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研究

2017-06-29 11:26:40袁茏岳坤前朱悦张晓松吴佳妮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山地群落贵州

袁茏,岳坤前,朱悦,张晓松,吴佳妮

(1.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550002;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群落生态学视角下的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研究

袁茏1,岳坤前2,朱悦3,张晓松1,吴佳妮1

(1.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550002;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贵州是一个岩溶化的高原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山地的封闭性形成了类似岛屿的生境,这为山地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态文化空间。从群落生态学的视角上看,贵州山地旅游群落存在三大问题:1)旅游群落生产力相对较低;2)地区旅游群落生产力差异大;3)旅游群落生态系统服务急需提升。因此,打造高品质山地旅游群落、丰富地区山地旅游群落要素体系、优化山地旅游群落生态系统服务成为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关键。

群落生态学;山地旅游;贵州

一、引言

全球75%的国家拥有山地,山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山地作为地表隆起区,与平原相比,却是经济洼地区。世界上绝大部分山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16年国际山地旅游减贫宣言》指出:“山地旅游是以山地环境为主要载体,以山地景观、动植物资源、山地气候、山地居民适应山地环境形成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和传统人文为主要资源,以山地运动、探险、科考、健康、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主要形式的人类现代旅游活动。”[1]山地生态系统脆弱,蕴藏着丰富的物种基因与文化密码,山地旅游的发展应在保护山地自然与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负责任的旅游开发,促进山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生态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备受学界关注,其理论与方法对其他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诞生了诸如企业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等一系列与生态有关的学说[2-7]。从词源学角度看,“Ecology”一词源自希腊文,由“oikos”和“logos”两个词根演变而来,“oikos”表示“家庭”、“住所”或“栖息地”之意,“logos”则为“研究”或“学问”的意思。由此可知,生态学(eology)是研究生物住所的科学[8]。尽管“Ecology”来自希腊文,但希腊人并未创造出“Ecology”一词,而由近代德国生物学家厄尔斯特·赫克尔(Ernst Haeckel)率先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对自然环境、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8]。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作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概念由瑞士学者Schröter于1902年首次提出。Schröter认为,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9]。

生物群落(community)作为一定空间内生活在一起的各种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集合体[10],具有独特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162,954.48 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多样化的山地组合为打造多样化的山地旅游产品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地理空间。山地旅游中的产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如同“生物群落”一样在产品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产品与产品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以群落生态的视角研究和推进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旅游群落认知

“群落”(Community)滥觞于植物生态的研究。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E.Waring在其《植物生态学》一书中的定义为:一定的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11]。参照这一说法,旅游群落则是在物质地理空间中由一定数量的旅游要素部门所建构的有机集合体,具有独特的群落生态特征。

(一)旅游群落具有数量性

旅游要素部门类似于生物群落中的“种”,每一个旅游群落均由一定生产要素部门和非生产要素部门所构成。生产要素即传统的“行、游、住、食、购、娱”基础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等发展要素,而非生产要素则是指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所构建的地域空间。旅游要素的不同组成是区别不同旅游群落的第一特征,一个旅游群落中要素的多寡和要素规模则成为度量旅游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二)旅游群落具有关系性

在旅游群落演替中,从种间关系上看,哪些要素能够组合在一起构成旅游群落取决于三大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拥有适合具体旅游要素发展的环境;二是旅游要素内部关系要和谐;三是旅游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这反应在旅游群落的建筑风貌与空间布局上。从群间关系上看,主要表现为旅游地与旅游地的空间关系。不同旅游地群落拥有不同的生态位(niche)。周仁爱、陈俊鸿与陈绍愿(2005)将这种生态位定义为旅游地个体在旅游地群落中的地位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因生态位的差异和重叠使得旅游地个体之间形成了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等不同类型的复杂空间关系[12]。

(三)旅游群落具有动态性

20世纪60年代,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1963)在研究欧洲旅游发展时发现,旅游地都经历了“发展、成长与衰落”这样一个相对一致的演进过程。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在《旅游地生命周期》一文中提出了旅游地要经过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止、衰落或者复苏6个阶段[13]。旅游群落强调了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有机生命体特征,它也必然遵循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进行系统演替。

