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国产影视剧怎样才算“三观正”?

2017-07-01 09:04杨文山
影视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赵薇三观价值观

杨文山

导语

要求影视作品为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披上一层“玫瑰色”的三观,这有违“现实主义”的精神。然而正在形成中的“新中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来完成身份塑造,这种“先进的中产价值观”却领先了他们脚下“土壤”半步。尽管影视作品小心翼翼刻画了现实,但自我投射的“新中产”却感受到了一种冒犯。

本来以为《外科风云》會是正午阳光作品豆瓣口碑的“滑铁卢”。毕竟开播前几经波折:先是山影起诉豆瓣,《琅琊榜》《北平无战事》被迫撤掉了海报、剧照。接着又被网友指控雇佣水军恶意诽谤《人民的名义》,最后是《外科风云》女主角白百何的“桃色风波”。

然而,《外科风云》虽然开盘低分,但随着评分人数的增加,最终实现舆情反转,评分锁定7.5。而接档《外科风云》的新剧《欢乐颂2》虽然收视高涨,但是口碑扑街,豆瓣评分惨淡,仅为5.2。如今播出过半,丝毫未见舆情反转的迹象。

而观《欢乐颂2》各种短评、长评,“国剧良心”能够成为“众矢之的”无不是因为四个字——“三观不正”。代表性评价为:“安迪:我守身如玉,所以我美。樊胜美:我贪慕虚荣,所以我美。曲筱绡:我老子有钱,所以我美。关雎尔:我天真无邪,所以我美。邱莹莹:我演技浮夸,所以我美。以上简称五美。”

说起来令人费解:在这个最讲究“价值导向”“正能量”,并因此给文艺创作增加不少羁绊的国度,曾几时起,普罗大众纷纷化身“朝阳群众”,争抓“涉毒作品”,嫌弃“正能量”的鸡汤浓度不够……这真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的海天盛筵!

“三观不正”:

“直男癌”派VS“民族主义”派

说“三观”道“三观”,究竟什么才是“三观”?按照“马哲”教材里总结,分别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上,目前大部分观众的讨论,尽管动用了“三观”的说辞,其实还远没有达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层面,基本上都是“价值观”。何为“价值观”?

教材总结如下: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那什么样的影视作品最容易“三观不正”?其实是最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作品,一般都是当代题材,职场、婚恋、青春等题材最易“躺枪”。《人民的名义》很少有人讨论“三观”——其实“达康书记”三观很不正啊,不影响万众拥戴。《人民们的名义》讨论的不是“人间烟火”,凡人不会有代入感;但如果讲的故事“我在其中”,你把“我”丑化了,“我”自然会有冒犯之感,回应以“正义之火气”。

印象中,最早引发“三观不正”讨论的影视作品,应该是2013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又廷饰演的男主角为了生存问题放弃了爱情,这被不少人认为“三观不正”。几乎在同一时段,另一部青春片《中国合伙人》则示范了“三观不正”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那就是渲染民族主义情绪,和武侠片中“打洋人”一脉相称。

而随着社交网站的发展,影视作品“正三观”界,发展形成了女性向的“直男癌”派,和男性向的“民族主义”派。前者充斥在各种影视作品里,后者则被《战狼》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给打了鸡血,又在《湄公河行动》获得新生。《欢乐颂2》的特殊之处在于,“丑化女性”同时,触动了敏感的“阶层差别”问题。

“三观审查”:

“新中产”关于身份想象的不适感

中国过去也不缺这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影视剧,为何在这个时间点上爆发“三观不正”疫情?答案是“这届观众很行”。有学者从思想史角度,提出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救亡压倒启蒙”的错位。也就是说,民族解放和政治运动中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颇为重要的“民智启蒙”,社会革命的未完成导致中国现代化转型难免“不协调”。

