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啸长天
——记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先驱金剑啸

2017-07-01 17:18刘欣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哈尔滨东北革命

◎文/刘欣

剑啸长天
——记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先驱金剑啸

◎文/刘欣

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白色恐怖统治下,东北文坛如密云笼罩下的夜色一般黯淡混沌。然而,在这混沌之中也间或透出几丝光亮,光芒闪烁间,一颗新星耀眼夺目,在黯淡黑夜分外闪亮。这颗耀眼的明星就是东北革命文艺运动的拓荒者、推进者,著名的革命战士、画家、诗人、剧作家兼导演金剑啸。

心照日月

金剑啸,满族,原名金承栽,号培之,又名梦尘,笔名剑啸、健硕、巴来、剑、柳清等。1910年12月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30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绘画并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8月被组织派到哈尔滨。

为了适应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统治的需要,金剑啸尽可能多地团结左翼文人从事革命活动。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国十五道街路北33号院内的一栋四层楼房的阁楼上,金剑啸创办了“天马广告社”,作为地下党左翼文人的联络点。“天马广告社”创设不久即蜚声哈尔滨艺坛,广告业务不断扩大,不仅贴补了金剑啸从事革命宣传的费用,更周济了很多左翼文人和革命者。

一个细雨绵绵的早上,广告社刚开门,在杨一辰领导下负责工人运动的张士熊就跑了进来。只见他汗流浃背,脸色蜡黄,一看就是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金剑啸赶忙为他倒了一杯开水,让助手买了一大堆吃的回来。张士熊狼吞虎咽地吃完,才看到坐在画架前的金剑啸正一边啃着“黑咧巴”、喝着开水,一边往画上着色。张士熊讷讷地说:“金大哥,你……你就吃这个?”金剑啸风趣地说:“吃这样的‘面餐’,我已经习惯了。”张士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转过头去,泪水潸潸而下。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决定创办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为了形象、生动地宣传东北人民抗日英雄的事迹,揭露日伪反动统治的罪行,需要有大量的插图。金剑啸承担了这个任务,多次把画好的画秘密转交省委机关报。后来,由于刻钢板的同志不会绘画,描出来的画效果不好,组织上又要求金剑啸直接用铁笔将插图画在蜡纸上,然后交给印刷所。金剑啸要自己保存钢板、铁笔、蜡纸等“违禁物品”,无疑增加了很多危险。但由于金剑啸责任心极强,严守党的组织纪律,因此,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画惊风雨

金剑啸曾在上海艺术大学接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木刻都很擅长。他的画主题鲜明,情感深沉,极富感染力。

1932年秋天,哈尔滨遭到一场特大洪水的袭击,道里道外一片汪洋,凄惨的呼救声、对贪污补修江堤经费的赃官的责骂声混成一片。金剑啸等联合左翼文艺工作者,迅速组织举办了一次赈灾画展。金剑啸的许多幅充满革命激情的油画、水彩画和素描都参加了展出,其中,他的《从地下来》一画,形象地反映了矿工的苦难生活。画面是矿工躬着裸露的身子,在漆黑的矿井里吃力地刨着煤,地面上画的是各种使用煤的人。这种真实地反映劳苦人民生活的作品,在哈尔滨还是首次展出。

193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刊物出版纪念特刊,金剑啸为刊物封面画了冒着烟的工厂烟筒、起重机、高楼、机器、齿轮等红色图案,歌颂工人阶级强大的力量。同时,刊物还用醒目的标题和照片斥责哈尔滨警察厅的警备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轧死7岁小孩的暴行,矛头直指哈尔滨最高日伪警特机关,在当时的群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还有一次,金剑啸画了一幅枕头上刺绣的图案,画面是这样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群海鸥展翅飞翔,领头的大海鸥嘴叼利剑,送给一个立在船头、张弓搭箭射太阳的人。这幅作品寓意着文艺工作者要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作品(利剑)传给勇士,以打击日本侵略者,表现了金剑啸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诗泣鬼神

