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梅花
摘要:分析了生猪屠宰前后的检验检疫流程和处理结果,提出屠宰场检验检疫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流程。
关键词:生猪;屠宰检验技术;处理结果
中图分类号:S85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5-0043-02
生猪屠宰时必须进行检验检疫,是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安全肉、健康肉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提高中国猪肉产品质量和品质,实现出口创汇的一个关键前提。
1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规范和要求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规范和要求的首要前提是要求生猪屠宰检疫操作人员应当具备检验检疫相关的专业知识,拥有本职业要求的相关操作技能[1]。
2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
中国国境幅员辽阔,很多地方因各种原因制约,检验检疫条件不足,因此生猪屠宰只能采取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办法。由动物检疫防疫部门统一对屠宰场屠宰的生猪实行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对检疫合格的猪肉出具检验检疫证明,对合格猪肉产品加盖统一使用的验讫标记。
2.1 宰前检疫流程
宰前对生猪进行检疫,可以保证生猪质量、肉品质量安全,可以做到好坏隔离。宰前检疫一般在屠宰前12~24 h前开展。生猪宰前的检疫主要是检验检疫人员凭借感官检查为主,必要时则进行快速筛查进行检疫[2]。宰前检疫流程:进场检查-查证验牌-临床检查-消毒工作-瘦肉精检测-宰前结果处理。
生猪进场检查过程:进场检查首先检查生猪的铭牌,了解生猪来源。对于来源不明的生猪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1.1 群体检查法 对群体生猪进行静态、动态观察和饮食状态观察,静态观察生猪精神头,站立姿势和卧睡姿势,查看生猪呼吸状态以及毛色外貌等,动态观察生猪的运动状态,如爬坡、跳跃以及头、颈、腰、背、四肢运动情况;饮食状态观察则是查看生猪进食是否良好,咀嚼是否有力,吞咽和粪便是否有病状等情况。
2.1.2 个体检查法 就对单个生猪进行细致检查,一般是针对有问题或者怀疑对象的检查,或者抽检,通过看毛色、精神头、皮肤、可视黏膜、天然孔、鼻子、呼吸和排泄物。听,则是听其叫声、咳嗽声、呼吸声和胃肠蠕动声音;摸,就是摸其郃下、胸前、腹下、四肢等处是否有肿块、硬结等,检,主要是检查体温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叩,就是检查心肺肝肠等声音,一般是拍打其身体部位听声音。
2.1.3 快速筛查法 一般是通过抽检生猪尿液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数据来进行筛查。
2.2 宰前结果处理办法
经过上述宰前检验后的生猪,根据检验结果做出处理,按照相关流程办法分别作出准宰、禁宰、急宰和待宰处理。
检验健康合格的生猪,作出准宰处理;发现出现恶性传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猪瘟、蓝耳病、恶性水肿、气肿等,一律禁止屠宰,并根据相关条例及时销毁处理;对于一些无碍肉食的病猪,可以作急宰处理。对于一些患有一般性传染病且可以治愈的生猪,或疑似未确诊的生猪,可作缓宰处理[3]。
2.3 宰后检疫流程
宰后检疫是食品卫生监督和品质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一般检验方法以病理解剖学和器官病理学检查为主,要求检验人员技术熟练,判断准确,宰后检疫的操作要领是有宰必检,不可遗漏,同步检验,统一编号,保持完整,安全健康。
2.3.1 视检 依靠眼睛看猪肉的状态,判断猪肉是否存在一些病理特征。
2.3.2 剖检 借助解剖器械,剖开猪肉、内脏是否有病变组织。
2.3.3 触检 用手触摸猪肉表面,凭触摸感觉判定猪肉优劣。
2.3.4 嗅检 用鼻子闻猪肉气味,判断是否有农药残留,是否有骚味。
2.3.5 实验室诊断 一般是检测猪肉中的检验菌落总数、廋肉精、黄疸、肉中水分含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肉新鲜度等,根据检测数据给出检测结果。
2.4 宰后检疫处理
2.4.1 合格产品处理 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猪肉可以加盖检疫合格红章,对合格肉品出具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单。
2.4.2 不合格产品处理 对放血不全的猪肉、白肌病肉、黄疸病肉和其他出现异常猪肉,均按相关条例规范处理。处理办法一般采用高温、割修或者全部化制或者销毁等。
宰后检验检疫结束后填写结果记录备查。
3 小结
生猪屠宰过程的检疫检验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食用猪肉的一道安全屏障,避免有害病源通过猪肉食品传播给人民群众,也是中国实行放心肉工程一个重要举措,因此马虎大意不得,警钟时刻悬挂。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和结果处理要求相关操作人员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细致进行检验检疫,护卫好人民群众的食品健康安全,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袁麗雄.关于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几点思考[J].兽医导刊,2016(10):40.
[2] 杨志宏.对生猪屠宰检疫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2):178.
[3] 赵继栓.浅谈生猪宰后检疫和结果处理[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