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导向是电视节目的生命线,是指“新闻舆论引导人们、引导社会走向的倾向性、影响力”。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新闻事业造福于党和人民,是所有中国的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电视栏目同样如此。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各电视台每天必须要播出几档自办节目。这些节目一般是按一定长度、固定的时段、固定的名称、固定的表现形式,分成几大板块的布局,由固定的主持人主持,以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视听,向收看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同时给他们送去愉悦和欢乐,这类形式的节目叫电视栏目。比如:各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央视的《焦点访谈》《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真正男子汉》《花儿与少年》《我想和你唱》《爸爸去哪儿》《变形记》等等。电视栏目要从无数的舆论热点中选择引导人们和社会走向,首先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是在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前提下,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经济建设,促进全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所以,我们每一位电视工作者,时刻要表现出强烈的导向意识。
电视栏目稍有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导向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宣传导向问题,如何杜绝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容易出宣传导向问题的几个方面及对策,供同仁们参考:
一、栏目的主题思想和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形式易出导向问题
一档电视栏目,创意很重要,它的收视群是谁?是中老年人,或是青年人,或是学生,或是儿童,或是军人,或是……针对不同的群体,要求有不同的节目特色,如背景、道具、服饰、发饰、内容都有不同,表达它的主题思想的形式也就不同。总的要求是积极的、向上的、传播正能量的。但也有揭示一些消极的、黑暗的、灰色的社会现象,也有尖锐地批判那些丑恶的贪官污吏。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法制与社会》《法律在你身边》等等,都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好栏目。栏目,是电视媒体或网络媒体的名片,出现什么样的栏目,观众就知道是它出自哪一家电视台。
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各的不同。《快乐大本营》从主持人风格到舞美灯光声效,再到内容,都体现了一个“快”字和一个“乐”字。由五位主持人组成了“快乐家族”。而《天天向上》栏目,处处体现了“学习”和“向上”,向观众传递着知识、奋斗、美好的愿景,形式上显得轻松愉快。由五位主持人组成了“天天兄弟”。央视的《焦点访谈》就不一样了,从主持人风格、着装,都显得严谨、严肃,有力量。它不仅代表一家媒体的声音,而且还代表了国家的声音,所以它有权威性。
在表现形式上还要把好一个“度”。比如,娱乐、游艺类节目,如果表现形式太夸张、太随意,那就显得太不严谨,有损主持人或嘉宾的正面形象,如果嘉宾是公众人物或政府官员,可能会对其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干群关系和民族团结。
访谈类节目同样如此,采访一个人物,表扬一个单位,或批评一个单位,都要得到当地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批准,不能犯自由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否则,披露出去的问题或现象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张冠李戴的误报、错报,这就出了导向问题。
二、外请嘉宾、演艺人员本身容易出导向问题
在这里,首先要求制片人、编导人员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二是业务素质;三是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是要加强政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对新闻机构说:“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要求新闻工作者“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他还强调说:“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领会到宣传阵地的导向是何等重要,作为电视工作者,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党绝对忠诚,与党中央无条件地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才能防止那些被外国反华势力所污染的人物出现在我们的宣传阵营里,出现在公众平台上胡言乱语。这些都是要靠我们平时认真学习才能高瞻远瞩、防微杜渐。所以,具备高政治素质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中之重!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在这里不一一展开了。
三、节目中的细节易出导向问题(包括字幕、画面)
细节,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情节。
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还有企业家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古人说得好:“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电视画面上的一个错字,背景上的一幅不完整的标语,宣传画中的一把“刀”正好插在嘉宾头上,或是一颗“树”、一支“枪”等等,都容易出现导向问题。所以,我们在审查内容和形式时,要仔细地审核画面的整体,还有声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我们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要有作为,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树立细节意识,把电视栏目办好。
四、节目中的音乐、服装、道具、灯光也会出导向问题
有一次栏目组在一起讨论节目时,有的同仁说:节目中的音乐、服装、道具、灯光不会有导向问题。我说恰恰相反,往往导向问题就出在音乐、服装、道具、灯光上。几年前有一家地面频道办文艺晚会,一位著名演员身着一套日本“太阳旗”服装上场,观众顿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求这个演员滚下台去,还有的观众冲上台去引发了武力冲突……整个晚会被迫中止,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音乐本来是烘托人物,升华主题,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效果。如果音乐与主题不符,有损于人物形象,就帮倒忙了。道具是人物关系的纽带,是情节的细节,是时代背景的潜台词。如果道具与人物关系不符,与时代背景不符,就会造成失真、笑话,误导观众。有的甚至有阶级性,敌意浓厚,这是我们要千万注意并避免的。
下面谈一谈怎么样杜绝导向问题的发生及措施:
一是从栏目的策划源头抓起,明确办栏目的宗旨、收视群体、第一责任人的权力义务、明确责任编辑的职能;二是建立健全三级审片制度;三是从事电视行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导向”意识。
电视节目的导向,越来越引起各单位的重视,導向是一票否决制。一个好节目抓注了导向这一环,这个节目就成功的一半。比如说: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真正男子汉》《县委大院》《绝对忠诚》、央视的《焦点访谈》《大国工匠》《时代先锋》等等,都是导向性特强的节目,也是收视率最高、观众呼声最高的节目。这些栏目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导向就是生命线。导向是考量节目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三关直接决定着一个栏目或节目的质量乃至成败。
(曾湘勇,现就职于湖南广播电视台。近期导演的作品主要有百集电视片《话说一带一路》、电影《探索者》《圣者归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