在日伪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天马广告社被迫关闭,金剑啸辗转于数家报刊做编辑工作。1935年春,金剑啸失业,给他的地下革命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困难。金剑啸忍饥挨饿,夜以继日地工作。而此时,敌人的法西斯专制统治更加残酷,进步作家和爱国人士有的离开东北,有的不幸被捕入狱。面对国家大厦将倾、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金剑啸写出了大量歌颂抗联、追求光明与和平幸福的战斗诗篇。其中《兴安岭的风雪》一诗,以写实的笔法,讲述了32个抗联战士在严寒的冬季转战于风雪弥漫的兴安岭上,与日伪血肉交锋的故事。金剑啸通过这样一个动人而真实的故事,揭示了英雄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表现了抗联与人民群众亲如一家、团结战斗的骨肉情谊和前仆后继夺取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英雄气概。金剑啸在诗中慷慨激昂地大声疾呼:

——只要有春天

——只要有微光

——活下去吧,伙伴们!

这就是他们所有的希望。

这篇叙事诗堪称金剑啸的代表作。它是东北诗坛上的一篇杰作,是我国歌颂东北抗联的第一篇叙事诗,不仅为东北现代文学写下了光辉的一章,也给我国现代文学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剧撼天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疯狂地践踏着白山黑水。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形势下,金剑啸开始了戏剧创作生涯。他以《哈尔滨新报》为中心,发动党团员、知识分子建立了抗日剧团,亲任编剧,创作并演出了多幕话剧《海风》。剧本描写了日本轮船“海风号”上的中国船员,反对为日本帝国主义运送军队和武器装备而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当这艘轮船驶入大海时,我国船员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话剧使观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

为了把30年代上海掀起的革命文艺浪潮传到东北,金剑啸和战友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一个在地下党领导下的半公开半秘密的抗日文艺团体“星星剧团”,金剑啸任剧团的负责人兼导演与舞美设计。在金剑啸的苦心经营和大力宣传下,剧团成立不到半个月就发展了十三四名团员。尽管每天的排演工作非常辛苦和劳累,但团员们都感到这样的生活有斗争、有理想、有友谊,很有意义,常常情不自禁地唱起团歌来。

1935年冬,《黑龙江民报》准备举行纪念发刊二千号庆祝会,金剑啸决定借此机会组织业余剧团“白光剧社”。他亲自担任导演并四处奔走,动员男女社员30多人,在博济工厂礼堂演出了金剑啸编导的歌颂爱国斗争的话剧《黄昏》和《母与子》,苏联进步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以及由他改编的美国犹太人进步作家高尔特的话剧《钱》,轰动了北满。这次演出的全部活动,从编导到剧务、化妆、设计,都由金剑啸负责。日伪反动当局令“白光剧社”停演,并派特务进行监视。然而,金剑啸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独幕剧《咖啡馆》是金剑啸牺牲前写的最后一个剧本。剧本通过一个咖啡馆女招待玲玲的爱情悲剧,鞭挞了日伪统治下的罪恶社会。

名传千古

金剑啸顽强的斗争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极大恐慌。1936年6月13日,日本特务把金剑啸等人逮捕。敌人不分昼夜地给他灌凉水、上大挂、夹手指,企图从他口中得到其他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名单,但金剑啸独自承担了全部责任,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们。

8月15日上午,金剑啸英勇就义。当敌人打开牢门时,他怒视着伪军法官,厉声斥问:“你们这些汉奸走狗,我犯了什么罪叫我死?你们投降卖国才真正是罪大恶极,中国人民早晚有一天要审判你们!”汽车把金剑啸拉到齐齐哈尔北门外刑场,他摘下眼镜,昂首挺胸走到准备为他裹尸的芦席上。看守兵给他送来几个馒头和一碗酒,金剑啸愤怒地将馒头打掉,夺下酒碗抛到敌人的脸上。他仰天大笑,为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不受玷污,在东北大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金剑啸同志的革命思想如火,金剑啸同志的诗文闪光,日寇虽然夺去了他的生命,却扑不灭他留给人间的火与光!当年、今天乃至将来,中华儿女都会在烈士的生命之火与诗文之光中长驱猛进……

本栏编辑/牛泽群 邮箱/gcdynzq@126.com

猜你喜欢
哈尔滨东北革命
东北铁锅炖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静听花开
中国的出行革命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