(四)旅游群落具有边界性

旅游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空间上诞生,具有地域生产综合体与产业集群的某些特征,如在某一海滨度假区,可能是一座或多种类型酒店加一个海湾组合而成,而在山区,一个村寨的若干民宿和一片田园则就可能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海湾、田园与村寨都有明显的边界,这种边界大到一个旅游地,小到某一座乡村旅馆、酒店或者一座简单的旅游服务设施。

(五)旅游群落具有非等同性

在一个旅游群落中,有些要素对旅游群落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具有较大的贡献,成为吸引游客或者旅游地能否形成的关键,而有些要素却相对次要。于是,在旅游群落要素中便产生了优势要素、建群要素、伴生要素和偶见或罕见要素。优势要素是在某一旅游群落中要素生产部门最多,生态作用最大的部门;建群要素是在优势要素中实力最雄厚的旅游生产部门,具有行业引领作用。伴生要素是旅游群落中的常见种,它与优势要素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如在一个大型旅游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乡村旅馆等。偶见要素或罕见要素是那些在旅游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要素,数量较为稀少,但往往可以成为一个旅游地的亮点和吸引点。

三、贵州山地旅游群落实证

(一)贵州山地旅游群落形成条件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北联四川和重庆、南毗广西、东临湖南、西接云南,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属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东部边缘的一部分。全省国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是中国南方岩溶发育较为完美的典型地区之一,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全省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6个地级市,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7个县级市和79个县(区、特区),2015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 529.5万人[14]。总体上看,贵州山地旅游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重点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1.山地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空间丰富。贵州可谓是山的王国,全省海拔从147.8 m上升到2 900.6 m,海拔高差达2 752.8 m。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乌蒙山、苗岭、大娄山和武陵山四大山脉分别横亘在西部、中部、北部和东部,建构起黔西高原山地、黔西南山原丘陵、黔中山原丘陵、黔南山地、黔北山地和黔东南低山丘陵6个地形区[15]。全省山地和丘陵面积162,954.48 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耕地稀少、山高水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正是独特的“山地”特征,贵州保留了丰富多样的活态文化与文明遗产,这些文化与山地相共生,形成了类似“岛屿”的山地生态文化空间。山与水、树与屋、人与景、气候与生态等形成了独特的山区文化地景,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休闲与度假空间,亦为山地旅游群落的形成提供了绝佳条件。

2.旅游客源市场时空距离进一步缩小。目前,贵州高速公路突破5 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通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已开通了贵广高铁和沪昆高铁。未来一段时期,在建渝黔高铁、成贵高铁和黔桂高铁开通后,贵州将从东南西北全面融入全国7小时高铁经济圈,客源覆盖大半个中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国内三大客源市场时空距离由原来的陆路20余小时缩短至4~10小时。交通的革命性突破,为山地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具有促进旅游群落形成的政策环境。旅游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2013年4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并于当年的10月1日起施行。旅游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和治旅的新阶段。2016年,在天津梅江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概念,进一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贵州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贵州山地旅游发展的方针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规划和地方旅游标准体系,为山地旅游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行动指南。经过30年的发展,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旅游发展经验,培育了一批旅游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201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大旅游与大数据、大生态作为“三块长板”,大力发展山地旅游业,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建设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共识。

(二)贵州山地旅游群落生态问题

贵州多样化的旅游资源、政策与社会环境为旅游地群落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关系提供了重要保障,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贵州旅游接待总人次从2010年的12郯913.02万人次增加到37郯60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郯061.23亿元增加到3郯512.82亿元(详见表1),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3.83%和27.05%。在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上,贵州提出了建设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的目标[16]。省内各旅游地群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协同进化型竞争,如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之间大致以这种竞争关系为主。同时,该旅游群落中的共生关系也较为明显,它们之间已具有很好的互利共生关系。但从整体上看,贵州山地旅游群落生态还存在着三大问题。

