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那些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唐诗人(八)
□木匠
前文,我们讲到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等人率军,兵分六路,向经常袭扰大唐边地的吐谷浑(也称吐浑,一个由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草原国家。鲜卑族慕容氏原在辽东。西晋末,慕容部首领涉归去世后,其长子慕容吐谷浑在与其弟慕容争夺慕容部首领的斗争中失利,愤而率部西迁,来到今青海湖一带。后经连年征战,控制了今青海大部、甘南和四川西北一些地区,创建了国家,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则称之为阿柴虏。其孙叶延,始以其祖名为国名和族名)发起了进攻。
唐军大胜,吐谷浑可汗伏允兵败自杀。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了一首长诗《吐谷浑》,记述了唐军这次出击吐谷浑的情况。除此之外,王昌龄也创作了一首和这场仗有关的七绝——《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的《从军行》一共有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这首诗写得十分巧妙。如果换作别人,大约会直接去写两军交战的情况,而王昌龄却把目光投向了一支正往前线赶的部队: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尽管天气情况不好——刮着大风,这支部队还在沙漠中辛苦地赶路。因为风大,只能将红旗半卷,以减少阻力。狂风吹起漫天的黄沙,把明亮的日光都挡住了。这时,前方传来消息:前军已于昨天晚上,在洮河北岸,和敌军交上了手,并已大获全胜,还活捉了敌方的首领。士兵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喜悦心情,虽然诗人没写,但已跃然纸上。古人论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想来就是这种情况吧。
吐谷浑的老可汗伏允一死,其子便成了吐谷浑的新可汗。他登上汗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使者到长安,向唐太宗请和,太宗皇帝同意罢兵,还封了慕容顺为西平郡王。
然而,慕容顺很快又被心怀叵测的族人杀害,太宗皇帝接到边报,立即派大将侯君集领兵前去平叛。叛乱平息后,又帮慕容顺的儿子诺曷钵登上了汗位,并封了他为河源郡王。
这位年轻的可汗感念大唐的恩德,于贞元十三年(公元639年)亲到长安,拜见了太宗皇帝。唐太宗看他气宇轩昂,态度恭顺,一表人材,顿时心生喜爱,出于长治久安的考虑,还把女儿弘化公主嫁给了他。诺曷钵千恩万谢地带着公主回到了吐谷浑。在今青海湖北岸,有一“黑城子”,据说就是当年诺曷钵为弘化公主修建的宫殿遗址。
吐谷浑本来没有城池,逐水草而居,自从大唐公主来了以后,开始有了定居点。唐太宗去世后,朝廷还刻了诺曷钵的石像立于昭陵之下。这在当时,是给予为维护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做出巨大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的极高荣誉。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了。次年,对大唐十分友好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也就是娶了文成公主的那位吐蕃王)也去世了。他活着的时候,吐蕃和唐朝的关系一向友好,边境地区长年无战事,由是之故,连接内地与西域的“河西走廊”一直都能保持畅通无阻。
但松赞干布一死,吐蕃的大权就落在了大论禄东赞(大论是吐蕃的官职,相当于宰相)的手中,吐蕃开始向四面扩张,与唐友好的国策也发生了逆转。首当其冲的是夹在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吐谷浑。龙朔三年(663),禄东赞率兵攻陷了吐谷浑的都城伏俟城(今已不存,有考古学家说今青海湖以西7公里处的一个土丘,就是当年的伏俟城的故址)。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一千帐族人(大约就是一千家吧)逃到了凉州。
此后,吐蕃又吞并不少西域的小国和大唐的属地。在此期间,大唐名将薛仁贵曾率五万人马进击吐蕃,并欲援送诺曷钵回到故地,恢复吐谷浑国,结果不幸兵败大非川。是役过后,吐蕃军长驱直入,控制了陇右地区,不仅切断了大唐与西域的联系,甚至一度占领了长安。有人说王昌龄《从军行》的第一首,就是写给当时与吐蕃军作战的唐军将士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中“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弘化公主病逝于凉州,弘化公主墓在今武威城南20公里的南营乡青嘴喇嘛湾,不过现在当地人已很少知道这里曾有过这样一座大唐公主墓了。
大唐再次恢复对陇右地区的控制,已是在天宝年间,为防止吐蕃的入侵,同时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朝廷在凉州和鄯州设立了河西和陇右节度使。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河西节度使兼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收复了久陷吐蕃的“河西九曲”。当时,诗人高适就在哥舒翰的幕府当中任职。当唐军收复“河西九曲”时,诗人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一连写了三首五言古诗。
一首是《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作》(节选):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
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
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
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首《九曲词》,以示祝贺:
其一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其二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其三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十、只将诗思入凉州
一首是《塞下曲》(节选):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一首是《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节选):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
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
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飘飘方寓目,想象见深意。
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
……
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
款段苦不前,青冥信难致。
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不久,哥舒翰凭此战功,被朝廷封为了平西郡王,高适又写了三
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是指从兰州出发后,东起乌鞘岭,西到今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这段长一千二百公里,宽从几公里到一百公里不等的平坦地段。它的南边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边是龙首山和合黎山(也称北山)。在这条狭长的“走廊”上,由东向西,一路会经过凉州、甘州、肃州、安西几个大城市。
凉州,在唐代又称姑威,州治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天宝十年春天,诗人岑参在西域任职后东归长安,路经此地,曾在这里小住了一段时间,写了不少与凉州有关的诗篇。如:
《登凉州尹台寺》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尹台寺,为五胡十六国时,北凉王沮渠蒙逊送给尹夫人养老的一个院子。尹夫人是西凉王李皓的妻子,公元417年,李皓去世,其子李歆继承了王位,尊尹夫人为太后。李歆要攻打北凉,尹夫人谏止。李歆不听,结果亡国。
西凉亡后,北凉王沮渠蒙逊见到尹夫人,认为她很贤德,还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尹夫人的女儿为妻。
诗的第五句用了《列子》中的一个典故。薛谭,战国时人,善唱,曾从秦青学唱,未久,便以为自己已学会了秦青的全部本领。于是,他便去向秦青请行。秦青也没有挽留他。第二天,秦青在城郊为他饯行,在席上高歌了一曲,歌声振动林木,就连天上的白去都停了下来(成语“响遏行云”就是从这儿来的)。薛谭这才醒悟过来,自己比老师还差得太远,又主动要求留下来继续跟老师学习。
诗的最后两句用了晋人山简(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的儿子)的典故。山简守襄阳时,常到当地的名园高阳池饮酒作乐,每饮必醉,以至当地小儿常对着他拍手而歌:“山公出何许,径至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后人遂以“山公倒载”来形容酒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