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业务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7-07-01 10:23董德英李晓冬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业务学术期刊

董德英+李晓冬

1.青岛大学学报编辑部,山东青岛 266071 2.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120

摘 要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阅读趋向碎片化、专业化,域出版及专业平台等新型出版形式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了解学术热点问题,把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积极通过继续教育掌握新媒体编辑知识和技能。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为学术期刊发展探求发展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学术期刊;编辑;业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0-0126-03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报面临着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之路[1]。自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求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融合发展,遵循信息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介发展规律,强调互联网思维。其中一些期刊进行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成效卓然。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融合的时代背景,学术期刊编辑要及时调整编辑角色,提高编辑职能和技能,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手段进行专业知识与编辑知识的融合发展,创新学术期刊发展观念,提高学术期刊服务理念,促进学术期刊的多渠道发展,加快原创学术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强作者、读者、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将市场变化与用户所需适时反映于学术期刊的后续发展,促进学术期刊的现代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这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术期刊编辑一生必要的职业规划。

1 新媒体背景下编辑思想观念与服务理念

1.1 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新技术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者,不仅有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也要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迅速掌握技术千变万化的技能,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在夯实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编辑知识和技能,去应对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发展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新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体背景下,促进编辑工作快速、高效、游刃有余地进行。如通过超星等公司开发的域出版平台,及时掌握学术动态及业界权威学者及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当下的学术热点及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及时了解,对期刊选题、栏目设定及相关组稿约稿提前规划,有目标进行。

具备了丰富知识积累的编辑工作者,要面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新形势,转变编辑出版理念,克服面对新技术的畏难退缩心理,也不能视新技术全能的迷信依赖心理,丧失编辑主体意识和对编辑技能的掌握。编辑除了对论文内容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编辑、校对外,还需进行语义标注和结构化加工处理,能够编辑多媒体文件,对编辑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也有所提高[3]。编辑要具有强烈的期刊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特点,将编辑工作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术期刊发展与学术信息传播锦上添花。

利用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学术信息传播方式,满足学术群体的阅读需求。期刊出版流程网络化、协作化。改变传统纸质期刊的编辑准备工作、编审校工作、出版发行等工作流程,缩短编辑工作时长,出版运行成本高,学术信息时效性滞后,落后于现代学术信息传播与阅读的快速需求。原有的收稿、登记、评审、退稿、修稿、印刷、出版等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多借助邮件或数据统计方式,工作流程分散而繁杂。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借助网络技术,采用网络采编系统,建立自己的学术期刊网站,将繁琐的编辑出版发行等流程集成化处理,实现学术信息的数字化储存、快速传播、目标阅读及碎片化的社会阅读需求,同时也使各个出版环节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杜绝不道德现象与行为。

1.2 明确服务对象需求,创新服务理念

出版最新最有效的学术成果,以多媒体技术与平台快速传播学术信息,掌握学术服务的特点,了解服务对象所需,是学术期刊未来发展趋势,“编辑、出版、营销、推广网络平台的建设,研究数据、过程的采集、加工、发布,学术服务的个性化、即时化、多样化,也许是以后学术出版的主要任务和主要

范式”[4]。

学术信息是双向传播与互动的过程,最新最及時的学术信息往往有更多的阅读群体,也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有阅读者与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延伸思考、评价与分析,这些反馈信息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再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参考,也对学术信息的原创者(作者)提供了珍贵的启发和思考。作者、读者、编辑在新媒体技术环境彼此密切相联,互动沟通不断,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编辑在期刊的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期刊数字化应以编辑为中心,对纸质期刊、网站、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渠道进行整合和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内容载体和受众的特点对内容素材进行分类加工,实现一次制作、多次发布,把信息平台打造成能供给不同介质和不同载体的‘中央厨房。”[5]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及编辑工作要有发展眼光,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学术期刊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实处境,综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术能力和发展状况,适时明确办刊宗旨,制定近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相应的发展计划,并进行阶段总结,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2 新型编辑人才知识储备与技能学习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编辑要用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观念与意识,大胆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去充分体验新技术所带来的工作成效,体验前所未有的编辑工作的效率和快感。只有具备了这种积极主动的开拓意识,才能保持编辑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克服现实困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自身和期刊的双向共赢与发展,也为学术群体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学术信息,真正服务于作者读者等目标人群。这就要求编辑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和与交流编辑会议,则为编辑人员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供了很好的机会

2.1 利用移动客户端App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许多应用程序App成为便捷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如中国知网(CNKI)开发的“手机知网”,重庆维普开发的“中文科技期刊”等学术期刊App,提供了“摘要”,并链接全文,实现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对接与融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编辑与读者一样,可以随时浏览相关学术信息,实现学术信息的碎片化阅读,及时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和发展进展。实现了不用端坐教室,不用花费固定的时间,随时随地拓展专业知识和编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2 利用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是现代人的密切相关的一种生活方式,超过八亿多人在使用,支持发送语音知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可以建立朋友圈,成本低,微信仅耗少量流量,即或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学术微信公众平台与关注群体实现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学术期刊实现“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创立。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见图1),有51.9%的成年国民在2015年进行过微信阅读,同比增长17.5个百分点,增幅超过50%。据腾讯发布的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微信日平均登录用户达768 000 000,较2015年增长35%,50%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长90分钟,比较活跃的典型用户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微信使用在“95后”用户和55岁的老年用户身上亦得到使用。在所发送的信息中,朋友圈原创内容占比达65%[6],可以说微信连接了每一个群体。许多人通过微信来看文章,2016年微信阅读文章的比例高达45%,相对纸质学术期刊阅读群体的下降,微信阅读有极快的发展速度和极大上升空间。

