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做“文章”

2017-06-30 22:54钱亮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习作课文

2011版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构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标志着语文学科本体意识的回归;构建学生的言语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内在的质的价值。

巧用课文做“文章”,是让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到实践语言文字运用的渐进和迁移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广收博采”贵积累

新课标说:“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典型范例。

(一)积累字词句篇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也是实现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条件。选编的课文,或辞美情真,或朴实自然,或凝重深邃,许多还是出自名家名作,字字珠玑,语言技巧都很高。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了了数语,就把一个美若天仙,不怒自威的人物——王熙凤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老舍在《草原》中写道:“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的表达则把草原的一碧千里似乎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的无限活力展现在我们眼前。此外,每个单元的“读讀记记”、“日积月累”也安排了许多名句佳篇:杨万里的“怪声无语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让孩子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字词是组成文章的一个个细胞,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常用汉字3000个。对于由这三千个常用汉字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妙词佳句,我们要让学生耐心地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我们要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不断地积累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断强化学生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二)积累课文内容

具体的内容,是语言文字表达运用的着落点。在学生的写作中,“写什么”也是指要表达的内容。人不可能知晓生前身后事,亦不可能事事亲身经历和体验。但是我们可以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了解到许多。例如,我们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了解了几千年前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三国争霸;我们从《草虫的村落》中走进了微观世界里小虫多姿多彩的生活……课文内容的积累,可以弥补不能行万里路了解自然万物的遗憾,可以获悉古今中外社会百态的方方面面,也为作文累积了语言表达的具体载体。

(三)积累思想文化

语文课标总目标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有了丰富的思想积累,让语言有了生命的活力。例如,季羡林在《怀念母亲》中表达了对祖国母亲和亲生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许多同学说读着课文,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让艺术的力量在岁月的沉淀里历久弥香。一首首诗歌,一篇篇课文,让学生在文字的浸润中,分辨善恶美丑,学会为人处世,敢于担当责任。

语言积累、内容积累和思想积累的三位一体,使语言承载了更多的功能价值,为语言文字的运用奠定基础。

二、“依凤画凰”巧迁移

(一)学课文的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课文的标题就相当于文章的眼睛。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课文的一个个标题,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金色的脚印》;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用心灵去倾听》;或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穷人》;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青山不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品读能力的提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品读、辨析题目,揣摩课文重点,体悟文章内涵,概括标题特点。作文课上,同一个主题,让学生回忆课文题目,试拟作文题目。反复的训练,让学生懂得拟好题的重要性,学生的创造力也颇让人惊喜。如在写一件难忘的事时,让学生根据取题的要点:简洁,扼要,新颖,进行拟题练习。《哎呦,妈妈》、《永不断线的春天》、《你真好》、《那一刻》等等,学生的作文标题避免了整齐划一的呆板,令人耳目一新。

(二)学开头和结尾

叶圣陶先生说:“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索溪峪的“野”》的开头:“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直奔主题,体现索溪峪带给我的震撼之强;结尾:“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没有大段的排比和赞叹,似乎不经意间就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的喜爱和留恋……这样的关于文章开头结尾秘妙之处俯拾皆是。当学生尝试着不断提高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整篇文章的架子也就搭得完整和像样了。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一张卷子的启发》,开头:“‘哗——我展开被揉皱的卷子,一个鲜红的数字印在我的考卷上。”描摹情境的开头一下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尾:“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个人都有失败,一定要打败失败,才能成功!”题目中的“启发”,在文章结尾处得到揭示。文章的结构也就显得严谨了。

(三)学课文的特色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采用的是单元主题式编排,为了突出主题,一组课文往往有语言文字共性的特色。围绕这一特色现象,从正面积极主动强化学生从读学写的行动意识,能逐渐形成学生内心需要的读写期待。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桥》,全篇31个段落,每段都只有一两句话,运用短句来渲染紧张气氛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在组织教学时,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去强化这种感受,在写作中借鉴这样的表达方式,实现语言文字从学到用的转变。

例如,有位同学在《永不断线的春天》中写到:

“我擦了擦汗,望着风筝,不偏不倚,正巧落在了那边花坛里的一棵树上。此时我的脑海中存在的不止是空虚,还有尴尬。

我的脑海中萦绕着那些话语:‘看,看,断了……‘走吧,再买一个……‘别管他……。

我跑向花坛,爬上台阶,可我够不着那只不听话的风筝。

我攥着手里的线柄,心里很是緊张。”

……

试着运用短段落和短句子,果然,将风筝不慎飞上树不知该怎么办的紧张气氛烘托出来了。总之,从课文里学选材组材,学修改润色,学写作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双管齐下,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推波助澜”重评改

《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写作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说明写作文除了“写”以外,还应重视“评”和“改”,写、评、改的环节应相得益彰。循着学课文导作文的思路,从课文中积累——学课文仿写——依课文特色评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技巧。

(一)品佳作学技巧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亦是,充分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发挥抛砖引玉之效。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本单元的习作有一项内容的编排是:“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由此可见,编者的主要意图就是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训练和感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因此在巡视全班同学作文的情况时,特别留意与单元习作要求吻合的个例。然后,请这几个写好的同学读自己的习作,并且边读边评,特意强调本组的语言特色。这样的比照,使同学们对自己的习作成功失败之处有了一分为二的认识,从同伴的作文中得到启示,一边听一边改,克服了作文的恐惧,也有了作文的方向。这次习作,学生题目新颖,像《蒲公英旅行记》、《一只鸟的梦想》、《小水珠旅行记》、《岩缝中的小花》等,一个个题目就已让人耳目一新;而作文中呈现出来的丰富而活跃的想象,更是将大自然的生动和美妙展现无遗。例如:一位同学在《我渐渐地长成了一棵小苗》中写道:“风来了,小草大哥为我遮风;雨来了,小树苗为我挡雨;我渴了,花儿姐姐摇摇身体,把余剩在自己身上的水珠喂给我,让我得到滋润。在大家的呵护下,我健康成长。”字里行间,我们仿佛感觉到作者把自己都当成了自然界的一员,生活得那样舒心、无忧无虑。

(二)搭平台展习作

吴立岗教授说:“写作不是技术活。”是的,写作应该是我们自身表达的需要,应该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自然无痕。而成功的体验,一定能更进一步促人奋进。写作也需要被认可被肯定。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由呼吸的写作愿望,我也尝试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事:在班中办起了作文周报,为孩子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为班级建起了网络博客,激发孩子表达交流的兴趣;周密安排和组织了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触摸到生活的脉搏……一次次激起孩子表达的需要,使孩子们在写作之路上行走得自由而欢快。

开源导流,善用巧用篇幅有限的课文,引出一泓泓清泉,引导孩子写好作文,让童真、童趣、童乐的智慧在语言文字的自如运用中轻松驰骋!

钱亮,浙江吴兴区第一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习作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