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栽培技术的应用探讨

2017-06-30 21:30陈海燕
科技与创新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气候特征红豆杉降水量

陈海燕

摘 要:主要针对红豆杉栽培技术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介绍了红豆杉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并详细阐述和系统分析了相应的栽培技术,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红豆杉;栽培技术;气候特征;降水量

中图分类号:S791.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140

红豆杉凭借自身具有结构细致、硬度大、防腐力强、韧性强等特点,在建筑、桥梁、家具、器材等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重视红豆杉的种植工作,采取有效的技术进行栽培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梅州从2008年开始向农户、企业推广种植,开展红豆杉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已在平远县大柘镇、梅县雁洋镇等多地推广种植红豆杉。经过近10年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就红豆杉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红豆杉的生态环境特征

1.1 红豆杉气候环境特征

红豆杉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跨越暖温带落叶林地带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根据红豆杉分布的气候特征分析,所需主要生态环境条件为:年均温度高于7 ℃,年均降水量大于600 mm,且具有一定耐寒特性。高于10 ℃的年积温以及其生长期的降水量是限制红豆杉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其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具体条件为:高于10 ℃的年积温,800 mm以上的年降水量,多雨季及多雾并且雨热同期,白天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其生长期降水量需求占到总需求量的85%~90%.

1.2 红豆杉土壤环境特征

根据对我国红豆杉的分布地的土壤研究表明,适宜其生长的土壤主要有山地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褐土以及棕色森林土等。红豆杉有着较强的土壤适应能力,对土壤种类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并且酸性土壤(pH值为5.7~6.2)这类土壤环境下,红豆杉生长旺盛;而在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下,生长矮小并且缓慢。

2 红豆杉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

2.1 红豆杉的形态特征

红豆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湖南、安徽、江西、湖北、广西、河南等都有零星分布,但没有太过集中的分布区域。红豆杉是常绿乔木,树皮灰褐或黑褐色,长条状脱落。小枝绿色,叶基部扭成2列,条形,微微弯曲,长1~2.8 cm,宽2~2.5 mm,叶端渐尖。表面深绿色,有光泽感,背面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密生细小凸点,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顶端,茎部有圆盘状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长约5 mm,直径4 mm,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先端微有2条棱脊。花期为每天的4月和5月,种子在每年的9月和10月成熟。

2.2 红豆杉的生长特性

红豆杉为阴性树种中的典型树种,喜欢生长在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生长周期非常长,生长30~40年后一般可开花结果,野生红豆杉要50~250年才能成材,树高度高,生长初期缓慢,一般5~35年为速生期。红豆杉胸径在生长前期较慢,一般10~30年为速生期,一般需50~60年以上才能到达林木成熟期。其种子数量少,可能原因为种间隔离过远或花期不遇等,导致传粉授精受到限制,影响种子产量,而且红豆杉种子具有深休眠的特性,在自然条件下要经过18个月才能萌发,这些都使得红豆杉种群更新难度增大。

3 红豆杉栽培技术

3.1 種子的采集与处理

播种试验点设在梅州市林科所科研苗圃,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为1 460 mm,年均气温20.5 ℃,一月平均气温11.5 ℃,7月平均气温29.7 ℃,年积温(高于10 ℃)6 626 ℃,无霜期313 d。造林试验点设在梅州市某林场Ⅱ工区内,试验林海拔高度在370~450 m之间,东北坡,土壤类型为砂页岩风化的红壤,土层厚度为50~100 cm。每年11月和12月采集种子,将采回的种子去皮洗净,拌细沙反复搓揉,消除种壳上的假种皮,用质量浓度为0.5 g/L的高锰酸钾浸种0.5 h后晾干并计算千粒重。选择背风、阴凉、不积水的平地,铺设10 cm高的沙床。处理后的种子一部分按1份种子3份河沙的比例均匀混合直接沙藏;另一部分放于冰箱中冷藏2个月,翌年2月将种子取出,再用质量浓度为0.5 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 h后按同样比例沙藏。其间每隔1个月翻动一次,如果发现种子发霉,则要及时筛出种子,再用质量浓度为0.5 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0.5 h后晾干再储存。

3.2 播种繁殖

种子在9月、10月份成熟以后,在不损伤母树的情况下,及时采摘种子(种子的红色肉质假种皮酸甜可食,鸟儿有采食的习惯)。用水洗法搓去假种皮,洗干净。由于红豆杉种子坚硬不易透气透水,且休眠期长,宜进行低温混沙露天贮藏,以打破其休眠。具体方法是把种子与湿沙按1∶2比例混合后,露天贮藏越冬,次年3月下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置于25 ℃条件下催芽1周。没有处理的种子一般隔1年才会出苗。

