动循环的形式播放着。学生在课件循环播放的同时,从独立思考的状态自觉地进入小组讨论交流的状态;学生借助课件的引导,感知愈来愈清楚,在经过短暂的时间后,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自己就能将课文中讲到的故宫的建筑特点说出来。

又如在教学《世说新语》两则的时候,在课堂结尾的拓展性阅读环节,给学生选了一则文言小故事《小时了了》,把这则故事设置成Flash,让学生对动画中人物的神情进行揣摩、体会后,找出故事中孔文举自称与“李府君亲”坦然自信的理由、“宾客莫不奇之”的原因,体会孔文举委婉地对“太中大夫陈韪”反唇相讥的语言,然后进行声情并茂的情景剧展示。学生在课件的引领下,情景剧表演非常到位,给孔文举机智敏锐地应对陈韪的配音也别具特色。

在这则短文拓展阅读与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参与,主要是依靠课件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此,关键要看能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成功的课件,能给学生带来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还可以免去教师许许多多滔滔不绝的口舌之累。

3 增强学生语感,提高感知文本的能力

文本学习的首要问题就是词汇的积累、表达手法的体会、语感的培养、作品总体含义的感知,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是教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基础环节。如果教师忽略这个基础和前提,单纯地把课件定位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上,就是对语文教学初衷的背离。课本所选的教学内容都是精品,多数还是经典。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如果离开对文本的语感体会、主题含义的感知,就会失去鉴赏的基础和根基。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课文“读”的精彩程度就是对文本理解和感悟的程度。众所周知,想要读好一篇文章,前提条件是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对表达手法或技巧的感知,对作者在字词句里渗透的语气、语调、语速、轻重音的恰当把握,必须是在代表作者发声。当然,“读”也是一种再创作,但这种再创作的前提是建立在对作者意图了然于胸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围绕如何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怀、意图这一中心来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教师要通过声音、词句欣赏来体现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用课件引领学生在脑海中树立起文中的形象,把文中的语言转化成活脱脱的生活、人物,甚至是超越语言本身的“意会”,从而能够对学生起到启迪、感染、熏陶的作用,这也正是人们经常说的语文学习的基本点所在。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在塞上高原生龙活虎地敲击腰鼓的视频。视频中把“骤雨一样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的脚步,火花一样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强健的风姿”等内容以影像的形式进行编辑和组合,课上播放给学生,引领学生从视听角度,如临其境地感受那烈腾腾的场面、气势、动作、身姿、节奏。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间用表情朗读对抗赛的形式,来展示各自心中领会到的视听印象。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课件对“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进行表情朗读、情感分析。分析中还穿插了展开相互点评的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这样发声的原因和目的。经过观看视频、自读、对比听读、个别展示、相互点评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把主题、情感外现在自己的朗读之中了。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以声音、表情、肢体、手势来表达自己对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教学仿佛成了一场生机蓬勃、声势浩大的表演赛,他们的语感、感知文本主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提升。

4 情境呈现,激活学生感知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媒介,是把文本转变为形象的特殊手段。离开了想象,语文教学就会举步维艰。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在头脑中将文本建立起一个动态的三维空间;让他们在自己建立起的富有个性化动态三维空间内,去揣摩、领悟作者所描摹的场景、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而在此基础上体会、表述文章的主旨和情感。久而久之,学生想象的翅膀就会羽翼丰满,他们的思维就会和作者一起脉动起来,尽情地自由地去驰骋。

如在教学《童趣》时,已届花甲的作者沈复,对儿时天真、幼稚的往事是那么的记忆犹新。他在文本中没加一句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渗透的是让人忍俊不禁的童真和烂漫。这种感觉就是完全建立在对文本的想象之上的,离开了想象是怎么也体会不出这种愉悦的。笔者在进行课件设计的时候,把文本中的铺排部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细察藐小之物的纹理”制成简PPT图片,把“观蚊成鹤、神游山林、观虫斗惩治癞蛤蟆”设计成了三个小的场景动画故事,在每张图片、每个场景中又插入关键词和画外音提示,抓住“作青云白鹤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等细节来表现作者的那份童真童趣,分享作者“怡然自得”的心理感受。

然后,让学生去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用声音来表达自己对作者内心感受的体会;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作者的神情、姿态进行再现,务求把“意会”到的“自得”之趣表现出来,并进行适时的相互点评、再加工、再展示。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激情被调动起来,思维“感知”的触角一次比一次细腻、传神。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演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成功,与课件的情境再现、多角度激活学生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设计不同内容的课件的时候,要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赏析放在一定的情境或氛围中,把对关键词句的欣赏、对关键句段的体会设计成课件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情境、环节、手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去感悟和领会。

5 结语

在课件设计、制作、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其新颖性、形象性、直观性、多样性、趣味性等特点之外,还需注意发挥它的灵活性;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它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进行大胆的联想、想象,在拓展性学习活动中验证自己的思维;要把能力和素质提升贯穿在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感悟和鉴赏活动中,贯穿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才能使课件成为優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课件文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