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海
摘要:
本文主要对FZ/T 73010—2008《针织工艺衫》和FZ/T 73010—2016《针织工艺衫》标准内容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整理了新旧标准中主要异同点。新标准实施在整体上更符合行业的需要,同时为规范市场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针织工艺衫;新旧标准;纺织品;比较;质量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FZ/T 73010—2008《针织工艺衫》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滞后于市场经济消费者的需求,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市场需要,修改后的新标准FZ/T 73010—2016《针织工艺衫》(以下简称新标准)已于2016年10月22日正式发布,于2017年4月1日生效实施。代替原FZ/T 73010—2008《针织工艺衫》(以下简称旧标准)。新标准是在旧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整体上更符合行业的需要。本文对新旧标准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供探讨。
1 主要内容变化
1.1 范围
新标准增加了不适用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的规定,彻底打破了以往婴幼儿服装和成人服装同一标准的不合理的情况,使该新标准的适用范围更为清晰、科学、合理。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新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使新标准更加成熟和规范。
(2)新标准中的引用文件多数不标注日期,表示这些标准均采用最新的版本;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方法,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新标准增加了:“GB/T 6411《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GB/T 8628《纺织品 测定尺寸变化的试验中织物试样和服装的准备、标记及测量》、GB/T 14801《机织物和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GB/T 19975—2005《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 钢球法》、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SB 16—2159《针织产品标准深度样卡1/12》、GSB 16—2923《粗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GB/T 3921和GB/T 8427在新标准规定用2008年版;GB/T 19976在新标准规定用2005年版;国标GB/T 29862替换了行业标准FZ/T 01053。这些修改使检测和判定更加规范和准确,使生产企业的产品更能符合市场上的需求。
1.3 产品规格或号型
新标准增加了产品号型的规定:对应普通工艺衫,按照GB/T 6411或GB/T 1335(所有部分)标准号型;紧身结构或者特殊款式的针织工艺衫以厘米为单位,标注适穿的人体净身高及净胸围的范围。这样使整个针织工艺衫的型号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市场上消费者的选择。
1.4 要求
1.4.1 要求内容
内在质量中,新标准增加顶破强力和洗后外观指标;外在质量中,旧标准中 “本身尺寸差异”在新标准中修改为“对称部位尺寸差异”。
1.4.2 分等規定
新标准增加了“内在质量各项指标以检验结果最低一项作为该批产品评等依据”和“在同一件产品上存在不同品等的外观质量问题时,按最低品等评等。在同一件产品上只允许有两个同等级的极限表面痴点存在,超过者降低一个等级”。这些修改使标准更加规范、完善,增加了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可操作性、实用性。
1.4.3 内在质量
(1)纤维含量
在新标准中纤维含量删除了旧标准中“净干含量”的要求,采用GB/T 29862规定:纤维含量一般以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的公定质量百分率表示。相比旧标准中采用FZ/T 01053,新标准保持了与时俱进,更符合行业趋势要求。
(2)甲醛、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旧标准甲醛指标“75mg/kg”和pH值指标“4.0~7.5”修改为新标准“按GB 18401规定执行”。辅料在新标准中也列入甲醛、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考核范围,这也是新标准与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8401保持一致,更符合市场上的需求。
(3)色牢度
新标准按主料和辅料分开考核,主料耐湿摩擦浅色织物指标比旧标准提高了半级;辅料由旧标准的不考核,修改为考核耐皂洗、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和耐汗擦色牢度。这一改变对浅色织物、辅料考核更合理,更符合消费者和生产商的需求。
(4)物理指标
新标准由旧标准中“单、双面织物考核起球,其他不考核”修改为“起球只考核产品的正面,正面磨毛、起绒、植绒的产品及镂空、网眼、花边等产品不考核起球”;进一步细化了水洗尺寸变化率不考核的范围;增加顶破强力和洗后外观的考核;提高了儿童领圈拉开尺寸指标。上述改变对于生产商创新产品、丰富设计选用面料是有利的,更符合市场发展与标准应用合理性规定。
2 外观质量要求
2.1 表面疵点评等
新标准中表面疵点评等规定在旧标准基础上保持不变,将“两袖口、两下摆边、两口袋布要一致”修改为“两袖口≥4级、两下摆边≥4级、两口袋边≥4级”,同时明确了“不明显”与“明显”的定义。这些新标准所做的细致化、优化,都突出了对产品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便于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机构的操作性。
2.2 对称部位尺寸偏差
新标准用“对称部位尺寸偏差”替代了旧标准“本身尺寸差异”, 以4段尺寸范围细化了规定:≤5cm、>5cm且≤15cm、>15cm且≤76cm、>76cm。相比旧标准的指定部位:袖长、肩宽、挂肩、罗纹、袖宽、门襟、口袋,新标准考核更全面、更严格,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3 外观质量检验
新标准细化了检验条件,增加了纹路歪斜、色差评级、缝迹伸长率等外观质量检测方法。
4 判定规则
新标准增加了抽样数量的规定,删除了外观质量中“规格尺寸”规定,这样在实际操作中更简单明了,方便抽样人员进行操作。内在质量新标准修改为“内在质量按7.3要求,有1项不符合,则判定该批产品部合格。其中,色牢度项目不符合按色别判定该批产品部合格;洗后外观检验结果至少2件及以上均合格者判定该产品合格,不合格者则判定该批批次产品不合格”。同时,新标准增加了复验相关操作规定,方便了被检方提出复验,使得检验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5 结论
新标准增加了不适用于36个月及以下婴儿服饰的规定,以及顶破强力和洗后外观质量的考核项目,区分了主料与辅料的色牢度指标,删除了纤维含量中“净干含量”要求,并修改了产品号型的规定、耐湿摩擦色牢度指标、起球指标、表面疵点评等规定等。总体来看,新标准的内容更符合针织工艺衫产品的发展趋势与标准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市场、统一行业内操作提供有利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