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

2017-07-01 17:15马小茜高晓博戴鑫辉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镇江212413
文化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徐州景区维度

毛 莉 马小茜 高晓博 戴鑫辉(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 镇江 212413)

【文化产业研究】

璀璨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状分析
——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

毛 莉 马小茜 高晓博 戴鑫辉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江苏 镇江 212413)

汉文化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但大多数人对汉文化理解不到位、知识架构缺失,对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未能发掘汉文化魅力所在,且汉文化景区文化价值的商业利用率偏低,文化内涵也有待丰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文化维度和汉文化圈两类理论,分析徐州汉文化景区的整体现状,了解文化景区运行状况并给予发展意见。

汉文化;继承发展;文化维度;文化自觉

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它以华夏文化为核心,在汲取百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而成。汉代历经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共计四百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现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代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也为现代人民提供了思想道德标准。汉文化在民族凝聚、精神激励和价值整合方面从人文素质层面上发展了存史、教化的功能。[2]汉代的赋体散文,章华辞丽,为现代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历史基础,楚汉时期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戏曲题材,并传唱至今。汉文化有着光荣的历史,承载了汉朝人的梦想。璀璨的汉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结合时代特色蓬勃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汉族人,中国人。

一、调查方法

(一)调研对象

本文将徐州汉文化景区的游客和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的学生列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例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继承和发展汉文化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并根据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兴衰更替,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小见大,使汉文化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调查方法如下:(1)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获取有关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信息,利用文化维度理论[3]和汉文化圈理论[4],研究汉文化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2)实地考察:在徐州汉文化景区进行社会调研,向景区游客分发调查问卷和现场采访,同时向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的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并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讨论和假设;(3)结合文化维度理论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剖析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性、定量、诱导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二、调查结果

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镌有深刻的时代和区域烙印,本次调查基于徐州汉文化的代表性和特殊性,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档案资料等方法,以景区的游客及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共发出问卷55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一)游客的籍贯和心态分析

1.游客的籍贯

对景区内游客进行调查显示,61.5%的游客是徐州当地人,38.5%的游客为外地人,如图1所示。

图1 游客的籍贯

分析图1可知,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影响力还局限在徐州本地,对全省及全国的影响力相对较少。汉文化圈的主要力量到目前为止还聚集在徐州,其对社会的影响依然不高。徐州汉文化景区作为AAAA级景区,宣传没有做到位,宣传效果不佳,最终还是由于景区自身的文化内涵不充沛,以及对宣传工作的不重视。

2.游客参观文化景点的目的

分析游客到访的目的可知,44.4%的游客归因休闲度假,26%的游客出于增长见识的目的来到景区,出于工作需要或探访亲友的游客,比例相对较少,如图2所示。

图2 游客参观文化景点的目的

分析图2得出,景区内的大部分游客对于汉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前来到访的游客中无兴趣目的的相对较少。在调查中还发现,景区后门临近一片住宅区,这也为景区带来了一批固定的访客及由探访亲友而来此地游玩的游客。有游客反映景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内应建设更加宜人的乘凉避暑景观和建筑,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夏季选择来此游玩,让更多的人在避暑乘凉的愉悦中尽赏古风汉韵的独特魅力。同时,景区周边无商圈,文化聚集效应弱,加强商业价值开发十分必要。

(二)大学生对于汉文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1.大学生了解汉文化和感兴趣的形式

调查结果表明,30%的学生通过影视剧了解汉文化,最感兴趣的汉文化呈现方式也是影视剧,这结果让我们感到担忧,如图3和图4所示。

汉文化是无形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层次中;同时,汉文化也是有形的, 寄托于历史遗迹和文物里。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影视剧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演员的演绎,经过二次创作,可能是虚假的、片面的、主观的,并不有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了解、继承和发展汉文化。

图3 大学生对汉文化最感兴趣的形式

图4 大学生了解汉文化的方式

令人欣慰的是,除了通过影视剧,其他了解汉文化的方式占比70%,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对汉文化的其他呈现方式也有20%的同学感兴趣。

结合图3和图4,并对其进行不确定性规避维度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更多更好的渠道以传播汉文化。在科技上,科学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汉文化的输出渠道,也增强了传播力度。

徐州是交通枢纽,高铁的开通让更多的游客更加快捷地到访这座“九代帝王都”,亲身感受汉文化的魅力。在法律层面,国务院和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颁布了一系列传播文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了汉文化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健康发展。在宗教方面,汉代的道教与佛教影响深远。我们应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藉此继承与发展汉文化。

