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兴高速山区软基处理综述

2017-06-30 22:30樊孟军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软基处理

樊孟军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基础建设的投资,高速公路建设近些年得到了大大发展。高速公路软基地区处理是否得当是衡量公路整体质量的关键,对高速公路软基进行分析处理显得至关重要。该文结合平兴高速山区软土特点,分析了山区软基处理的主要工程隐患与常见问题,详细介绍了平兴高速通过动态设计在清淤换填、软基处理范围和管桩复合地基等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并根据软基监控数据指出其技术措施得当、软基加固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区软土 软基处理 平兴高速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082-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该文结合作者实践,对平兴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此软基路段的特点及其工程隐患,并对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山区软基处理主要存在软土分布勘察遗漏、不均匀沉降、路基稳定性、软基处治不当等工程问题,最后根据软基监控数据指出其技术措施得当、软基加固效果良好的结论。

1 工程概况

济南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平远(赣粤界)至兴宁段是国家规划的“7918”高速公路网中的第四纵——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编号G35)的组成部分,路线起于梅州市平远县(赣粤界),经平远、梅县、兴宁,终于五华县境内,与梅河高速公路相接。项目全长99.544 km,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 km/h,路基宽度26 m,概算总金额为80.337亿元。项目于2012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2013年6月25日全面开工,计划2015年底建成通车。路桥比例为0.75∶0.25,最大路基填高31 m,全線路基填高20 m以上的路段多达47处,项目具有规模大、工期紧的特点[1]。

施工图设计针对软土分布厚度、埋深、路基高度的具体情况,综合采用了清淤换填、直接预压、袋装砂井堆载预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和管桩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软基处理。

2 山区软土特点与软基处理工程隐患

项目沿线地貌以侵蚀丘陵为主,其次为河流冲洪积盆地地貌及低山地貌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沿线软土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区、河流谷地及山间洼地,主要由第四系沼泽相淤泥质粉质黏土及淤泥组成,其中平原区软土呈片状分布,山间洼地软土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主线软土分布共144路段,累计长度为16.6 km。软土的厚度一般为0.4~5.95 m,局部达到7.2~8.10 m,覆盖层一般为耕植土、素填土及粉质黏土,厚度为0~9.40 m。

2.1 山区软土特点

该项目软土主要分布于侵蚀丘陵地区,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分布的软土,该项目软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分布范围小、厚度变化大。软土一般发育于山间沟谷狭小地带,受周边地形、地貌影响,软土分布面积一般较小,且因下伏硬层一般为倾斜岩土层,软土厚度变化大且底面呈倾斜状。

(2)有机质含量高。在软土形成过程中,季节性雨水将山坡上残枝枯叶冲进山间谷地里,这些树木经过一定的地质年代后腐烂分解,便形成了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软土。

(3)成分复杂、强度变化较大。软土的形成环境山间谷地多为丘岭排水通道,其成分多以坡洪积、重力堆积的物质为主,沉积物质分选条件极差,土质变化多样,既有经过长距离搬运的黏土、砂黏土及有机物质,还有滞留在原地的残积土和基岩的风化物,其组成成分的复杂性与形成环境的多样性,导致山区软土的强度变化较大。

2.2 软基处理潜在工程隐患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结合该项目的特点,软基路段的工程隐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软土分布勘察遗漏。由于山区软土分布范围小,加上通行条件差,勘察设计阶段易遗漏个别路段的软土勘探,在施工阶段如地质补勘工作实施不到位,因路基填高一般较大,这些软基路段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路基安全隐患。

(2)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出现裂缝。山区软土分布厚度在路线纵横向上变化均较大,而路基填土高度一般较高,路基易发生不均匀工后沉降,造成公路建成通车后不久路面便出现纵横向的裂缝,见图1。尤其是在一些陡坡路堤路段和路线超高路段,填土高度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路基不均匀沉降。

(3)路基稳定控制较难。山区软土层下伏地层往往为强度较高的风化岩层,岩面倾斜角度较大,在路基填筑上覆压力作用下,倾斜岩面上软土的抗滑力相对较小,软土层容易沿着岩面发生滑动变形,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发生路基失稳事故。另外,软土层本身在路堤荷载作用下,高处的软土有往低处单个方向蠕变的特性,加上低处的软土抗滑力往往较小,这便进一步降低了山区软土路基的稳定性。魏永幸[2]通过离心模型实验对比研究了水平软弱地基与坡比为1∶10的斜坡软弱地基的变形,发现前者的最大水平变形值仅为后者的6.4%、最大竖向变形值比值为33%,而且发生最大变形处的位置均有明显不同。

