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青铜器:文化、形式、功能与图案

2017-06-30 02:02
国际博物馆 2017年7期
关键词:青铜器青铜

作为西方中国古代艺术研究专家、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好友,本书作者多次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多次向法国和中国的博物馆捐赠文物。他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金器情有独钟,把毕生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与思考倾注在这部著作中。

在这一本书中,让你入门中国青铜器,进入神秘而瑰丽的青铜文化。本书介绍了青铜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容器和乐器的类型、青铜器的纹饰母题及全球视野内学界对青铜器的主要研究,更对历代青铜器伪器制作做出了独有的深入探索。

中国早在公元前18—17世纪的夏代即已铸造复杂的青铜器。从三千六百年之前贯穿整个上古朝代,青铜器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是天命、权力与地位的具体象征。青铜器的拥有者代表宗族、王朝和百姓,进行祭天与祭祀鬼神祖先,以祈求辖下境内和平昌盛并远离自然灾难。因此,在中国人心目中,青铜器从古至今皆与中国人共有的最基本、最神圣、最持久的宗教般的情怀——政权、国家人民福祉、孝道和祭祖——密不可分。

鼎,春秋时期

(约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高:30.5厘米,直径:31厘米

玫茵堂收藏,编号第81号

禹铸九鼎

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200或2100年,夏代的君王禹治水成功,挽救偌大原本淹没的耕地,为人民带来了繁荣昌盛的新纪元。于是禹分天下为九州,并为每州铸造一件巨大壮观的青铜三足炊器,也就是中文所谓的“鼎”。这九件青铜鼎遂成为王权以及禹和其王朝受天命成为正统的实物象征。

瓿,商代,殷墟时期

高:18.4厘米,直径:31.1厘米

私人收藏

商代期间,祭祀鬼神与祖先的狂热支配了各阶层的社会生活与活动。因此,甲骨文——中国存在的最早书写文字与中国最古老的历史记载,不但详细记录了对祖先、鬼神与大自然的祭祀仪典,更详尽说明了食物献祭与奠酒的仪式,上述一切都必须使用青铜礼器。

鬲鼎,商代

殷墟时期

高:20.8厘米

私人收藏

这些青铜器被区分为日常生活所用与专为祭祀仪式所用。每一种器物都有适合的形状与尺寸,或用于烹煮、加热、盛装食物,或是盛装用来祭祀鬼神祖先的酒浆;食物由鱼肉与各种肉类组成,包括牛、羊、鸡、狗等等;汤类则由加热过的发酵果汁或米、大麦、高粱等谷物发酵的漿液组成。

觥,西周初期

高:27.5厘米,长:27厘米

玫茵堂收藏,编号第185号

爵,商代,殷墟时期

高:20.5厘米

私人收藏

青铜,

一般是铜与锡的混合物。在中国古代,也可能是铜铅合金、铜锡合金或是铜锡铅合金。这种在中国古代以合金制造的高质量器物即是此合金中铜纯度的证明,也是中国古代工匠成功控制熔化合金所需温度的证明,因为合金中铜所占的比例越高,温度也就必须升得越高。铜锡铅合金中,若铜所占的比例较多,而锡只占15%,就需要960度的温度;合金中铜占的比例较少而锡占25%的话,则需要810度的温度。而合金中铅成分的增加则可降低熔化此金属所需要的温度。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主要分为两种,块范法和失蜡法。其工艺复杂精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超凡智慧。

块范法(陶范法)

于上述遗址进行挖掘所发现的陶范残片,使得国立中央研究院李济教授领导的考古学家得以精确建立商代与周代工匠铸造青铜器时的不同步骤:

1. 首先,以硬陶土制成设计好的青铜器模型。这个硬陶土模型完全等同于未来将制造出来的青铜器,所有的细节角度与精致的装饰基本吻合相同。

2. 然后在模型表面完整覆上达15厘米厚的薄黏土,将作为铸造时的外范。

3. 进窑烧焙之后,将烧好的外范切割开来成为外范各部分的模型。

4. 将分开来的各部分外范再加以组合箍紧,埋于湿沙中,防止崩坏。

5. 再制一内范,外边包上外范,内范与外范之间留有5厘米至15厘米的空隙,即青铜器壁的厚度。

6. 最后,将高热的熔化铜液浇注到内范与外范之间的空隙中。

倒置冷却之后,多半都是上下颠倒浇注而成的青铜器即可脱模。许多青铜器的陶范痕迹或接合在近距离的审视下可以被观察到。不过,在高品质的青铜器上却几乎看不出痕迹,因为它们通常都位于青铜器接合部垂直线上,并被打磨过。

失蜡法

中国最早约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晚期,使用失蜡法进行青铜器铸造。它包含以下的步骤:

