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农区农户土地转出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30 22:35冯正阳张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

冯正阳++张雯

摘要:基于辽宁省丹东市26个行政村的422份调查问卷,通过SPSS软件,运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研究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户土地转出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农民年龄增大,农户土地转出程度不断增加;农民文化程度和年纯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显著促进土地转出程度;农户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可以显著提高土地转出程度;家庭人口数增加则会显著降低土地转出程度;特色产业的牵引作用以及建立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咨询服务中心,能够有效刺激和促进土地转出程度。针对此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产业;土地转出程度;Ordinal 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8-0293-04

特色产业是目前各地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及效益的重要形式和举措,而其发展的前提是土地规模化及其有效利用。因此土地转出成为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限制因素。土地转出与特色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土地转出消除了土地碎化,实现土地集群化和规模化[1-2];另一方面,发展特色产业不仅增加了转入方的收益,而且通过转让租金、股份分红以及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转出方的收益[3-4]。目前,国内学者对特色产业中的土地转出研究,多是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探寻土地转出与特色产业契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探寻特色产业引导下的流转模式和形式的转变等[5-7]。辽宁省丹东市土地流转受到特色产业的影响,2015年底该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33万hm2,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主要用于树莓、蓝莓、草莓、五味子、蔬菜以及养殖小区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了便于农户流转土地,当地建立了多处土地流转政策咨询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土地转出价格参考、土地转入方详细情况等信息。本研究以丹东市特色产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座谈访问法相结合,构建农户土地转出程度影响因素的Ordinal Logistic模型,探寻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户土地转出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数据来源和模型选取

1.1数据来源

2015年5月,沈阳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土地流转课题组对丹东市26个行政村开展抽样调查,共发出4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22份,有效率为94%,基本达到数据统计要求。样本基本统计情况见表1。

1.2模型选取

当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服从二项分布时,可以选择二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但是生活中的变量水平数往往大于2,例如本研究中的农户土地转出程度变量就有无转出、转出一半以下、转出一半以上以及全部转出4个水平,需要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Ordinal 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

通常情况下,通过对多分类有序变量拟合(i-1)个(i为因变量个数)Logistic回归模型,成为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以三水平因变量为例,假设因变量的取值为1、2、3,相应取值水平的概率为π1、π2、π3,对m个自变量拟合2个模型如下:

从上面模型可以看出,这种模型实际上是依次將因变量按不同取值水平分割成2个等级,对这2个等级建立因变量为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

2自变量定义与赋值

本研究选取农户土地转出程度为被解释变量,即因变量Y。结合实际情况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8-11],将解释变量即自变量X分为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农户法律认知、社会保障及特色产业因素。各项自变量的选择与定义见表2。

3模型检验和统计结果分析

3.1模型检验

由表3可知,在似然比检验中,χ2=200.491,Sig=0.000,SigP=0.05,说明统计检验不显著,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同时还可以看到,模型的

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相对较高,也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具备准确的预测性。

3.2统计结果分析

3.2.1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如表4所示,10个自变量中与因变量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农民年龄X1、文化程度X3、主要从事职业X4、家庭人口数X5、家庭年纯收入X6和特色产业因素X10、X11。以下逐一进行分析。

当X1=0时,β1>0;当X1=1或2时,β1<0,表明年轻农民倾向于转出土地,而中年、老年农民倾向于保留土地,随着农民年龄增大,土地转出程度降低。青年农民精力充沛,文化素质普遍较高,适应能力也很强,并且他们较多是单身,拥有充分的去留自由;都市生活对他们很有吸引力,所以他们多愿意转出土地离开农村;对于中年农民来说,多数存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愿意留在家中照料其他成员;老年农民土地转出程度依然不高,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农民选择不转出土地的原因主要有2个,首先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着根深蒂固的“恋土情结”。土地不仅维持他们每日生活物质所需,而且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其次老年农民有着独立生活的心理需要,认为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去打扰子女的生活是很不理智的。

X3的偏回归系数β3>0,表明文化程度对农户土地转出程度起着正向促进作用。接受过高中、中专或大专教育的农民普遍至少掌握1种就业技能。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就业技能的概率就越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相反,掌握了就业技能的农民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从而受到企业欢迎。文化知识成为一种动力,一方面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拉回农村继续种地,从而影响了土地转出;另一方面,则是把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推向城市,这部分农民倾向于把土地的承包权或使用权流转出去。

当X4=0时,偏回归系数β4<0;当X4=1或2时β4>0,并且在X4=2时Sig=0.026<0.05,表明非农业会显著提高农民土地转出程度。调查表明,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具有以下效应:一是非农收入大大提高,农民总体收入大大增加,在获得较为可观的非农收入之后,农业利益就显得微薄,随之降低的就是传统上土地的生存载体作用;二是一旦农民认识到相同用工量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上获得的收入有着巨大的差异,农民就会把分配在土地上的时间和精力缩减,以便增加第二、第三产业用工量,减少种地的机会成本,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民转出土地的概率。

