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人间四月天

2017-06-30 07:49
黄金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林徽因

她出身书香门第,天资禀赋非凡;她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她学识渊博,思维敏捷。她还在文学创作和中国建筑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就是一代才女——林徽因。

在林徽因的追悼会上,哲学教授金岳霖和邓以蛰给她写了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她自己也写过一首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爱的赞颂,现在奉献给她最恰当不过了。林徽因恰似春天里的盛季——四月,充满着生机、活力,充满着爱与希望。

对于林徽因,我只想说很羡慕她,羡慕她的多情与多才。她拥有女性的感性美,又有男性的刚毅和思想。真可谓集女性的柔和男性的刚于一身,成为女人中的极品和男人心中的完美女性。她的柔情让男人们怜爱,但她没有一点造作,是那么真实、可爱。但是仅仅是小鸟依人也还不行的,日子长了会让人厌烦,女人的魅力还在于独立的思想、智慧,能够聆听男人的心声,成为他们的朋友,做成功的男人背后那个成功的女人。这样男人就会尊重你、仰慕你,又疼你、爱惜你。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人,她没有过分依赖男人,不让丈夫厌烦;也没有过于强悍,压倒他们的气势。她就是舒婷的《致橡树》中的那个女主人公,不依附不丧失自我,追求个性之美,而又保持亲密和默契,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在我心中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她有自己的事业,有美满的婚姻,人生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她美丽、温柔,又聪明。她的生命虽短暂,但是幸福、精彩,犹如一朵永远不败的花朵。人生中还有一个苦乐与共的丈夫,还有一个永远爱着她、处处为她着想的金岳霖先生。一个女人能够遇上这两个男人确实不容易,有这样的朋友相随,此生足矣。所以说她的一生拥有很多我们女性都梦寐以求的东西,她是令人羡慕的。

小马摇摇分割线

从林徽因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如何做一个有气质的女人。不仅她的女性之美让我们羡慕,其实她的学识更是过人。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总结她的文学之路,可以看出她是受到了多方面影响的。

首先是家庭的熏陶,他的父亲对她的培养。幼年的林徽因在北京浓厚的学术氛围下长大,接受了五四文学的思想。后来又随父游历欧洲各国,见识广泛。她的父亲林长民曾经写信对她说:“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汝多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晤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这就是她父亲的期望,而林徽因确实做到了。欧洲之行开拓了她的视野,使她跟进时代的潮流,解放思想,成为新时代的女性。她是幸运的,有一个一直疼爱自己的开明父亲。家庭的因素,为她的性格形成,累积学识,打下了基础。

林徽因与父亲

其次是她在国外学习多年,接受了英国文学的影响,结识很多的外国作家。同时也在那里认识了徐志摩,后来徐志摩的诗歌风格也对林徽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摆脱了传统妇女的观念,思想解放,率真直爽。在婆家也是不向旧习俗低头,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的。西方的浪漫、自由、开放、追求个性的思想深深在她的脑海中扎下根。留学欧洲的学生,充满着浪漫的情怀。他们学识渊博,气质高雅,胸怀开阔,充满活力,林徽因就是其中之一。假如她是留日派,回国后恐怕出现的是另一番情形了。她或许就多了一点鲁迅的深沉、尖锐和冷峻,或者是郁达夫般的苦闷、压抑、沉沦了。

但是她同时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她拥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博学多才。文学、绘画、舞台设计、建筑,她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真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全能型的发展人才。各种素质的综合,打造了一位绝世好女子的形象。

她个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林徽因本人才思敏捷、语言犀利、具有主见、评论独到。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回忆林徽因当时在家开座谈会时,都是她一个人在说话,讲了好几个小时了,一点也不累。每次她都是谈话的焦点,是那么健谈,她才是“太太的客厅”中的女主人。这时候梁思成和金岳霖他们也只好在旁边应和着或者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她可以从文学艺术谈到建筑,谈得那么深入,叫人佩服。作为一个女人,她有细腻的内心世界,敏感的思维。而且,她又是经历丰富,学识饱满,能够出口成章。

小马摇摇分割线

她是一位才女,在文学创作上,她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文。她的柔情写出了那些细腻的文章,但她也有刚强的一面,伴随丈夫同甘共苦,为建筑研究奉献自己。她在绘画、建筑、舞台设计等方面的教育,也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她的作品柔中有刚,灵秀中多了点风骨。

这位“太太的客厅”的主角,她到底是怎样吸引大家的眼球的呢?她的才思敏捷、文如泉流又是如何呢?我们将以她的一篇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来探讨一下,感受林徽因的作品魅力。

在《九十九度中》小说中,讲述了北平的夏天九十九度的高温下,一幅人生社会图景。在炎热的夏天,贫富人家有着不同遭遇。富人张老太太过六十九岁大寿,大摆酒席,宴请宾客,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可怜的女孩阿淑被逼嫁到一个俗人之家,告别了少女幸福的生活。底层人民,拉车夫杨三和王康因为债务打架,被送进了监狱。一个挑夫喝了酸梅汤中暑而死了。丁大夫不顾救人,仍在搓麻将。卢二爷居家无聊而找人去下馆子,享受生活。小说中展示了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遭遇。