1. 在实心模上做出一个与设计的青铜器完全相同大小的蜡模,然后所有的装饰或者以手雕刻或者藉由模具戳印而成,后者多半用于战国时期重复出现的图案。

2. 一旦图案完成之后,蜡模就整个浸入一种含有抗力物质的液状黏土中,接着再覆上数层黏土,将模型包裹住。

3. 当高热的铜液浇注到裹住蜡模的实心泥模与黏土上时,蜡模即溶解并经由匠人事先所留的特殊开口处流出,而铜液即灌注到此泥模与黏土之间的缝隙中成型。

4. 待金属冷却以后,打破外围的黏土模,将青铜器取出,视需要再进行手工修整与最后润饰。

角,夏代,二里头文化

高:18.5厘米,

玫茵堂收藏,编号第2号

青铜器上的纹路最早可追溯到夏代末期(属于二里头文化的第三期与第四期)。虽然早期的青铜器大多数完全没有纹饰或装饰,但是有极少数的青铜器却以一条或数条横向线条,或是小钮状的图案,或者混合前两者的方式进行装饰。

鹿纹,商代

殷墟时期

河南安阳,第1004 号王墓endprint

商代晚期统治者将都城迁往邻近今日河南安阳的小屯之后,青铜器的装饰图案变得越来越复杂,器壁也变得更厚。工匠开始制造满工纹饰的青铜器,这些纹饰更加清楚地与底纹区分开,并拥有明显的轮廓,使得工匠得以创造繁复精致的装饰主题。

鸟纹,尊,西周中期

玫茵堂收藏,编号第193号

周王室力量式微的东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力量增强,他们开始巩固并强化自己的威望,并自行生产与拥有青铜器以彰显自身的权力、告慰祖先宗庙。因此,青铜器铸造的数量越来越多,诸侯们制作更大尺寸与更壮观造型青铜器的意图也日益增强,他们希望藉此加深并提高自己、国家与其祖先的威信。

更多阅读内容,

欢迎购买本书了解。

读懂中国青铜器

文化、形式、功能与图案

Understanding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 著

定价:48.00元

译林出版社 2016年9月出版

戴克成(Christian Deydier),法国著名收藏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是西方研究中国考古学、青铜器、金银器方面最资深的专家之一,其青铜器收藏甚为可观。曾任法国古董商协会主席。1993年,他捐献一11世纪辽代半镂银盒予陕西历史博物馆;2015年5月,他又将收藏的28件甘肃出土的先秦金箔饰片送还中国,引起巨大反响。

目录

致谢 005

序言 007

年表 011

前言 013

第一章 青铜器铸造技术 017

第二章 青铜器的器型

第一部分:容器 023

第二部分:乐器 101

第三章 夏商周青铜器装饰元素 112

第四章 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 173

第五章 历代青铜伪器 188

参考书目 202

序 汪涛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通论一类的著述已经出版过不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容庚《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新版《殷周青铜器通论》,1984年),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1982年),还有作为教材的、由马承源主编,陈佩芬、吴镇锋、熊传新编撰的《中国青铜器》(1988年),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1995年),新版《中国青铜器综论》(2009年);英文出版物也有华威廉(William Watson) Ancient Chinese Bronzes(1962年), 以及李学勤The Wonder of Chinese Bronzes(1980 年)。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青铜器研究的大专家,一言九鼎,或博大精深,或深入浅出,已经成为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研究有素的学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跟以上这些著作比起来,我们眼前这本戴克成的《读懂中国青铜器》却大不一样。

作者戴克成是法国人,原名Christian Deydier , 是当今西方一位赫赫有名的经营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古董商。他最早也是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学者,在台湾大学留过学,曾发表过关于中国商代甲骨文的论文。以戴君的才华学养,本应该在学术界大展宏图的。可是,他毕业后没有进入大学或是研究机构,而是下海从商,做起了中国古董的买卖。我与戴君也算是多年的老相识了。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在伦敦市区繁华地带有名的Mount Street開了一家古董店。记得我那时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读研究生,常常到他的店里观摩他收藏的青铜器。他快人直语,对学者十分慷慨大方,若有需要资料,总是尽力帮助,毫不封闭。戴君在古董圈内声名日隆,曾任法国全国古董商协会主席,结交多为豪门与政要,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就是他的好朋友。他还常常给法国和中国的博物馆进行捐赠,并多次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戴君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金器情有独钟,曾发表过数本这方面的著作。作为欧洲大收藏家玫茵堂的主要买手,他近年还出版了《玫茵堂珍藏之中国古青铜器》增补本(2013年)。

正是由于戴君本人独特的背景和经历,在他的这本新著里,我们看到了与其他一些青铜器通论所不同的地方。书一开篇就直奔主题,介绍了青铜器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意义:中国最早的青铜器,禹铸九鼎的故事,青铜器与商周祭祀,礼器的崇高地位,青铜时代以及青铜合金。这么多内容,却寥寥数语,非常简明扼要。这就是本书一大特点。接下来的五个章节分别讨论了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容器和乐器的类型,青铜器的纹饰母题,从古到今(包括了西方和日本)对青铜器的主要研究,历代青铜器辨伪;书尾还附了重要参考书目。 作为一名古董商,最重要的一项本领就是鉴定真假,品定高低。所以在讨论青铜器赝品时,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可以说书里的这些介绍和描述的角度都是从作者第一手的直观经验入手的,不求其详,点到为止,绝不掉书袋、卖关子,而且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用图来说话,很容易让读者接受并记牢。这也就是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要让年轻的收藏家读懂深奥的古代青铜器。我觉得他的这个目的算是成功地达到了。可钦可佩!是为序。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铜器青铜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青铜古鼎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人瑞辉煌 青铜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