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共享水平研究

2017-06-28 16:07:15何若淼李海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学仪器仪器服务

何若淼, 李海燕

(南方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提升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共享水平研究

何若淼, 李海燕

(南方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15)

共享平台作为提高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程度、使用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在网络化管理、绩效考核、服务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入分析了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运行现状和管理模式,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共享经验,提出广东省共享平台可通过整合省内现有各级平台资源、引入O2O模式或第三方运营团队等具体优化对策,提升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水平,充分发挥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作用。

大型科学仪器; 共享平台; 共享水平

大型科学仪器价值大、精度高[1],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是开展高水平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研究的必备条件。通过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的作用,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2]。

广东省作为创新大省,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强省、创新立省之路。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全面落实科技部《落实〈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实施推进方案》(国科发基〔2015〕199号)各项部署,2015年12月18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粤府函〔2015〕347号 ),加快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并在2016年11月2日印发《广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方案》,指导我省科技平台建设。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运行现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共享经验,提出提升广东省(下称我省)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共享水平的具体优化对策。

1 共享服务平台运行流程介绍以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介绍

目前我省已建设运行多个实验仪器共享平台,形成省—市—校级网络化共享体系。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的前身是广州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等单位共同筹资组建,于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服务。2011年,根据《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中关于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规定,为有效解决仪器综合利用效益不高、重复购置等问题,建立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为我省提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

该平台汇集我省大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3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4 156台(套),覆盖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石油能源等20余个领域,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在满足仪器单位的实验需求外,对外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率[3]。

1.2 运行流程

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主要由平台管委会、专家委员会、平台办公室、平台以及专业服务子平台组成。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设立平台管委会,作为平台组织管理的第一级机构;平台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行管理,承担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推进工作;管理平台以及各专业服务子平台提供具体共享服务。同时,设立平台专家委员会对平台决策、运行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见图1)。

图1 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组织架构

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供需双方通过平台进行合作,实现仪器共享。根据3者角色,共享平台运行主要流程如下:

(1) 服务单位申请加入共享平台,并根据平台要求报送单位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信息,包括仪器基本信息、性能信息、联系人及对外开放服务信息等。

(2) 共享平台审核仪器管理单位上报信息,在平台网站上展示仪器信息。

(3) 用户注册账户后,通过仪器分类、服务单位、应用领域检索、选择所需大型仪器,通过在线填写委托信息、致电平台工作人员申请使用仪器,或直接联系仪器负责人洽谈具体使用事宜。

(4) 用户于约定时间前往服务单位使用仪器并付费。完成服务后,用户登录账号仪器服务进行评价。

(5) 服务单位向平台登记、上报服务记录和服务数据。

(6) 平台办公室开展绩效考核与补贴申请工作,根据各单位已备案的大型科学仪器的数量及提供共享服务的工作量确定补贴金额。

1.3 当前存在问题

在当前共享需求不断增加、共享服务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仍停留在仪器信息发布的阶段[4],未充分开发在线预约、结算、考核等功能,存在网络化管理程度低、绩效考核低效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共享需求。

(1) 机器分布不均,仅少量机器可预约。我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备案的仪器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以常用分析仪器PCR仪为例,平台备案103台仪器信息,其中91台位于广州,占比88.35%,5台位于深圳,4台位于湛江,东莞、佛山、汕头分别共享1台。由于目前高校、科研院所是大型仪器资源共享主力军,导致大型科学仪器资源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院所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使得粤西、粤北等地区处于科研单位、仪器资源“双匮乏”的不利境地。在备案的103台PCR仪中,无1台仪器处于可预约的状态。这不仅仅是个例,平台共备案“分析仪器”2 730台,但仅有71台可预约,备案仪器数量与实际可预约使用仪器数量存在很极大差异。

(2) 网络化管理程度低,平台参与度低。目前,我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网络化管理程度较低,线上功能仅是展示仪器信息、用户提交使用申请、评价服务等,缺乏在线预约、结算、实时通信监控、数据统计等功能,未实现大型仪器共享的实时动态管理。在预约流程中,共享平台主要提供仪器检索及信息展示服务,用户在选择所需预约仪器后,通过在线填写委托信息、致电平台工作人员申请使用仪器,或直接联系仪器负责人进一步约定所需服务内容、仪器使用时间、费用等事宜。由于用户与仪器负责人的协商与仪器使用过程缺乏平台参与,容易产生争议并缺乏第三方协调解决机制。且服务完成后,服务单位向平台登记、上报服务记录和服务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审核、统计工作量大。

