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这味药

2017-06-29 20:58黑麦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黄磊泡面食堂

黑麦

美食片是一种“药”,有的治愈,有的致郁。

中国版的深夜“广告食堂”

《深夜食堂》最早是安倍夜郎的一部漫画,讲的是在车水马龙的东京新宿的一条小巷里,有家小饭屋,欧吉桑老板把他的营业时间设定为午夜12点到次日清晨7点。这个看起来50来岁的老板,也是店里唯一的员工,他亲自下厨,亲自上菜、倒酒,偶尔和客人闲聊几句,虽然讲话不多,但是一张口总能戳中人心。他的左脸上有一道划过眼睛的刀疤,这使他看起来饱经沧桑,却又不缺乏故事,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来历,想必他也不会讲。

日本电影版《深夜食堂》剧照(2014)

这个名为“深夜食堂”的居酒屋,是店老板的整个世界,也是食客的心灵舞台,在这里,每个人都愿意和陌生人讲出自己的故事。大叔做的菜都很家常、简单,也很细心,眼神似乎可以穿透食物,也看穿食客的心思。居酒屋的菜单有限,豚汁套餐,每位客人限点三杯酒。人们通常只按自己的喜好随意点些酒菜,老板就按客人的要求,利用现有食材做出来。这里的客人很杂,有富人和穷人,辛勤的办公室职员、课长,有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混迹新宿歌舞伎町的帮派成员,有脱衣舞娘甚至AV演员,有红不起来的歌手,也有小商业经营者……这些不同的职业组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形态,看似不同的身份,却有着相似的平凡人生、孤独和情感,当他们坐在食物面前,每个人都变得平等起来……

上周,步深受欢迎的日版同名剧集的后尘,黄磊领衔主演的中国版电视剧《深夜食堂》也上映了。几天后,这部剧刷新了“豆瓣”有史以来最差的影视剧评分纪录,截至发稿前,7万用户给出了2.4的低分(最低分2分),将近九成给出了一颗星(2分)。作为投资公司股东的黄磊,先后在2015、2016年投资了两部日本热门影视剧的翻拍,却都成绩不佳,特别是这部《深夜食堂》。

在网上,关于《深夜食堂》的评价,使电视剧陷入了一场关于“文化正义”的战争。一方面有人认为电视剧还可以,而大多数人觉得,黄磊版既想搭大IP的顺风车,又想封住“原版粉”。这种几乎是懒惰的翻拍方式,没有将故事做成中国版的深夜饮食,脱离了中国民间的饮食习惯,又没有描写平凡的故事,创作者喜欢将人物拔高到一种境界,对于小人物描写的不屑、不齿流露闲笔,像是一种对细节的怠慢,而这恰恰是日本影视剧中衬托人设最重要的组成。

对于美食片,几乎全世界的观众都有一种“借食物比喻人生”的观看标准。9年前开播的日版《深夜食堂》更是美食片中的经典,其讲故事的方式也成为一种主流的情感观,一些观众甚至对剧中的菜品都了如指掌。因此,在中版《深夜食堂》上映后,激怒的首先是一群栖息在豆瓣上的观剧精英。

那么黄磊版的《深夜食堂》到底有什么问题呢?影评的意见大多集中在三点:广告植入、抄袭和演技差。“茶泡饭三姐妹”变成“泡面三姐妹”恰不是因为国情,而是因为频繁的广告植入。根据中国消费网显示,泡面行业在中国的销售已经连续5年下跌,在美食剧成为一种热门,送餐变得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很多人已经远离了对泡面的热忱。当然,在剧中,让人抓狂的不只是三位女生对于泡面的高涨热情,而是老坛酸菜的反复植入,最终成为引爆骂战的导火索。

有人统计了,《深夜食堂》前4集出现的品牌已达19个,为了与美食剧调性保持一致,快消品占据了大多数,其中包括烧水壶、泡面、可乐、啤酒、保险塑料袋等。为了刻画人物身份,《深夜食堂》也将商业机构与人物相结合,在40集的体量中反复插入19个品牌的广告植入和口播,难怪有人将其称为“广告食堂”。而反观欧美商业电影,广告植入也不在少数,例如《变形金刚》、《黑衣人》、“007”系列等,在《机械公敌》中,男主角的植入不但没有给观众带来不适应感,匡威鞋和跑车本身具备的质感和文化符号,反而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元素。

或许中国版《深夜食堂》的制片方认为买了版权,就不会有抄袭之嫌。然而这恰恰不是“东施效颦”最好的理由。在剧中,黄磊也穿上了日本传统料理人的制服,印上了刀疤,在与日剧格局几乎相似的置景中表演。为了试图保持那种“匠人的尊严感”,从手起刀落,切菜、摆盘,演员和摄像都模拟了原版,然而这空洞的模仿仍给人一种不精致的感觉,粗糙的做法让人觉得缺乏诚意。金承佑、南太铉主演的韩国版《深夜食堂》虽基本按照日劇原版的感觉走,但在饮食上做了调整,例如中版里面成为众矢之的的“首集红香肠”,韩国人索性改成了本土的煎年糕。