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着独特之处。它通过讲述一段段的故事,截取生活的片段、场面,展示人生。而每一个场面又是典型的,是浓缩的精华。作者的眼光独到,准确、细腻,让人过目不忘。我们在一个个场面中,通过时空的变换,来感受故事,就仿佛是相机截取的一个个镜头。张家的寿宴、阿淑的婚礼、车夫打架等都是不完整的片段。比如说“三只大圆篓,六个满是泥泞凝结的布鞋”。她连一个完整的人物也不需要入画,只是选取了代表他們身份的东西就足够了。从三只有“美丰楼”字号的大圆篓,可见这些人物是酒楼的挑夫,他们的职业、身份就交代清楚了。而且能够经常和这家大酒家打交道的人家也是家道殷实,有些背景的了。在这里也暗示了下面将出现挑夫和张家人的接触,自然地引出了张家的奢华、深远,院内的纷杂的人际关系。还有那六只布鞋,可见主人的生活是贫穷的,他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这些都是善良的、穷苦的劳动人民。短短几个字,这两个镜头,就把应该交代的说完了,何必要花长篇大论去详述故事的来龙去脉呢?她的小说成功地被分成了好几块,场面可以自由变换,但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她所截取的部分都是精华所在,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

在这里我想到了贾樟柯的电影,他一般都爱拍摄那些生活的片段来展示那个时代的背景,就是把过去的回忆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大家去品味过去,思考人生、生活。从一个个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的,对于同一件事可能用到多重的描述。众多的片段缀连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是林徽因作品留给人们的亮点,是她的小说的特色。这种创作技巧实在叫绝,开拓了一种新颖的写作方法。这就像电影《公民凯恩》的开始片段那样,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一座黑深深的铁门,门推开了,接着是一面面的墙壁,然后是一间病房。接着从护士的角度来看病人,忽然碰翻了一个玻璃球,视角转向了那个透明的圆球,透过球看望四周是变了形的景物。最后焦点集中在病人身上,先是病人的全身,后来集中到他的嘴巴来,一张大大的张开要说话的嘴巴,在那里说着什么,而他说的内容就是故事的重点了。

林徽因采用这种电影镜头的方法,产生了一个个画面。这跟她本人学习绘画、建筑学有关吧。我们跟着镜头走,一个个场面展现在眼前,是那么吸引人。她通过作品展示了丰富多彩、色彩鲜明的画面,选取的窗口小但是独到,而且还是富有立体感的。

她学过绘画,对于哪些景物、场景可以入画是有深刻体会的。我们都看过《深山藏古寺》这幅作品,画家高明就在让你看不见古寺,但是那挑水的和尚就将古寺藏得恰到好处了。挑夫的六只鞋就将他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发挥得淋漓尽致了。林徽因的小说就像一个大的舞台,故事中的人物出场的顺序、位置、表演时间多少,都是有安排的。这个舞台就展示了人生百态,人物的刻画、情节变化,一幕幕、一个个场面通过剪辑、连缀,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中人物多、场景多,而且变换多,但是都有条不紊。李健吾评论时说到“没组织,却是有组织;没条理,却是有条理;没故事,却是有故事;没技巧,却是处处透露匠心。”

的确如此。看似没有结构和顺序,但是众多的镜头缀在一起,又恰好表现了完整的故事。而且人物与人物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他们枝枝叶叶相连接,形成立体交叉,就像是建筑的构造,给人以空间的感受。从这个人联系到那个人,那个人又将前一个人的故事补充完整。刘太太的出场就是将杨三和王康打架的事件讲述清楚,但接着又会讲到刘太太这个人的故事,又顺理成章地进行了过渡,引出下文,做好铺垫。他们之间都是血脉相连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眼光,组成一个个断面,构成一篇小说。于是,组织有了,条理清晰了,故事完整了,技巧凸显了。

我前不久看过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画展,其中有一个雕塑是由人体的各个部位组成的。但是它把各个器官切开组装成一个立体模型。我们从每个角度看,都会特别深刻地看到其中某个部位,它那放大的画面映入眼帘,印象难以磨灭。林徽因的作品就像这个雕塑那样,将各个场面逐个放大,就像一块块的拼图,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引人思考。最后故事结束了,读者又可以细细回味,明白了原来如此,对此又赞嘆不已、感慨万分。就是这种镜头式的描写,形散而神不散,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跳跃性大,体现了作者的真实感受。

从看似复杂无序的叙述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作品要表现的深层内涵。

小马摇摇分割线

这位京城的名媛,出身名门,但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关爱之心。在故事中,她同情弱势群体,心系天下穷苦人民。她虽然生活优越,但热爱人民大众,在贫富贵贱的对比中,她的态度已经是很鲜明的了。她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和建筑事业奉献自己,所以说她的心是和人民的疾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为人民伤心流泪,为人民事业奔走、奋斗。她的爱正如人间的四月春风吹拂着人民的心窝,她是爱,是温暖,是希望的象征。

最后用“万古人间四月天”来形容林徽因的一生也再恰当不过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欧洲开化的文明培育了她。她又在上层人生活中深入体会民间的疾苦。她集美貌、气质、智慧与爱国于一身,又在文学和建筑中双负盛名。这样的人生,是那么精彩,那么美丽。她活得有感情、有意义、有激情,令千万人仰慕。

猜你喜欢
林徽因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
梁思成与林徽因:无可替代的完美组合
林徽因报忧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凛然
此情只应天上有
林徽因的小说之缘
他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