(3) 绩效考核时效性差,统计工作量大。我省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关于绩效考核的最新通知是发布于2015年7月24日的《关于开展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绩效考核与后补助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仪器单位在2015年9月30日前登记2013年完成的共享服务信息。仪器单位需核实本单位可申报后补助的仪器数量,在线填写付费凭证开具时间在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的共享服务信息,以及《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绩效考核与补助申报书》,最后提交纸质证明材料至平台管委会办公室审核。绩效考核需准备的材料复杂、程序繁冗,给平台和服务单位都带来巨大工作负担[5],效率低下。且每年登记的服务记录繁多,平台办公室仅能抽查部分服务的佐证材料,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一步影响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与导向性。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大型仪器共享使用的实时管理,减少人工上报登记、审核统计工作,实现大型仪器共享绩效考核常态化[6],建立“建设—运行—考核—建设—运行”的良性循环,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仪器所在实验室的评价中[7],进一步打破“私有化”占有大型仪器的现状。

(4) 缺乏大型科学仪器认定、准入与退出机制。目前我省主要从仪器价值方面对大型科学仪器进行认定,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属于大型科学仪器。但基于我省科技资源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仅从仪器价值界定共享范围有一定欠缺。应针对每个领域的具体情况以及新科学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深入发掘、开发大型仪器的功能[8],定期更新共享仪器目录,使之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要。并制定合理的共享准入与退出机制,为社会提供运行良好的机器,支持科技创新。

2 国外先进共享经验

发达国家较早进行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共享研究,在政府立法支持下,通过搭建具有专业特色、功能完善的共享平台,并建立严格设备培训制度,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

美国政府将“完全、开放、无偿”的资源共享政策作为联邦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韩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包括协同研究开发促进法、技术开发促进法、获得科学器材及共享的规定等。日本政府强调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制定相应的资源使用条例及政策,促进产学研各环节效益的提升。英国通过联合学会、研究团体、实验室等社会组织,构建具有共同学术规范、领域、方法、精神的科学共同体,促进科技进步。

NPL(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平台是英国国家计量公共检测研究和服务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研究、应用精确测量的标准与技术。NPL平台已有百年历史,在平台建设与功能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1) 开展咨询决策服务,促进成果转化。NPL对外提供商业服务已有百年经验,具有丰富的咨询以及项目管理经验,通过结合其对产业的了解与世界领先的研发技术,为企业提供商业解决方案。目前NPL已开展先进制造、测量方案、医疗、能源等领域的检测、咨询服务,为宾利汽车、AgPlus诊断、萨里卫星技术公司等知名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2) 发挥教育职能,培养高端人才。NPL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播计量知识。针对中小学学生,NPL根据学生的年级,设计含有计量知识的海报供学校下载,作为辅助教学工具。针对高层次的研究生,NPL与英国30余家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项目,实行 “双导师制” ,学生拥有就读大学以及NPL的2位导师共同指导完成博士项目。参与该项目的研究生可通过NPL获得与世界顶尖专家接触学习的机会,并可利用NPL的各项资源进行科研创新。NPL也可通过该项目吸纳高层次研究员,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3) 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平台技术发展。NPL重视技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国内、欧盟以及国际上多家研发、技术机构合作,如NPL目前共参与89项EMRP项目(欧盟计量联合研究项目),涉及能源、环境、医疗等6大领域,共同解决研究难题。

3 国内先进共享经验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1个国家级、7个区域级、30余个省级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基本形成了国家—区域—省市3级共享网络[9]。

3.1 开展区域合作共享

河北省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联盟,并随着京津冀协同加速发展,京津冀地区将共同建立范围更广、共享水平更高的环渤海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圈,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效率,加强区域间技术交流与合作。

3.2 完善平台功能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实验仪器、基地、专家、文献、机构5大项资源,着力打造“上海科技资源共享大数据中心”。该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仪器资源的共享程度,让公众参与监督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上海各区拥有的仪器、专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最近热门仪器服务”排行则通过“用户数”“订单数”“服务金额数”对仪器进行“共享指数”评分,鼓励单位开放仪器共享。仪器界面除展示基本信息外,还通过 “综合共享指数”“该型号仪器全市已采购总数”“上年对外服务(机时)”“2010年以来的对外服务金额”等指标向公众展示该仪器具体共享情况。