2.大学生对于汉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在问卷中,我们通过提问“两汉三绝”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汉文化知识素养,其中约有59.4%的同学回答正确,其余40.6%的同学则不能正确地回答此问题,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汉文化的了解不足,汉文化素养不高,相关知识架构空缺。形象地说,汉文化圈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头,不断泛起涟漪影响着周围的国家和地区,而我们增大它的体积和质量,增加它跌落湖中的高度,必定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进而体现出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文化深度。

图5 大学生对于汉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当代大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地了解汉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汉文化,扩大汉文化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力。

3.大学生对于继承和发展汉文化的态度

图6 大学生对于继承和发展汉文化的态度

在此项调查研究中,非常关注及有兴趣关注了解汉文化的大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9.72%和45.73%,加起来已超过半数,有37.2%的人持有“偶尔看看”的态度,如图6所示。

分析图6可知,大学生作为充满活力和探知力的社会群体,是继承和发展社会文化精髓的主要力量,对汉文化存在一定的主动探知性和好感。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认为,在权利距离较低的社会环境中,这部分人对汉文化的关注程度较高,并呈现出持续关注的稳定状态。因此,景区和当地文化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景区有价值的文物和观赏收藏品,提升旅游线路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让游客造访后对景区产生满意的评价,并给予更好的口碑,形成社会评价方面的优势,并让此地成为学习汉文化的圣地,以更好地吸引积极关注汉文化的广大群体。

4.大学生对于继承和发展汉文化的认知

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到,44.08%的大学生选择媒体传播来继承和发展汉文化,27.01%的人选择文化自觉,而政府政策和景区宣传则分别在20%以下,比例较低,如图7所示。

图7 目前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主要依靠方式

分析图7得到,在当下自媒体时代,政府和景区本身在传播地域和传播力度上有局限性,近半数人选择媒体传播渠道也恰恰说明了利用媒体可更好地进行文化宣传,提高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即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对“真”的批判与发展上和对发展趋向的规律把握与持续指引上。[5]这种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故此,文化自觉需要高度的认同感和广泛的普及性,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并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在个人维度和集体维度层面,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身的价值和需要,提倡依靠个人努力来满足自身和社会需求。

(三)景区对于保护汉文化的实践

1.景区举办活动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通过调查可知,开展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主题活动得到了近四成人的响应,而近30%的游客认为节假日的票价优惠则更能吸引他们来到景区,支持提供免费餐饮和赠送纪念品的游客分占18.6%和13.3%,如图8所示。

图8 景区举办活动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分析图8可知,最能吸引旅客的内容是开展主题活动而非票价优惠。徐州汉文化景区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反映出景区内主题活动开设的贫乏稀少,旅客只能通过自行参观游览的方式了解汉文化,希望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学习汉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从个人维度和集体维度上说,在旅游娱乐中,展现个人在集体价值中的亮点,提高个人在集体中的参与度,由此提升文化享受十分重要。

2.景区在汉文化继承与传承上达到的效果

在汉文化继承和传承的社会反馈中,给出“好”及“很好”评价的约占半数,而47.16%的学生认为这项工作的成果“一般”,如图9所示。

图9 人们对汉文化景区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

此项的调查对象均为江苏省内的大学生,分析图9可知,大学生对于本省的重点文化项目的开发保护工作评价都不够好,充分反映出当地政府和景区自身的工作不到位。在汉文化景区的官方网站上,查阅景区的大事年表可发现,自2005年景区被确立为重点文化旅游发展项目后,没有任何后续成果的记录。而另一份游客的调查问卷也显示出,景区的游客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建设、规划和实际运行,以及后续回馈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

结合不确定性规避规则和时间维度进行分析可知,利用科技发展是长期维度层面的任务,汉文化景区的建设要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增设更多的液晶显示器,播放视频,利用电子设备为到访的游客解决问题和解答知识疑惑等等,让现代化科技手段更好地帮助人们学习了解汉文化知识。在宣传方面,也应该运用新媒体手段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解和学习汉文化的新机会和新途径,而在短期维度层面,制度问题和宗教问题就成为了主要内容。景区要积极联合政府、文化局、旅游局制定更加合理、亲民的旅游政策和文化建设扶持政策,让景区实体丰富起来,让游园制度规范起来。

三、后期反馈

(一)对景区发展的建议

汉文化作为徐州的一个重要标签,需要每一个徐州人不遗余力地继承和弘扬。徐风汉蕴——徐州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小分队经过考察和调研之后,发现了徐州汉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对景区提出了以下几个发展建议,希望能促使徐州汉文化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1.进行精确的自我定位

精确定位是一个景区兴衰成败的关键。就其自身而言,徐州汉文化景区中缺乏实质性的观赏古迹,金缕衣等珍贵物件的转移,古墓中零散的兵马俑,空洞无物的楚王陵等都缺乏文化价值,但换个角度来看,作为国家4A级景区,其占地面积1 400亩,蕴含丰富的山水资源,可作为极佳的旅游观赏景点。因而,我们应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徐州汉文化风景区彰显出自身的价值。

