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之下,提出了“教学有效性”这一观点,指的是在同等时间和精力的教学投入当中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高度关注的话题。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形成数学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现阶段,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较以往表现出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不必避免的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了制约作用。为此,本文首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析,之后提出了几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数学学科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规定了教学活动的三維目标;但是,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还限于“考什么,教什么”的层面之上,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目标相脱离,这种教学目标的不合理定位严重制约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的层面之上。对于提问而言,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会起到辅助作用。目前,频繁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问题的设计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得学生的思维运用仅仅停留在表面之上。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现代教学提倡的是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从“教为主”到“学为主”的转变;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度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甚至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反复的强调,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随意性处理教材例题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求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对广度和深度的把握,切实发挥出教材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较为随意,并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和透彻的分析,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知识衔接不当、例题难度跨度大等现象,使得学生感到知识太难,进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而且是初中教育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初中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之一,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实现实际生活和知识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代数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列出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预测公式(x+y)/2×1.08和(0.923x+y)/2,告知学生其中的x和y分别代表的是父亲和母亲的身高;学生怀着好奇心进行计算得知自己可能会长到的身高,此时教师点拨“求出的这个数值就是这个代数式的值,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这样的设计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如借助多媒体和文具等实物开展平面或立体几何的教学。例如,在讲授函数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坚持举一反三的原则,为学生提供①y=x2-2x+1,②y=x2-x-6,③y=x2-x+2这三个函数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其在同一个坐标轴上画出图像,指导其思考不同函数和x轴的交点,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发展会起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正确的意识到自身的主导地位,寓教于乐。例如,在围绕《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这一章节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常数项”、“一次项系数”、“二次项系数”等概念角色,由教师列出方程式,学生对号入座找到自己所代表的数字,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增强了学生对记忆。
(四)构建科学测评体系
科学的测评环节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坚持难度由低到高的原则来设计各种变式题目。例如,在讲授《圆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如何在同一个平面当中最快的画出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等弧;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利用“过三个点可作一个圆”和“在同圆或等圆总,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相等”等知识点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要求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遵循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实现透彻全面的把握,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涛.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7):73.
[2]姚海林. 课程开发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J]. 学周刊,2016,(16):70-71.
[3]何芬,侯万胜,刘霞霞.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J]. 亚太教育,2016,(12):34.
[4]吴燕萍,高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电大理工,2014,(01):74-75.
作者简介:尹胜太(1970-),男,籍贯: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族:汉,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大学专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单位:山东省济阳县仁风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