(4)路基高度大。山区软基路段的路堤高度一般都有10 m以上,有的甚至大于20 m,路基底宽可达100 m,这种情况下,地基附加应力高且影响深度大,一般在平原地区高速公路不需要加固处理的软弱黏土层,如液限在0.75~1.0的黏性土,在附加应力很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较大的压缩量,并且固结时间也较长。对于此类山区软弱土层,往往也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否则路基稳定与工后沉降将满足不了规范要求。

(5)软基处治不当。山区软土由于存在上述工程特点,在进行软基处治设计与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工况进行精细化设计。某高速公路因软基处理不当发生了70余m路基滑塌,见图2。

该路段为山区软土路段,左幅为高填路基(约13 m),软土厚度较大,右幅临近山丘坡角,软土厚度较小,采用粉煤灰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桩端设置在风化岩层上,桩长8~10 m。据事故后的原因分析,滑塌是软土层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由右侧向左侧发生蠕变,对CFG桩产生了水平向左的推力,而由于CFG桩水平抗力较低,桩身发生了水平断裂,丧失了其竖向承载能力,最终导致该路段突然坍塌。从技术角度看,该路段的软基处治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长度较短的刚性桩桩端设置在坚硬的岩层上,桩身抗倾覆能力低;二是没有考虑到底面倾斜的软土具有较大蠕变的特性。

在施工工艺上,如果不针对山区软土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同样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如某高速公路山区软基路段的涵洞地基采用管桩复合地基处理,由于施工时未根据路基范围内软土分布厚度控制桩长,而采用了统一桩长,结果在该路段的涵洞施工并且填土完成后,因半幅路基管桩未打穿软土层而造成涵洞涵节之间错台严重,影响了涵洞的排水功能,见图3。

3 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常见问题

在以往山区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设计与施工中,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清淤换填应用不当。

山区软土一般埋深、厚度与面积均相对较小,清淤换填往往是效果最好、造价较低的处理方法,因此,山区软基处理中被广泛应用。但对于部分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差、弃土场难找的路段,大量挖除的软土弃运难度大;且因軟土层承载力低难以支撑重型机械,挖淤与弃淤工作面难以展开,造成施工成本增加与弃淤占用面积增大,不利于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

(2)软基处理范围与实际不符。

山区软土形成受地形限制,厚度变化较大,在设计详细勘察阶段难以全面摸清软土分布状况,施工图设计中软基处理范围多根据地形与经验来确定,加上现场地形与图纸的误差,设计处理范围与实际软土分布范围常有不一致的情况。

(3)管桩复合地基应用不当。

因山区软基路段路基填高较大,在软土分布厚度较大时,出于路基安全稳定考虑,多采用管桩复合地基处理。但由于山区软土厚度变化大,在采用同一收锤标准的情况下,管桩桩长变化较大,增加了施工配桩难度,施工方为降低截桩的成本,多采用统一桩长,这样便易在软土分布厚度较大的范围内出现浮桩,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或滑移。

另外,山区软土层与基岩之间的硬土层厚度往往较小,当基岩顶面倾斜度较大时,路堤整体稳定性较差,此情况下不宜采用管桩复合地基,《广东省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对此做了专项规定[3]。

(4)水平排水层未延伸至两侧路基外。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路段路基两侧的水平排水垫层被路基填土覆盖,未按设计要求延伸出坡角外,造成垫层排水不顺畅,减缓了软土排水固结和强度增长速率,易导致工后沉降增加,在路基填高较大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路基稳定问题。

(5)工作垫层厚度过大。

山区沟谷原地面一般呈倾斜状,部分路段路堤高度大,软基处理底宽大,在个别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路段,施工单位为了平整加固桩的施工作业面,在原地面较低一侧填筑的工作垫层厚度偏大。因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足,工作垫层厚度接近于极限填土高度,加上工作垫层压实不足,在雨水作用下易出现工作垫层滑移。同时,工作垫层厚度偏大造成软基处理工作面宽度不足,路基坡角附近的加固桩无法施工(如图4所示),易因坡角未处理范围的路基产生过大沉降出现路基病害。