2.从源头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其为徐州特色品牌

景区的宣传可在客流量多的车站设立广告牌,在车站设立购票窗口或安排接送车辆直达景区,在公交车上通过语音循环播放景区文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平台,及时传送景区票价或项目建设等内容。从源头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其为徐州特色品牌。[6]

3.与政府合作,吸引商铺入驻景区

调查研究问卷可知,绝大多数的人通过影视剧了解汉文化。针对这种现象,景区不妨尝试与政府合作,使其加强对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的关注,吸引影视剧投资、开展综艺活动,用网络效用增强人们对汉文化风景区的关注度。除此之外,景区的人气离不开商铺的维系,可以增设汉服试穿拍照活动,设立与汉文化有关的人文景区,增添人们的观赏趣味性,增强群众的参与度。

4.定期进行反馈工作

景区建设及保护等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们定期的反馈,可以定期收取观景人民的反馈作为评定景区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景区可以在出口设立简单易操作的装置或选项,让游玩完毕的人们立刻进行反馈。通过真实有效的反馈,景区可以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明确汉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工作侧重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扬长避短。

5.完善导游资源并精化讲解

通过调查及亲身体验,我们发现徐州汉文化景区在假期会招募志愿者为游客讲解,但即便是这样,景区仍然缺少导游资源,有大部分景点缺乏导游的讲解。且招募的青年志愿者大多数是学生,他们大多以背稿子的形式进行死板地解说,这很容易使原本满怀期待的游客失去来访的兴趣。一旦这样的想法成型,极易形成刻板的印象,所以,极力完善导游资源十分必要。

6.联合中小学校出游活动,给予合理的票价优惠

为促进当地人民对徐州本地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联合学校制定出游远足计划,对中小学生实行票价优惠政策,逐步和学校建立定期的合作。这不仅可增强中小学生对自己居住地的了解,还能增长见识,培养其成为汉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预备军。

7.在景区举办伏羊节等特色民俗活动

在景区举办伏羊节等特色民俗活动,可以使原本平淡的风景区逐渐亲民并附有人气。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可增添景区的趣味性。

(二)志愿活动

2016年7月10日,红山学子在景区做志愿者,对游客进行文明引导,鲜有乱丢垃圾的游客。他们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文明旅游的宣传材料,遇到不文明的行为及时劝阻,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文明参观。同时,志愿者们还热情地与游客分享汉文化知识,为游客们答疑解惑,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继承与发展汉文化的决心。

通过此次志愿活动,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与徐州汉文化景区建立了文化交流平台。2016年10月19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邀请徐州汉文化景区高级礼仪培训师就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为红山学子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也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汉代礼仪的严谨与优雅。2017年4月初,红山学院社团联合会心翼文学社举办了古色古香的汉文化知识竞赛,旨在增强大学生的汉文化知识素养,为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夯实了基础。

四、结语

经过调查发现,徐州汉文化景区的影响力大多局限在徐州本地,具有地域性。当代大学生的汉文化素养需要不断增强,由内而外地扩大汉文化的社会和国际影响力,学生依靠艺术加工过的影视剧并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汉文化。在自媒体信息时代,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应主要依靠媒体传播,我们应加大对媒体的利用。大多数的游客和学生对汉文化有一定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大学生是继承与发展汉文化的中坚力量。针对汉文化景区周围无商业圈、文化聚集效应弱的问题,可通过票价优惠和丰富景区精神内涵使游客成为汉文化景区的忠实拥趸。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分析,景区和政府在唤醒人们文化自觉的同时,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与创新。结合不确定性规避和时间维度分析,景区应多举办游客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丰富内涵;在建设上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联合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游园制度,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汉文化的旅游资源,并从科技、法律、宗教层面着手,拓展汉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呈现方式,使其在短期维度上成为汉文化的物质载体,在长期维度上传承汉文化的精神内涵。

[1]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54-255.

[2]赵明奇.汉文化及其历史贡献[N].徐州日报,2016-09-05(8).

[3]Geert Hofstede. Culture's consequences[M].Beverly Hills:Sage publications inc,1984.10-15.

[4]汪德迈.新汉文化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3.

[5]复兴论坛秘书处.中国自识:中国崛起的文化自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

[6]王桃桃.徐州汉文化旅游景区文学资源开发研究[J].文教资料,2016,(6):64-65.

【责任编辑:王 崇】

2017-04-12

毛莉(1994-),女,江苏徐州人,主要从事汉文化研究。

K879.4

A

1673-7725(2017)06-0112-06

猜你喜欢
徐州景区维度
疫散待春回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摘牌』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