文艺创作反映社会存在,过分要求影视作品为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披上一层“玫瑰色”的三观,这有违“现实主义”的精神,是一厢情愿的“浪漫主义”。然而正在形成中的“新中产”,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价值体系来完成身份塑造,但这种“先进的中产价值观”却领先了他们脚下“土壤”半步。尽管影视作品小心翼翼刻画了现实,但自我投射的“新中产”却感受到了一种冒犯。

有一系列摄影作品叫“上半身是梦想,下半身是现实”,生动呈现了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这种不协调:上半身是各种“现代文明”作为背景板,而下半身才暴露了生活一地鸡毛的真相。这系列摄影作品说的是:“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而“三观审查”则昭示:上半身在“现代文明”待惯了,开始嫌弃粗鄙的下半身;于是,上半身开始闹革命。

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的国家,中国的“新中产”尚未形成独立的文化和价值观,他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想象”“行为规范准则”基本都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镜像。“新中产”处于“正在进行时”,所以对于自我身份的想象和群体认同感特别强烈,这导致他们在观看反映都市生活的影视剧时,会不自觉用一种“审查”的视角去切入:太过现实主义那叫“三观不正”,太过欧风美雨是“悬浮剧”;男性审美主导满地都是“直男癌”,女性导演加持——那就是“做作”、“矫情”、“文青癌”……

了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就会对国产影视剧中的“三观”多一份“同情之理解”——至少不要作为唯一评价尺度。以赵薇《致青春》为例,它的剧本是知名编剧李蔷改编的,怎么会“三观不正”呢?事实上,“小清新”式的青春片存在前提是经历过经济转型之后物质条件优渥的社会,这种社会条件台湾基本符合,对于大陆则还差了几口气。

与其“正人三观”,不如“严于律己”

《致青春》监制关锦鹏觉得,将内地这种大学生对名利的狂热追求放置于香港和台湾,都是不容易被理解的。台湾人赵又廷并不太能理解这种残酷青春,他看完剧本后很纠结地去问赵薇,说你觉得陈孝正是坏人吗?赵薇只好跟他解释了一番大陆的社会环境、生存背景,以及陈孝正这一角色之所以做出看似不正确决定的原因。

赵薇说,“我们确实没有办法拍出台湾的《那些年》、韩国的《阳光姐妹淘》,以及日本那些小清新校园片,但我其实特别喜欢那个年代大陆人青春期的可怜之处,当别人在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时,我们却停留在怎么能活下来,能在这13亿人口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关系和背景的,我本人也一样出自普通家庭,只能靠青春时努力向上爬。所以说注定大陆的青春跟港台完全不是一回事。”

鲁迅写道,“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费孝通研究:“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王朔则侃道:“中国人本来就穷,身上的虱子还分三六九等”。所以,《欢乐颂2》中不同出身的姑娘精神面貌带有各自阶层的痕迹,这不是很正常嘛?富人飞扬跋扈,穷人谨小慎微,傻白甜穷开心……

假如换过来,富二代曲筱绡特别善解人意,灰姑娘樊胜美独立且自强,小镇青年邱莹莹特别能“混社会”……三观是正了,这样的美图秀秀式P图解决方案,观众还能信吗?退而言之,一部电视剧,也没有负担不起“怎样成为一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名媛?”“如何摆脱家庭重担,成为独立自强的新女性?”“小镇女青年混社会宝典”系列讲座的重担。

都在讲“三观不正”,那么到底什么才算“三观正”,却很少有答案。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价值观撕裂,“新中产”只知道抗拒什么,却难以名状拥抱什么。目前,笔者只看到吴晓波明确提出了他的“中产社群价值观”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反对屌丝经济。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

“三观”这东西可以律己,慎以绳人——尤其在你自己也不尽完美之时。“旧日世界”总会远去,“新中产”们当思:是否为“新世界”之合格新民?能否撑得起一个“少年中国”?还是嘴上批判着“三观不正”,转身踏入脚下“沃土”便化身乡愿?

猜你喜欢
赵薇三观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大叔控”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