1.旅游群落生产力相对较低。旅游群落生产力是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生产部门利用旅游资源所创造的产值,表现为单位国土面积的旅游产出。计算公式为:P=T/S。其中,P表示单位国土面积的旅游产出(单位:万元/km2),T表示旅游地的旅游总收入(万元),S表示旅游地国土面积(km2)。根据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的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省共普查旅游单体的82郯679处,新发现旅游单体51郯626处,占普查旅游单体总数的62.44%。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2郯689处,占普查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3.25%[17],但是这些资源的价值尚未得以充分发挥。根据旅游群落生产力计算公式,2015年,贵州省为199万元/km2,在全国排名第17位,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仅相当于上海市的3.72%、浙江省的29.47%(详见表2)。

2.地区旅游群落生产力地区差异大。2015年贵州全省10个市(州、新区)单位国土面积旅游产出中,贵阳市旅游群落生产力最高,达1郯295万元/km2,贵安新区最低,为24万元/km2,相当于贵阳市的1.85%(详见表3)。尽管如此,贵安新区作为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不久的国家级新区,虽然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后劲较强。整体上看,10个市(州、新区)的单位国土面积的平均产值为265万元/km2,标准差为357万元/km2。

表12010 ~2015年贵州省旅游接待统计

表22015 年全国31个省(市、区)单位国土面积旅游产值

表32015 年贵州省10个市(州、区)单位国土面积旅游产值

3.旅游群落生态系统服务急需提升。旅游群落为人们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系统服务。同时,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章家恩(2005)认为,旅游生态系统服务由生产、生活、生态、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5个方面构成[18],从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旅游群落生态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国际游客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是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标。从表1近年来贵州全省的客源结构来看,国内客源比重一直占99%以上。2010~2015年,全省国际游客接待量从2010年的50.01万人次2015年的94.09万人次,年均增长13.47%,与全省同期旅游接待人次年均增长率(23.83%)相比,低了10.36个百分点,国际游客比重从2010年的4‰减少到了3‰。此外,一些地区因山地旅游开发缺乏差异化,形式雷同,各自为政,相互排挤,存在着群落互相抑制的现象。少数地区为了增加旅游收益,将一些粗制滥造的旅游产品捆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进行销售,一度产生了群落内部严重的“寄生”问题。

(三)贵州山地旅游群落发展策略

1.打造高品质山地旅游群落。充分发挥多元化的立体山地生态人文空间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积极引入山地旅游新业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通过旅游要素创新组合,形成与地方自然和人文生态高度契合的特色旅游群落。主要包括:1)变交通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依托快速交通体系,打造慢行交通产品,集索道、观光火车、营地、低空飞行等为一体,形成“快旅慢游”的创新型山地旅游交通体系;2)打造一流的住宿产品,形成由精品酒店、主题酒店、星级酒店、精致民宿、乡村旅馆等多元化的山地住宿体系;3)做精旅游餐饮,打造“舌尖上的贵州”,形成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的山地美食品牌体系;4)做特旅游商品,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创”为手段,形成由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和山地大健康农副土特产品为支撑的旅游商品体系;5)做靓景区,按照“地脉”守生态,“文脉”造特质,“人脉”出发展的基本思路,创新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形成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山地旅游产品体系。

2.丰富地区山地旅游群落要素体系。从群落生态的角度上看,群落的物种组成情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群落的性质,而且群落物种的多寡直接影响着群落生产力大小。如前所述,优势要素、建群要素对旅游群落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应加大对旅游弱小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弱小地区集中全力打造一流的知名旅游产品,以此促进旅游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形成要素丰富多样的旅游群落,成为引领地区发展的龙头与旗舰。同时,推进山地衍生业态发展与衍生产品开发,形成与优势要素相互补充的伴生要素体系。创新山地旅游发展要素,构建和打造偶见要素和罕见要素,增强地区旅游吸引力。

3.优化山地旅游群落生态系统服务。旅游作为人们离开居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居住地的一种特殊经历,涉及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的完成与实现都需要相应的旅游要素去服务。旅游群落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开展的,需要每一个要素的和谐共生才能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较好的环境。然而,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还承载着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根本任务,承担着从旅游脱贫→旅游致富→旅游全面小康→旅游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这就决定着贵州山地旅游群落生态系统服务的多功能性。因此,在全省山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成为全省山地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必须优化山地旅游群落的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生态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和科学研究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山地旅游群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四、结语

