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被问到:“你对什么感兴趣,想学什么专业,将来想干什么?”很多人的答复经常是“不知道!”或者“随便!”。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同学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了解较少,或者不能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专业或职业很好地匹配起来。
志愿填报,首先考虑兴趣爱好
现在许多人都意识到考生的兴趣爱好对志愿填报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说明当代越来越多的考生及家长认识到了兴趣爱好对今后个人发展的驱动作用。事实也证明,兴趣可以激发个体努力工作和学习,甚至在其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兴趣,并不仅仅是一时的“兴起”,而是对某方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研究的领域。
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发掘潜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学生可以在各类社团中充分彰显个性,发挥特有的才能。如果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学校中在各种专业竞赛中成绩显著的学生,无不对自己的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肯于钻研。因此,做好志愿准备工作首先要考虑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
能力特长,催发学习潜力
除了兴趣爱好,学科和专业特长也是考生和家长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虽然目前高考仍采取文理分科的模式,但各地均在积极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意味着今后的高考科目选择和志愿填报要求与考生的学科特长形成科学对接,这更利于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学业进步和潜力发掘。
比如,根据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优势,数理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考虑电子信息类、能源动力类、宏观经济学等体现相关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专业;化学、生物学得好,可以选择医学类、化工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文学或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考生,可以考虑师范类、历史学类、政治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
综合价值观因素,自己最在意什么
除了这些,还要进一步综合考生本人乃至家庭的价值观,明确对于未来的职业最看重、最不看重的因素是什么。例如,最为常见的,每一个职业本身都包含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等元素,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很多职业本身这两方面是背离的,教师的职业声望很高,但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企业销售的收入普遍不错,但其职业社会声望不高。如何选择,本质上就是看我们个体最看重的是什么。
自我定位,了解身体受限条件
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由于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参照我国有关部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对考生的身体条件进行了限制。高考前的体检结果会在考生的志愿表中体现出来,考生填报志愿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体检结果将想要报考的院校或者专业要求对照起来,如果身体情况达不到要求,最直接的结果是被高校退档,或者就读十分困难,无法完成学业,或者由于就业环境的限制,无法就业。
学校每年颁布当年的《招生章程》上,会向考生公布受限的专业以及限制條件。常见的限制条件包括了身高、视觉、听觉、口吃、左利手等等。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