当X5=0时,偏回归系数β5>0;在X5=1或2时β5<0,并且在X5=2时Sig=0.031<0.05,表明当家庭人口数大于5人之后,会显著降低农民土地转出程度。当X5=0时,即当家庭人口只有1~2人,农民倾向于将土地流转出,主要原因是缺乏劳动力。数据显示,422户农户中,家庭人口数为1~2人的农户共有82户,其中有47户农户流转出去超过一半的承包地,说明家庭人口数不足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民进行土地转出。当家庭人口数增加至5人之后,农民显著倾向于留守土地。原因如下:首先,家庭人口较多通常意味着家庭劳动力充足,即使是农民兼业在外,家中农活可以由另外的家庭成员完成;其次,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农民一旦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就会有意保有土地以防失业;再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越来越意识到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价值日益增加。

当X6=0、1时,偏回归系数β6<0;并且当X6=0时,自变量对因变量起着显著负作用;当X6=2、3时β6>0,说明当家庭年纯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农民转出土地的意愿会上升;当X6=3即农民家庭年纯收入超过5 000元时,自变量与因变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数据显示,样本中年纯收入在 5 000 元之上的农民占77.2%,其中大多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意味着目前农民家庭年纯收入增加的主要途径是非农产业。在家庭年纯收入超过5 000元的农民中,或多或少转出土地的农民占89.2%。多数家庭年纯收入在5 000元之上的农民反映种地收益较低,他们认为,在非农业收入较高的情况下,土地转出不会对总收入造成较大影响,非农收入增加量远远大于土地转出导致的损失。

特色产业对农民土地转出的牵引力度X10和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咨询服务中心X11 2个因素的偏回归系数都为正,并且各个Sig值都远小于0.05,说明二者对因变量显著正相关,二者均能够显著促进当地土地转出。丹东市实行以高租金和提供产业岗位的方式补偿农民因为转出土地导致的损失。由此可见,特色产业有力地引导农民做出土地转出的决策。同时,丹东市土地流转大部分信息都可以在特色产业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中找到详细介绍,有转出意愿的农民可以在服务中心得到较为完整的转入方以及市场估价信息。

3.2.2其他影响因素分析农民婚姻状况X2、相关法律认知程度X7、社会保障水平X8以及是否参加养老保险X9的Sig均大于0.05,说明在5%水平上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不显著。当X2=0时,β2>0;当X2=1或2时,β2<0,表明未婚农民与已婚农民在转出土地抉择上截然相反。调查表明,未婚农民更愿意放弃种地而常年在外打工;已婚农民因为家庭责任而脱不开身,无法外出,要么在家中种地,要么边务农、边在附近的建筑工地做临时工。农民为了保持稳定的生活和就业,无意转出土地。调查结果显示,85.5%的已婚农民中有近一半的农民因为急需用钱等原因转出了土地,这是婚姻状况不能够显著影响土地转出的原因。

X7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农民土地转出。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了转出土地农民的相关利益,了解法律知识能增加农民转出土地的安全感,降低发生欺骗和侵权行为的概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文化程度显著影响着农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本次调研中,40.7% 农民上过小学或未受过学校教育,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相关法律的认知。

X8偏回归系数β9>0,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农民土地转出程度。调查显示,农民非农业收入虽然较高,但是由于其缺乏專业技能、企业裁员、农忙返乡以及无法融入城市等因素,其波动性也很大。加之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正在融合,市场逐渐对接,城市商品大量涌入农村市场,一旦农民不能及时就业,容易影响生活水平。这种情况下,土地的就业保障、生存保障作用被凸显出来。养老保险X9偏回归系数β9>0,表明该自变量同因变量之间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调查显示,当地农民养老方式主要有3种:老人与子女一起生活,由子女供给日常所需;如果子女不在身边,老人靠低保和养老保险等生活;如果农民种地,那么土地是经济来源。实际上这3种养老方式互有交叉,养老保险的养老作用经常被另外2项养老方式所削弱。

4结论

本研究表明,一方面,农民个体特征以及农民家庭禀赋是影响农民土地转出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农民年龄增大会显著阻碍农民转出土地的程度,中老年农民往往因为文化水平低以及种种心理顾虑而无法舍弃土地另谋出路。文化水平越高,农民掌握就业技能越好,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更加容易,第二、第三产业较高的收益会成为农民转出土地的动力。所以为了促进当地农民转出土地,当地政府应该重视农民文化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当地政府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为农民讲课,增强他们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积极为转出土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产业培训项目,将传统农民转化为具有专业精神和技术的产业工人,借此稳定农民就业,保障其生活来源,从而打消其土地转出顾虑。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农民大规模转出土地,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并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廖集新,林群艳,林明龙.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与现代农业发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0):330-332.

[2]冯逃,李冬梅,高蜀晋. 农业产业形成及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一个村庄的实践案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3(7):56-61.

[3]韦云凤. 基于特色产业产业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关于广西富川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查[J]. 农村经济,2009(8):35-38.

[4]郭玲玲,高建中. 陕西省农户土地再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J]. 贵州农业科学,2014(10):279-283.

[5]胡平波. 江西省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的实证[J]. 华

东经济管理,2011,25(7):19-22.

[6]邵景安,魏朝富,杨朝现,等. 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路径创新[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13-19.

[7]黄河,朱红梅,袁露影,等. 茶庵铺镇农户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2(6):37-38,43.

[8]宁国强,兰庆高,于丽红,等. 农户外出就业、家庭经济结构与土地流转——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调查数据[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555-558.

[9]周春芳. 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37-43.

[10]翟研宁,梁丹辉. 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78-83.

[11]蔡鹭斌,段建南,张雪靓.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28-33.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