4 软基加固技术应用

4.1 软基处理设计原则

平兴高速施工图设计针对软土工程特性、路基形式与稳定验算结果,采用的设计指导原则如下。

(1)软弱土地基深度小于3 m及半填半挖路段,采用换填法处治,回填料采用开山石、填级配碎石、粗粒土、中粗砂等粗粒土。

(2)填土高度不超过10 m、软弱土深度不小于3 m的路段采用袋装砂井或水泥搅拌桩处治。

(3)填土高度不超过15 m、软弱土深度不小于3 m的路段采用CFG桩。

(4)填土高度超过15 m、软弱土深度不小于3 m的路段采用PHC管桩。

根据上述指导原则,平兴高速各软基路段选用处治方法统计如表1所示。

4.2 软基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该项目在充分调研工程实践中山区高速潜在问题与设计、施工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为保证软基处理效果,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通过动态设计,确保了施工质量。

(1)清淤换填。

该项目线路较长,清淤换填工程量达110万m3,见表2。为确保换填施工质量,尽可能将换填深度控制3 m以内,超出3 m的路段与其他加固方案比较选择使用。另外,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选择代表性路段进行路基稳定监控,以监测结果动态控制路基填筑速率。必要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降低填土速率、设置反压护道、注浆加固等措施。

(2)软基处理范围。

对于换填处理的路段,结合挖探结果动态调整清淤换填深度与范围;对于深层处理的路段,每20 m布置一个试打断面,根据试打结果确定加固桩施工长度与处理范围。

(3)管桩复合地基。

根据路基填高、涵洞基底承载力要求,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对应300 kN、400 kN和500 kN的单桩设计承载力,分别采用80 cm/10击、60 cm/10击、40 cm/10击的收锤控制标准。

(4)水平排水层。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随时留意察看水平排水层是否伸出坡脚,当有路基土覆盖的情况时,沿线路纵向间隔10 m设置一条横向30 cm×30 cm排水盲沟或埋设一条Φ10 cm塑料排水管,连接水平排水砂垫层,使砂垫层的水能顺畅地排出路基外,加快地基土固结速率。

(5)工作垫层厚度大。

对于地面斜度较大的复合地基处理路段,工作垫层按图5所示的台阶式填筑,这样可大幅降低路堤外工作垫层厚度,减少临时租地面积和确保路基稳定。

4.3 加固效果

该项目12个潜在变形较大、稳定性相对较低的重要软土地基路段的变形情况如表2所示。

(1)依托工程各路段在施工期的累计沉降与累计水平位移整体上较小,根据实测沉降数据通过拟合推算的剩余工后沉降也相对较小,均小于100 mm。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未出现路基滑塌问题,整体上全线软弱土加固处理效果良好。

(2)两个管桩复合地基处理路段变形相对较大,累计沉降大于500 mm、水平位移大于200 mm,这主要是路基填高较大,且管桩间距2.5 m、2.9 m稍偏大。路基填筑过程中根据路基稳定监控动态调整了填土速率,未出现路基稳定问题,且后续填土变形速率较小,推算工后沉降仍小于100 mm。此类路段在优化管桩间距以降低处理费用,并在软土地基稳定监控指导下进行路基填筑,确保了路基稳定,工后沉降较小,加固效果优良,很好地兼顾了造价与质量两个方面。

(3)全线针对各路段具体情况,采用了多种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反映出项目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措施得当。

5 结论

(1)相对平原地区的软土,山区软土具有分布范围小、厚度变化大;有机质含量高;成分复杂、强度变化较大的特点。

(2)山区软基处理主要存在软土分布勘察遗漏、不均匀沉降、路基稳定性、软基处治不当等工程问题。

(3)平兴高速结合以往工程中山区软基处理潜在风险与设计、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技术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动态设计取得了良好的软基加固效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济南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平远(赣粤界)至兴宁段施工图设计[Z].

[2] 魏永幸.斜坡软弱地基填方工程特性理论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

[3] GDJTG/T E01-2011,广东省公路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定[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软基处理
琅岐环岛路三期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