从群落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和看待山地旅游的发展,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山地旅游要素的系统性和有机性进行了阐释。山地旅游各要素并不是一个“无生命”的独立个体,而是像组成生物群落的物种或种群一样,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山地旅游的发展。山地旅游群落要素均拥有各自的生态位,因其生态位的重叠而产生了彼此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对旅游客源和旅游资源的争夺上。因此,研究山地旅游群落中要素生态位,如何采用适当的生态位分离促进旅游要素和旅游地的和谐应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旅游业作为一个创意无限的产业,尽管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山地旅游的崛起要靠一流的服务、运营、管理与创意,而旅游资源仅仅为其提供了可能。此外,山地旅游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慎言“开发”,需要在保育的前提下,遵循“少就是多”的原则,构建良好的山地旅游群落,全面提高群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产力,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1]国际山地旅游联盟.2016年国际山地旅游减贫宣言[EB/OL].(2016-09-23)[2017-03-22].http://gz.people.com.cn/n2/2016/0923/c194827-29051087.html.

[2]梁俊国,胡运权,张庆普.论企业生态经济系统[J].1998(1):20-22.

[3]惠兴杰,李晓慧,罗国峰,等.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及其关键要素——基于企业生态理论[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2):100-103.

[4]孟科学,雷鹏飞.企业生态创新的组织场域、组织退耦与环境政策启示[J].经济学家,2017(2):43-49.

[5]张晶.产业生态系统定性与定量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6,32(12):65-68.

[6]张建忠,郜学敏,刘家明.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及其机制分析——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7):203-207.

[7]翟慧敏.生态人类学视阈下的“文化生态”及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1):78-84.

[8]Eugene P.Odum,Gary W.Barrett.生态学基础(第五版)[M].陆健健,王伟,王天慧,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李振基,陈圣宾.群落生态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10]李振基,陈小鳞,郑海雷.生态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1]孙振钧,王冲.基础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2]周仁爱,陈俊鸿,陈绍愿.旅游地群落:区域旅游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79-82.

[13]阎友兵.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辨析[J].旅游学刊,2001,16(6):31-33.

[14]贵州省发展研究中心.历史沿革[EB/OL].(2016-07-15)[2017-03-26].http://www.gzgov.gov.cn/dcgz/gzgk/lsyg/201506/ t20150625_160166.html.

[15]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图集[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2005.

[16]人民网.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兴义召开[EB/OL].(2015-10-10)[2017-03-22].http://travel.people.com.cn/n/2015/1010/ c41570-27682262.html.

[17]王瑜,张鹤林.多彩贵州的地质表达[EB/OL].(2017-01-24)[2017-03-22].http://www.gtzyb.com/dizhilvyou/20170124_102835.shtml.

[18]章家恩.旅游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A Study on the Mountainou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i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cology

YUAN Long1,YUE Kun-qian2,ZHU Yue3,ZHANG Xiao-song1,WU Jia-ni1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Cultural Tourism i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2.Guizhou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Station,Guiyang,Guizhou 550002;3.School of Geography&Environmental Science i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01)

Guizhou,with karst plateau mountain area,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seal of the mountains shape the habitat which is similar with island,it provides diversified ecological culture spa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ecology,Guizhou mountain tourism community has 3 problems:1)Tourism community productivity is relatively low;2)The productivity has pretty difference in Regional tourism community;3)The ecosystem service of the tourism community is badly in need.Therefore,the key points to solve these 3 problems are creating high quality of mountain tourism community,enriching elements system of regional mountain tourism community,optimizing ecosystem service of mountain tourism community.

synecology;moutainous tourism;Guizhou

F592

A

1671-9743(2017)04-0043-05

2017-03-31

教育部规划课题“贵州山地旅游背景下旅游本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研究”(FIB15043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关岭三叠纪古生物遗产保护与特色文化应用示范”(2015BAK03B05);贵州省省级本科建设工程项目“贵州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人才创新创业培训中心”(2015DC03)。

袁茏,1983年生,男,贵州织金人,讲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区域旅游规划。

猜你喜欢
山地群落贵州
山地草甸
青海草业(2022年2期)2022-07-23 09:34:58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54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山地之美——雨补鲁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