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宏
5月5日,又一家以企业社会责任(CSR)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组织成立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委员会。这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CSR平台,旨在促进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外资企业之间以及与各利益相关群体的沟通与合作。外资企业CSR委员会特别强调,这是一个企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运营的组织。
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类似的组织不少,比如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事会、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智库、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智库、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上海外企社会责任经理人俱乐部等等。此外,伴随微信的群组功能,以社会责任为主要交流內容的群组逐步增加,其中代表性的群组有北京的“ABA爱吧”“金蜜蜂朋友圈”,上海的CSR WE CAN,还有广州、成都等企业社会责任活跃的区域都有本地的微信群组。而就社会责任中某些议题的群组更是不胜枚数。
这类或依托某一机构、某一区域、某一群体建立的组织,有的相对松散,有的相对严密,但都汇聚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早在2015年底,我们在总结当年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特征及2016年发展趋势时,就曾经提出,由这类组织或群组创建的“场景”,将总体上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深入发展,而这种“场景”便是社会责任中的社群文化。
社群文化,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上述这些组织/群组就是相关企业、专业机构及利益相关方在社会责任领域内的互动关系,目的是聚集力量、交流信息、寻求共识,并争取尽可能一致的行动,促进自身和整体社会责任发展。
社会责任的社群文化发展,让CSR同仁找到更多信息资源,找到更多志同道合者,同时也创建了很多交流和行动的场景:和以往独立思考和有限交流相比,在社群中能够就某一话题开展多视角的交流,丰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和以往单独行动相比,在社群中能够形成在共同兴趣下的资源共享和跨界合作。
尽管益处多多,社会责任的社群文化发展还是面临很多挑战。如果机制严密,虽然有利于一些行动推进,但会失去社群文化的活力;而如果过于松散,则会更多停留在意识层面上的讨论,缺少行动力。如果不能有效协调严密和松散的关系,社群文化发展将受到限制,这也是很多组织或群组刚开始热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冷清下来的原因。
我们认为,社会责任发展需要社群文化的繁荣,理想中的社群文化当是有先导者/先导机构的组织和引导,推动社群内的充分交流,并寻求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并迅速转化为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