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人的不安,中国女人的恐惧

2017-06-30 09:22卡卡
音乐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竞争

卡卡

男人

中国男性,或许是世界上最压抑的族群。

在当代中国,一个还算成功的男性的成长路径大抵是这样的:

他在小的时候,往往受到的是母亲为主的教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缺失的)。在漫长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中,他的基因中“好奇”、“探索”等男性的天赋会被千篇一律的教育体系所抑制。他被迫和同龄的女生们在读书和考试上进行比拼,并且残酷的应试教育还会摧毁他作为男性的自尊心。大多数的“优秀”男生,在初中毕业以前,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拥有“男性”这个性别符号——他们以和女生竞赛考试成绩为荣,和女生一起争取老师们的青睐,通过乖乖听话来获得家长们的赞赏。

但是,当今的中国,象牙塔和真实社会是脱节的。当男性一旦从学校毕业,投入到社会之中,他就会立即被迫接受“你是男性”这一事实。“男性”代表着什么?说的好听点是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其实就是赚钱,就是买车买房养家糊口。社会给男性定义的成功标准,就是财富和权力的成功,仅此而已。

于是大部分从小被灌输着女性心理的男性,一来到这个冷酷无情的竞争社会,无不迷茫。他发现,从前与他们在考试上竞争的女生们,纷纷退场,用“女性”作为护身符躲藏在竞争的后面。只剩下一群根本没有方向的迷茫的可怜的男性们,在黑暗森林中小心翼翼前行。

有人所:“造物主给了男性强大的体能,坚实的肌肉,更充沛的精力,男性当然应该走在女性前面。”我当然同意这句话。但问题就在于,今天中国的大部分男性,内心是畸形的,他们的畸形源于少年时期的错误性别教育,而被如今社会的压力和歧视,折腾的更为畸形。

很多女生会说:我要找一个足够强大的男生做伴侣,因为我缺乏安全感。

当女生说出这句话,所有人都会鼓掌赞同。但是如果一个男生说,他也缺乏安全感。恐怕所有人都会朝他吐一口唾沫,所有的女生都会看不起他,说他是窝囊废。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男性,内心的迷茫和不安全感,超过了大多数女生。尤其是很多出生一般的男生,他们在世俗压力的逼迫下,企图让自己实现阶层跨越,却在跨越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但他们不能说,因为世俗的眼光鄙视求助和言败的人——但他们的内心却根本没有那一套挫折应对机制,他们的内心事实上只是女性化的处理问题的思维——他们想要的是慰藉,是有人告诉他:就这样吧,开心就好。但他们等来的却是:你不成功,你就废了。

钱、财富、责任、权力、学历、技能,一个从温室出来的男人,一个心态依旧是巨婴的男人,他面对这些挑战,是无助的,是崩溃的。

所以,这个时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伪娘“、“妈宝”;很多性取向正常的男性,其行为举止也越来越“娘”。你以为这只是他们的“特殊癖好”?这是某些压抑至极的男性,本能的自我保护。

这个时代,对于男性的评价,太单一了,你成功了,你成了导师,你受到万众膜拜,你可以娶大牌女明星,你可以娶比你小三十岁的清纯姑娘;你失败了,你便陷入了万骨深渊,默默忍受众人的嘲讽,默默地发绿。

很多男人,一旦成家,他便要逃离。为什么?

首先,对于男人来说,成家绝不是压力的庇护所,他反而促使着男人要更加努力去赚钱,去竞争,去打拼,否则,他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起一个家;

而且,很多男人,对于伴侣和孩子,是没有爱的。因为他们的内心,依旧停留在最早的“少女”阶段,任性地将伴侣视为自己的私有物品。他们一边受“谁有钱谁就是大爷”的思想蛊惑,不自觉地对着女性颐指气使、沙文主义,导致两性关系变得紧张。家,没有爱了,还不如尽早逃离。

于是,恶性的循环开始了。

人生原本是可以轻盈一点的,无论男人女人,它可以是一场秋游而非狩猎,是一段散步而非赛跑,是一行散文而非生硬的结论。每个人,最好能给男性多一些宽容,才不至于很多男人会像《霸王别姬》中的蝶衣那样,抑郁至极,毁灭自己。