2.3 利用博客、微博

博客(Blog)和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也是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也是获取信息与不断学习的平台。博客和微博由个人管理者张贴新的文章、图像或网而及相关链接等来发布一些或原创或转载的信息。阅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关注博客或博主来阅读、分享和评论相关信息。现在很多学者和学术期刊开通了自己的博客,作者和读者可以通过学者或期刊微博来获知最新学术信息,阅读最新学术成果,了解期刊选题及投稿等信息等,便捷了信息获得途径。如果编辑想了解编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信息,可以关注“编辑之家”等博客,跟随博客更新内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2.4 利用“微课”“慕课”不断学习

微课以视载为主要载体,对某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集中讲解,具有“碎片化”讲授的特点,微课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学术期刊编辑可通过这些微课学习到编辑知识和专业知识。微课学习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编辑经典案例的知识和实用技能,通过自主学习以较短时间掌握全面、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内容。微课的学习往往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和教学设备,使用视频、动画等网络流媒体播放,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并配以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让编辑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而“慕课”(MOOC)是大规模(Massive)的开放式(Open)的网络化的在线(Online)学习课程(Course),凡是感兴趣的,都可以通过邮箱注册参与学习,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工程学、数学、经济、计算机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者可以依兴趣选择,学自己所需,补自己所缺。可以说,科研信息化环境下多种学术传播模式共同服务于学术群体的学术阅读、学术交流与科研需要[3]。

3 新媒体背景下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

学习

由于学术期刊面临的社会环境日新月益,阅读者对学术信息的需求程度与需求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术期刊与编辑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新要求新标准。

目前国外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经全面而成熟,数字化出版几乎遍及各个学科及门类,如科学、技术、医学等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比例高达96.1%,艺术、人文、社科等类别期刊的比例也高达86.5%[7]。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在组织内容资源、加快出版速度,提高学术信息传播、扩大学术影响力等方面都采取了强有力的举措,基本完成纸本出版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变[8],而数字化出版与信息传播则加速了学术期刊的信息接受、阅读与使用速度与频率。国内学术期刊界也重视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发展探索,其中一些期刊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相对成功发展经验。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要求编辑的角色、地位与工作职能也要相应发生改变,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学术信息传播与学术信息需要,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利用好每年的继续教育和编辑会议不断学习提高。

为了提高编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省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相关编辑协会与期刊学会纷纷组织开展各类编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学习,目前继续教育分远程网络学习与现场面授培训两部分,编辑人员每年必须参加相应的网络学习与面授学习,完成必要的课时,才能进行责任编辑登记与续展工作,才能进行期刊的相关审核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学习与现场面授,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工作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班与学习内容,不断学习新的编辑知识和技能,借鉴学习一些优秀编辑案例,学习优秀办刊人的先进办刊经验,开阔专业知识与编辑视野。尤其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出版教育与培训对编辑人员尤为必要。新技术与期刊发展与编辑工作紧密融合,有利于提高编辑工作效率,创新出版生态系统。而且通过继续教育,与其他期刊编辑人员沟通交流,学习优秀办刊经验与编辑实践,并在沟通与交流中解决刊物与自身发展的困难与疑惑,在学习中进步,沟通中提高,促进编辑工作良性发展。未来学术期刊发展将由静态向动态、单一向综合、数量向质量、外在向内涵转变等,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向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发展,社会也要创造数字出版人才发展环境和空间,打造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未来领军

人才[3]。

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根据时代发展和学术期刊转型要求,不断地更新、调整、丰富自己的专业和编辑知识结构和技能,并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融入到编辑工作中,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朱剑.高校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5-27.

[2]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4-8-18].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387950/.

[3]游滨.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J].编辑之友,2016(11):36-41.

[4]颜帅.学术出版范式创新的代已经到来[EB/OL].[2016-09-08].http://www.ishuo.cn/doc/xvhgzfqf.html.

[5]陈颖,陈玉霞.传统期刊的數字化转型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147-151.

[6]2016年微信数据报告[EB/OL].[2016-12-28].http://tech.qq.com/p/topic/20161227029627/index.html.

[7]ALPSP.Scholarly Pbulishing Practice, Third Survey 2008:Academic,Journal Publisher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Online Publishing[EB/OL].[2008-10-13].http://digital scholarship.org/digitalkoans.

[8]任胜利.国际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29(530).

猜你喜欢
新媒体背景业务学术期刊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问题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高校视听语言课程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微信OA平台在办公业务中的应用
试析农机驾驶证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售电企业的管理创新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