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思路背离教师的思路,或思维出现暂时的障碍,或是对所学的课文背景不了解等情形,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巧妙、恰当的点拨,以调整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的深处,激活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捕捉“闪光点”,恰当点拨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教师恰当的“点拨”是非常关键的。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背离老师的教学思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这些想法尽管有时很可笑,我们也要特别珍重学生思维闪现的灵感,进行巧妙的点拨,来体现学生思维的价值。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引导学生想象乌鸦被骗后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会想些什么?
生1:“乌鸦特别伤心,唉声叹气,心想:都怪自己只顾听狐狸的花言巧语,这才上了当。”
生2:“乌鸦很是后悔,要是不被狐狸骗,我和孩子们这会儿就能吃上香喷喷的肉了!”
……
大多数学生想到了乌鸦伤心、后悔。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乌鸦满不在乎,不就一块肉吗?我再找一块去!”这个学生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哄笑。老师敏锐的领悟到该同学的观点很新奇,马上欣慰地问:“假如乌鸦又找到肉,还会上狐狸的当吗?”生:“它有经验了,应该不会再上当的。”老师一边表扬该同学,一边接着问:“从乌鸦不会重新上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犯了错误,要吸取教训”、“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失败是成功之母”等。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把握点拨的契机,引导学生个性思维发展。
二、围绕思维障碍症结,巧妙点拨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水平不一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思维障碍,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障碍的症结,巧妙点拨引导,促使他们想方设法找到突破思维障碍的办法。
例如,课文《麻雀》中有这样一句话:“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往往只注意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对为什么要描写“风大”的句子揣摩不出所以然来。这就需要老师的适当点拨:“作者为什么要写风?其目的是什么?”这一点拨立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从“风猛烈”和“树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可能就是因为风大。还有的说,猎狗鼻子很快嗅到麻雀气味,发现小麻雀,也有可能是风起了一定的作用。还有的说,“风猛烈”和“树摇撼”更能反衬出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
这样,抓住学生思维障碍的矛盾点适时点拨引导,不仅突破了思维障碍,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三、抓住教学重点,适时点拨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作为思维的训练点进行重点训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教学重点。否则,学生一知半解,是不可能掌握所学内容的。
例如,学习《泊船瓜洲》时,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南岸美丽的春色。学生初读后理解了表面上的诗句的意思,但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绿”字的精妙用法。此时教师要适时地點拨:“这句诗中为什么用‘绿而不用‘到、‘过等字?”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有的说,“‘到字太土,没有诗意,也体现不出春风一到江南变绿的景象。”;有的说,“‘过字虽写出了春风掠过的动态,也不能体现江南变绿的景象。”;‘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染绿”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这正是由于教师的适时点拨,才激发学生推敲的思维,感悟作者的字斟句酌。
四、巧用多媒体,形象点拨
每一篇课文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都融入了作者一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的,这给学生的理解、想象和体验带来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就应该巧用多媒体来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的教学情景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现在的学生对当时的那段历史不可能了解,课本上的插图也不能诠释当时的历史状况。此时,借助多媒体介绍张思德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示毛主席撰写《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背景,再播放《张思德》的电影视频片段。在这样点拨引导下,学生再学《为人民服务》这一课,积极性就高涨了。
教学中的点拨需要准确把握点拨的契机,才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点拨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适时、巧妙的科学点拨,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张立锋,辽宁本溪县东营坊中心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