女人

在中国做为女性,似乎天生就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义务和限制,比如应该学会包揽家务,哪怕明明夫妻双方都有工作都在为家庭“主外”,比如应该懂得对男人示弱,无论职场上多成功没有婚姻就是失败者,甚至还有像妇联官微宣传的那样“拥抱打你的丈夫,重新获得爱”。

和中国的男性恰恰相反,相当多的中国女性从小就身处在一个充满性别竞争的环境中。在中国,大多数的小学和中学,学习成绩名列前矛的是女生,当班长和三好学生的是女生,受到最多赞许的是女生——许许多多优秀的女生,在校园里,在平等且单一的竞争中,获得了不亚于男性的地位——因此她们天真地认为,即使是校园外面的世界,也有这般平等的游戏规则。

但从高中开始,来自外界的(很多来自自己的亲人甚至父母)闲言碎语就开始了:

“女生嘛,也就是初中小学成绩好一点,以后肯定比不过男生的。”

“女生嘛,没有必要去大城市闯啊,还是老老实实回家考公务员好了呀。”

“女生嘛,结婚生子最重要,收入高有什么用啊!”

“女生嘛,找男人就要找有钱的啊!什么长相、品味有什么关系啊!男人有房有车最重要啊!”

于是,很多女性在漫长的学生时代形成的竞争意识逐渐崩塌了。你身边的朋友、亲人不断提醒你,你是个女人,女人就要安稳,就要矜持,就要百分百孝顺——孝顺父母、顺从丈夫——然后他们会说:

“我这是为你好。”

有些女性不相信,她们要做自己。她们选择自由,她们果断离开。

她们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们努力让自己活得出色。但她们想不到的是,似乎整个世界都在和她们作对。

她们化妆精致、衣着考究,换来的却是性骚扰;

她们努力工作,却因为有“怀孕可能性”而辞退;

她们偶尔去酒吧放松,却被嘲讽为生活不检点;

她们参加正经的聚会酒会,却被视为“外围女”;

她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直男组成的世界解读为“別有用心”;

于是,很多的她们,在无数次的碰壁后,选择了与世界妥协。

有人开始安分守己,把自己所为的理想全部丢到一边,结婚生子,当个老老实实的家庭主妇。忘记了环游世界和咖啡花店,天天忙碌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她们成为了贤妻良母,成为了世俗眼光中最好的女人——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这根本不是她们想要的生活。

有人开始出卖自己,她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依然是“成功男性”的世界,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依靠“成功男性”们。于是她们甘为男人们的玩物,她们抛弃了自我的锋刃,不管不顾了自己曾傲娇的灵魂。她们成为了真正的“绿茶婊”,真正的“外围女”,她们不再相信真爱,她们对男人这个物种失去了兴趣——她们感兴趣的,只是男人背后的权力与财富。

但她们原本不是想这样的。她们想成为居里,想成为赫本,想成为撒切尔,想成为南丁格尔,想成为玛丽莲梦露,想成为艾玛沃森——但结果,在世俗强大的阻力面前,她们纷纷成了《西西里岛传说》里的玛琳娜一样,被羞辱,被剥夺。

讲真,这些年来,中国的女人们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有气质,她们比中国男性更有魅力。但在两性关系中,她们却从未进步一点点,她们只是从“男性的附属品”变成了“男性的精致附属品”。

这些年,男人们愿意为女人砸钱,愿意为女人买车买房;男人们纷纷学习泡妞方法,揣测女人的想法——但这一切,并不代表着女人的地位和权力获得了提升——这些只是说明,女人,已然成为了男人满足自身荣誉的竞争品。

中国的女权运动正在走向歧途,这是真的。

在中国的女性,最难的就是“做自己”,但只有真正做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才能获得到“女性”这个性别带来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竞争
竞争的合适位置
竞争、行为和脑
如何对孩子进行竞争教育
漫画哲理
感谢竞争
新加坡竞争委员会公布一系列修订版竞争指南
如何平衡友谊与学业竞争的关系?
让竞争与你同行
正确面对竞争
合理竞争,积极合作,保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