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宇
2017-01-04 走向世界杂志
在距地面960多公里的太空轨道里,遥感卫星可以精确探测到地球表面的大范围光谱,这些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为农业提供帮助。农田中,大批机器正在有序耕种,无人机喷洒农药,滴管设备为农田浇水。在温室之中,计算机控制着温室环境温度与湿度,无土栽培技术让部分作物脱离了土地,形成3D立体化种植,节约了空间资源。而这些地方几乎看不到农民的身影,他们脱离了土地的束缚,现在的工作地點换成了中央控制中心,大面积土地也仅用几人就可完成耕种与收获。
上述场景,几年前还仅能从科幻小说中见到,而现在正逐渐成为现实,除了科幻小说想得到的,农业+科技,还有更大的计划、更多的惊喜。例如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有这样一片特殊农地,来到这里不仅能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助力,还可以把它当作一个不错的农业旅游目的地,这便是山东省滨州市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据了解,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先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该示范区还推进产业融合,建成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区32家,年接待旅游人数90万人,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滨州市的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因此被评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一个个例,它同样也是山东省农业未来发展选择的一个缩影。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登启在山东省农业科教工作会议上说:“‘十三五必须把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步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山东省依靠土地、农资消耗的生产模式,将向更加依赖农业科技和资本驱动转型升级。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活劳动投入向更加注重可控的设施生产和机械化转型升级。
如何将这些规划落地?山东省农科院院长万书波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山东农业科技智库高层论坛上发言说:“山东省有区位优势,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在农业上非常有特色,农业发展一直领先全国。山东以占全国5.4%的耕地、1.1%的水资源,生产了占全国7.6%的粮食,创造了占全国9.3%的GDP,供养了占全国7.2%的人口,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一步发展,‘科技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用科技作支撑,以此推动要素优化配置。”
由此可见,“科技”是未来农业绕不开的关键词,反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面貌,处处可以看见“科技”的影子。以美韩为例:在韩国,其在养猪、养牛这些领域开发了一些智能型的养殖场管理模式,从温度的调控到喂饲料,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动动手就完成,这为韩国牛肉的品质提供了保证,所以韩国牛肉比较有名,它的价钱也相当贵。另外,韩国也非常重视农业的高附加值。比如比起出口小麦或者面粉,一些韩国企业选择出品面包食品。而在美国,大家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一些洲和市都采用农资加农业现代化的手段种植庄稼,平时说到的无人机遥感技术,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化的代表,也是美国科技界的新宠,其实它们很早就被用做美国的农业生产以及播种了。
“科技”为未来农业提供了可能。王登启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业要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两个零增长”目标,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化肥、农药用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
要实现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农业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和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需要释放山东省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潜力,发挥农业科技在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引领和支撑作用,就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农业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不断提升山东省农业综合竞争力。
“生态、高效、现代”,可以预见,在科技的助力下,山东农业的未来面貌必将充满“科技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