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在教学建议中《新课标》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善于通过专题學习的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文主要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教学探究。
一、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
由于小学语文综合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是小学生,因此,在基于综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学习主题设计上,教师应当充分地关注和考虑小学生的共性年龄特点以及每一个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魏书生老师的“自育自学”教学法就强调在第一节课,教师就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充分地写出来,让教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充分认识,并建好资料档案,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有力的导向。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赋予学生对综合教学实践主题的选择权,让他们研究自己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教师单方面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尽量避开教师研究方法中的思维定势,对研究的对象及其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性地研究和探讨,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一个“承接”的支架作用和“支持”的辅助作用,在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的设计、思考和研究以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而且尽量不去干扰和破坏学生的思想,最重要的是教师切记不可将自身的思想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努力帮助学生在综合实践的探索中形成自身的知识架构和有效认知。
二、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参与活动的发展性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价值追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遵循“亲历体验、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在进行小学语文的综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让小组内的每一成员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亲历探究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比如,在《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的小制作》这一主题活动中,笔者首先与学生共同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制作过程中疑难而新鲜的问题,之后每一个小组都自行设计和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作品,笔者再让每一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对”作品“的奇妙构思和设计过程进行畅谈。在上述各种特定的“履历情境”中学生经历了亲身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制作过程的历练,小组内每一名学生体验到了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探究的乐趣,并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往、合作、分享,在活动过程中获取了宝贵的情感体验。有的小组设计出了简单“削皮机”并进行了成功实验。这个过程就突出了重过程、显实效的探究价值。
三、认真把握学生的交流分享过程
小学语文综合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在于学生的探究过程,但“点睛之笔”则是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交流与分享,这样的环节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思路思维和心路历程,而且分享的往往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一方面,能够让其他学生可以在综合实践中进行学习和借鉴,从中吸取充分的营养,强化自身的灵感,提升设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分享和交流的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学生的交流分享中,可以让他们采取口头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引导他们将其中的过程和经验写在纸面上,呈现出一部小小的“心得体会”或是“经验之谈”。在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认真的倾听和充分的感知,这样也为小学语文中的听、说、写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的综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寓教于乐;认真把握学生的交流分享过程,培养核心素养。
刘艳芬,山东淄博市高新区华侨城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