虽说中、日、韩三国民众对于彼此的食物相对接受,但是对于深夜入胃的吃食,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最熟悉的味道,聊以慰藉黑夜的漫长。

那些日本的美食片

日本的美食片为什么那么好看呢?《海鸥食堂》讲的是三个性格与年纪各异的日本女性,在遥远的芬兰以最质朴的食物拉近当地人的心;《南极料理人》讲的是7位科考队员在南极枯燥的生活中,把吃看成最大的乐趣;《孤独的美食家》男主角五郎,借工作之便在出差地周边的美食店驻足,自由享用各种食物;《有问题的餐厅》说的是几位女性为了对抗社会的大男子主义,一同开餐厅的故事;《三星营养午餐》讲述了烹饪小天才在一档制作营养午餐的电视节目中,决心把午餐也做成米其林三星水准;《小森林》则让女主回归自然,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躁,参与村民的劳动,用双手打造渺小却舒适的生活……

拿到《深夜食堂》的日本漫画,几乎从哪一页都能轻松看进去,这是食物的某种魅力,似乎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其实,作者安倍夜郎也无非是端出些例如芋头炖乌贼、凉面、猪肝炒韭菜、奶油炖菜、烤饭团、青椒镶肉、洋葱圈、果醋茄子炒五花肉、冷豆腐洋葱丝……这样的大众食物。

日本电影版《深夜食堂》剧照(2014)

说实话,这家餐厅也“很不现实”。即便是在日本,其中的有些菜品,几乎都很难在那些年轻人愿意去的居酒屋里找到,因为它土、过时,显不出厨人的技术,更显不出餐厅的高档,卖不上价钱,不能带给所有食客味蕾上的刺激,它们甚至不是一种“高尚阶级”愿意点来果腹的食物。然而正是因为处于这种“非现实”的餐厅,正是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物被用心烹制,摆在一个粗陶器皿中,它竟然也能散发出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它开启的不只是食客的味蕾,也是一个人深埋的回忆,一个人的情感。可以说漫画《深夜食堂》,就像个告解室。在这里人和食物都不分阶级,每个人在食物面前都如此的平等,丝毫不会为某一道菜、某一种记忆,感到羞愧。

漫画《深夜食堂》最动人的部分,是作者与美食家饭岛奈美的对话,他们不觉得自己是“美食艺术家”,甚至对这些称谓感到好笑。谈及记忆与人生,饭岛奈美说,之所以投身美食,只因为当年她曾为暗恋的男生每天做便当表达心意,坚持了很多年后,男生并没有接受她的感情,而是鼓励她成为专业的料理人。

日版电视剧的男主演小林薰也说过,《深夜食堂》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借着美食说人心。人们对味道的记忆甚至好感都停留在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之上。作为京都人的他,在童年和成长的记忆里,生的青花鱼蘸上醋,和饭团捏在一起吃的寿司,就是他的最爱,至今未变。他面对这个食物时,就好像回到当年在京都,那个3岁的自己。

经历过战后的贫困,在如今四五十岁左右的日本人记忆中,那些熟悉的家常味道,不是鱼肉,而是肉的边角料;不是精贵的菜和水果,而是腌菜拌米饭的香味。薄薄的三明治、素然无味的面条、清淡的饭团、捞不起菜碎的清汤、偶然入口的奶香气味,却也散发着生活之趣和希望。夜郎笔下这些朴素的料理,似乎能唤起日本一代人的记忆,像是在物质匮乏的贫穷时期,随便凑几道食材临时做的饭,尽管它早已不是那些人的日常饮食,可是每闻到那种旧时的饭香,一些记忆就会涌上心头。

《深夜食堂》中的饭食并非出自小林薰之手,饭岛奈美是幕后真正的操刀者。在她的《深夜食堂,嚴选之味》一书中,详细列出了这些来自民间的、鲜有复杂工序的美味教程。直到今天,奈美仍认为那是日本人的“家庭之光”,给平凡的食物“平添光环”是主妇们的技能。当孩子们打开母亲为他们做的午餐便当,可能已经没有了几十年前的兴奋感,但是那些偶尔分享食物的小日子所带来的欢愉,仍旧会是他们未来的回忆。

如今,美食片是很多城市人的下饭“佐料”,有时也是治愈的良药。精致的视觉感受,恰到好处的温情和小幽默,使它正在成为一种精神陪伴。在《美食总动员》中有这样一段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伟大的美食家,但是真正的美食家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地方。这或许才是人们从观看美食片中需要获得的。

(实习生糊糊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黄磊泡面食堂
谁没有在晚上吃过泡面呢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冷水泡面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黄磊:我的“麻烦”来得刚刚好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