4 优化我省仪器平台共享服务策略

4.1 整合省内各级平台仪器资源,鼓励企业加入仪器共享行列

为丰富平台对外开放的仪器种类与数量、完善仪器分布,需整合现有各市级、校级平台上的仪器资源,并鼓励企业参与仪器共享,让当前仪器分布向“合理布局”转变[10]。

整合各级平台仪器资源,省级平台作为总控方,实现各级平台仪器间动态连接、信息交汇的实时同步管理功能,科研人员等仪器共享需求方可通过省级平台预约使用各级平台仪器资源,减少仪器搜寻成本。企业作为仪器共享新力军,不仅能够丰富共享仪器种类与数量,且可通过共享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减少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另外,应制定管理规定,要求入网仪器必须对外开放,提高现有仪器的可预约率,提高可预约仪器的真实数量。

4.2 引入O2O模式或第三方运营团队,提高平台网络化管理水平

仪器共享服务属于线上预约、线下体验模式,可引入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商业理念建设平台。《广东省人民政府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实施意见》提出“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重点措施,明确可引入第三方运营团队,共同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公益和商业服务平衡发展。

引入O2O模式以及第三方运营团队,结合物联网技术,重新定义、设计共享平台功能、优化流程,并丰富共享服务模式,实现在线预约、结算、实时动态管理等功能,缩短收款周期,保障设备更新、维护费用充足,提高平台网络化管理水平,提高平台运行效率。

4.3 实现大型仪器供需方双向评价,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服务评价主要是服务需求方对仪器管理方所提供服务的单向评价,缺乏仪器管理方对需求方的评价。建立大型仪器共享供需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双方进行信用记录与信用等级评定,并将其综合信用等级作为预约仪器、申购仪器的重要依据,约束双方共享行为,提高共享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4.4 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促进各方深度合作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汇聚实验仪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蕴含“人才、资本、信心、技术”等创新要素[11],平台在提高大型仪器的共享水平与使用率外,还应发挥更大的促进多方深度合作的作用。

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汇聚了高精尖人才、先进技术、大型实验仪器等高层次科技资源,企业作为先进技术、创新的需求者,且拥有生产经营经验,双方进行研发、成果转化等深度合作大有裨益。通过共同研发、咨询等深度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可发挥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并可提高实验、课题与实际产业情况的结合度,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也可通过研发合作进行技术创新,获得创新优势,以促进我省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保持国家、高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5 结语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共享模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十三五”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共享,为我省创建“创新强省”、科技长远发展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使用率、共享水平,则需明确定义共享平台角色,并根据平台定位设计运行机制,鼓励用户预约使用仪器、单位共享仪器,让大型科学仪器“活起来”,为我省科技发展服务。

References)

[1] 杜云翔,吴福根,刘贻新,等.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平台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299-303.

[2] 赵宏苏, 金传山, 宣自华, 等. 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培养创新医药科研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304-307.

[3] 梁宏.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5-8.

[4] 杨丽. 近10年来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研究进展与述评[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8):108.

[5] 张玮,罗晖.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6(1):52-55,78.

[6] 肖李鹏,汤光平. 国内外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分析及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75-278.

[7] 张文瑾,唐于渝,洪梅,等. 基于O2O模式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创新:以重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6(11):72-78.

[8] 张黎伟,周勇义. 高等学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激励政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234-237.

[9] 张琳霞,周宜君,胡吉成,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措施与成效[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0):135-138.

[10] 陈光,王海燕,梁洪力. 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分布与共享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4):24-37,45.

[11] 宋立荣,刘春晓.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进展分析[J]. 中国基础科学,2014(3):16-21.

Research on improvement of sharing level of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He Ruomiao, Li Haiyan

(School of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t present the sharing platform ha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tworking manag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ervice chain, etc. Based on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for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s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he operational status and the management modes of sharing service platforms for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re analyzed. By drawing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shar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optimize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haring platform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xisting platform resources at all leve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020 mode or the third party operational team, etc., so as to improve the sharing level of the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uch instrumen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sharing platform; sharing level

10.16791/j.cnki.sjg.2017.06.067

2016-0-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9020007)

何若淼 (1992—) ,女,福建福清,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与科研管理

E-mail:heruomiao@126.com

李海燕 (1962—) ,女,博士,研究员,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E-mail:lhy@fimmu.com

G482

A

1002-4956(2017)06-0267-04

猜你喜欢
科学仪器仪器服务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科学仪器
太空探索(2015年2期)2015-07-12 11:28:31
“2014科学仪器行业最受关注仪器”名单揭晓
分析仪器(2015年3期)2015-03-26 02:22:56
“罗塞塔”上的科学仪器
太空探索(2014年9期)2014-07-10 1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