圃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到中性的土地,冬前深翻,冬后浅犁,及时消灭地下害虫,清理石块。结合施基肥,施堆肥45 000 kg/hm2、饼肥100 kg/hm2,深翻25~30 cm,耕后整平耙细,打成1~1.2 m宽、畦埂高

15 cm的长畦,并进行土壤消毒,待播种。3月下旬开始播种,播种前将露白的种子在质量分数为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每公顷用种子195 kg左右,将处理好的种子按行距20 cm开5 cm浅沟,均匀播下,覆土2~3 cm。播后稍加镇压,半个月左右出苗,发芽率为60%左右。 苗期要用遮阳网遮荫,干旱季节及时浇水除草松土,8月份下旬叶面喷施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10 d,以促进新梢木质化,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当年苗高可达5~6 cm。

3.3 扦插育苗

红豆杉从每年的5月—11月均可扦插生产,一般选用一年生或当年生的健康、无病虫害枝条,以半木质化枝条最好,剪8~10 cm长、粗度在0.2 cm以上的插穗,用修枝剪或锋利小刀将下部1/3的叶片除去,按50根或100根捆成1把。整地方法同上。整好地后打成畦埂高15 cm、畦宽1 m的苗床,畦长可因地而异。插条处理方法为:将质量分数为500 mg/kg的生根粉溶液中浸根5 h,成活率达92%;在质量分数为500 mg/kg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根5 h,成活率达85%;在流动的水中浸根10 h,成活率达80%。

将苗床处理好后,用1 000倍的多菌灵溶液将苗床泼1遍,进行杀菌处理,然后把苗床灌足水,稍等片刻,按行距5 cm、株距1 cm进行插枝,插入深度为2~3 cm。完毕后,架上塑料膜制成拱棚保温保湿。架塑料膜前先将1条喷水胶带放入棚中间,每日的10:00—14:00接上水管喷水。最后在拱棚上部搭1层遮阳网,这样就保证了枝条叶片能够受到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促进生根,又避免了太阳直射引起温度过高灼伤枝条。阴天不必喷水。天气晴朗、温度过高时可提前喷水,以及延长喷水时间。每隔10 d,用1 000倍多菌灵溶液对插条喷洒,防止茎基部腐烂。一般刚插枝前20 d喷水要充足,促进愈伤组织形成;20 d后减少喷水量。经过这样处理后,一般60 d左右即可生根,早春和秋天插枝一般迟缓一些。红豆杉幼苗生根以后,要及时除去杂草,适当喷施叶面肥,进行精细管理,促进生长。8月下旬开始在叶面喷施质量分数为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10 d,以促进新梢木质化。立冬前,将苗床浇足水,撒上鼠药,加固拱棚,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翌年3月,温度回升,适时通风透光,由弱到强,逐步除去拱棚。但要保持苗床湿润,适当遮荫。

3.4 田间管理

苗子正常生长以后,要经常中耕除草,每年追肥一两次,以农家肥为主,适当使用高效复合肥,也可配合浇水施入肥料。在高温和干旱季节,一些幼苗会发生叶枯病,可喷施1%的波尔多液防治。在雨季,要防止田间长期积水。从第三年开始,苗子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当苗高为30~50 cm时即可移栽,一般在10月、11月或2月、3月進行。定植时在苗坑内施足底肥,以厩肥为主。苗入坑踩实后,根部浇1勺1 000倍液沃土安土壤农残降解剂,再浇定根水。过10 d左右用质量分数为97%恶霸灵3 000倍液灌根,预防立枯病、根腐病之类,10 d后再浇1次。定植后半年内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松土除草,结合松土进行追肥,适当遮荫。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保持主干挺直。一般人工栽植3年后即可适当采收枝叶,根据有效成分的积累,以嫩枝及老叶为最好。10月份为最佳采收期。如果要盆栽,花盆要大,采用配好的营养土装盆。一般以林下腐殖质土或草炭土加入腐熟后粉碎厩肥做营养土,造型有伞形、塔型、圆形等,以圆形居多,修剪时适当控制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使形状更丰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红豆杉栽培工作的效率,扩大红豆杉的市场供应量,必须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和完善的栽培规划来提高红豆杉的总量。需要了解有关红豆杉的特征,从红豆杉的生态习性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栽培工作,以保障红豆杉资源能够稳定、有序地供应到市场。

参考文献

[1]富法成,郑明华.南方红豆杉的应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

[2]夏道友.南方红豆杉综合利用及育苗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5(15).

[3]窦汉明,卢宗军,王熙富.南方红豆杉繁殖栽培及造林技术[J].南方农业,2015(18).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气候特征红豆杉降水量
南方红豆杉营林价值和造林技术探讨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1987—2016年丰镇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红豆杉如何入药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沈山高速公路大雾气候变化特征的海陆差异
临夏州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趋势分析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