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相为国理事,退休为民造福

2017-06-28 20:29余显斌
百家讲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相国国君大理

余显斌

在1147年,大理国国君段正严(又名段和誉,即《天龙八部》里大理世子段誉的原型)退位前后,大理国渐渐出现末世气象:宫廷中,诸子争位,无日无之;外面,鼙鼓声声,出现叛乱。

段正严无法,只有禅位,出家当和尚:大理国是佛国,国君退位当和尚的很多,算是个传统。段正严之子段正兴便满面春风地登上宝座,幕后掌权者则是他的女婿高量成。

让段正严深感棘手的这次叛乱来自滇东三十七部。原来,三十七部当年跟着大理国开国国君一起打天下,立了大功,可从未得到什么封赏,很不高兴,就经常闹事。这次依然如此。

三十七部起兵气势很大,大理国也出动了大军征讨。战争中,一颗政治新星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冉冉升起,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闪亮的痕迹。这颗政治新星就是高量成。

高氏家族执掌着大理国政权,代代将段氏君主奉做傀儡。可是当时整个家族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高量成会得到群臣拥戴,骑马佩剑,回到国都阳苴咩城(也作羊苴咩,今云南大理)做了首相,独掌乾坤。因为高量成是个孤儿,缺乏足够的政治势力。

高量成的父亲曾担任威楚府(今云南楚雄)演习,但在高量成出生不久就去世了。正因如此,高量成小小年纪就“早有大志”,不甘平庸。

他每日勤奋刻苦地读书习武,等待着有一天提三尺剑效命疆场,或出仕朝廷,做一番功业,这在当时高家是很少见的—大家都吃着家族的老资本,出生之后就有俸禄,谁愿下那样的苦功?在高氏子弟中,高量成鹤立鸡群,哪怕有时被族人讥讽也不在乎。

等到滇东三十七部反叛后,叛军兵锋所指,无所不克。高量成知道自己等待多年的机遇来了,于是自告奋勇,带队出征。面对挟胜利之威、士气正旺的三十七部,高量成“领义兵,率乡勇,扫除烽燧,开拓乾坤”,他深沟高垒,坚守不出,避其锋芒,击其惰气。三十七部锣鼓喧天,叫骂扰攘声震动山谷,就是攻不进高量成的堡垒,最终,士气消尽,黯然退兵。

高量成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一声号角,率队冲出,乘胜追击。三十七部兵败如山倒,高举白旗,宣布投降。高量成大败对手,长剑入鞘,威风八面。大理国群臣对他力挽狂澜充满感激,纷纷要求把他“立为相,号中国公”。

高量成接过祖辈曾掌握过的权杖,顺势让段正严退位,辅佐段正严之子、也就是自己的岳父段正兴上位。高量成和段正兴的强强联手也是各取所需:一人得到权力,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抱负;一人当了国君,高高在上。

段正兴和高量成的联合是暗地操作的。

段正严的儿子不少,这些儿子“内争不休”,都盯着国君的宝座。段正兴也一样,看到权力就毫不放松。但他不笨,他知道要想得到大位,得依靠一个权力大佬。这个权力大佬就是刚登上相国宝座的高量成。

可是,想和相国结交,让他当打手、马前卒是不容易的,更何况这还是个“赏罚政令皆出其门”的权臣。不过,段正兴有的是办法。一次,他下朝后约高量成到府上喝两杯。高量成欣然答应,高高兴兴地去了。

原来,高量成也在物色权力的代言人:自己当了相国,可国君段正严已八十多岁了,眼看时日无多,自己得瞅准了,找个国君的儿子扶持一把,将来新国君得是容易掌控的,避免整天给自己制造麻烦。

选来选去,他看中了段正兴:段正兴性格懦弱,当上傀儡君主就会心满意足,不会要求更多。这样的人好对付,能避免自己整天提心吊胆。

高量成去了段正興府上,和段正兴慢慢喝酒聊天。这时,环佩叮当一声,一个纤巧的身影在灯光摇曳中轻轻走出,嫣然一笑,高量成面前顿时一片春暖花开,那正是大理段正兴的爱女。高量成那颗年轻的心顿时如一地春草,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

段正兴看火候差不多了,笑着一招手喊道:“女儿啊,来,给高相国敬酒。”于是,美女风摆杨柳,斟上一杯酒,眼光一睇,高量成拿着酒杯,就痴了,呆呆地直坐着。环佩声已远,桃花面已失,他仍忘了喝酒。

把高量成胃口吊得差不多了,段正兴慢悠悠地道:“相国没娶亲,小女也没嫁,若能结为亲戚,实在妙不可言。”高量成一听,端不住相国架子了,咚一声跪下,“梆梆”就是几个响头,一门亲事就这样结成了。

高量成当了段正兴的女婿,自然要帮着老丈人运作。于是段正兴终于如愿以偿,继承大位。

如果说夺权靠智谋,那么治国则靠能力。一旦权力集中在身,高量成就把全副精力放在国事治理上。

当年的三十七部叛乱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以至于史书说“途路为猬毛,百姓离散”。是高量成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在短短几年中扭转了这个局面,使得“盗贼远遁,民不闻金戈之声,路不知烽烟之警”。

他首先注重生产,提倡经济建设。在他的治理下,大理国驶过急流险滩,成为一个富足、安康的太平国家。可以说,在高量成手中,这一阶段的大理国才真正走向中兴,因此,《滇史》称赞高量成“安府州于乱离之后,收遗民于虎口之残”。

几乎同时,高量成协助段正兴加大贸易量,搞活市场,在苍山洱海边设立大理马市,进行马匹交易。当时南宋和金国的战争无日无之,急需战马,尤其岳飞军中的战马多买自大理。高量成敏锐地看到了这点,便鼓励百姓大量饲养马匹,出售给南宋,最后大理饲养的马匹“为西南蕃之最”,“牛马遍点苍(山)”,很多人家依靠这个温饱无忧。大理的战马也得到了宋高宗的亲自点赞和肯定。

对于南宋这个重要的大国,高量成更是积极提倡和平外交,搞好大理国和南宋的关系。

南宋别看打仗外行,搞经济建设可是内行。在当时林立的诸国中,南宋的经济仍高拔头筹,不可小觑。高量成当政期间便不断派出使节,划着小船走向临安,和南宋握手言欢,并请求入贡及销售战马。宋高宗当然很高兴,却以“不欲以虚名劳民也”的理由婉言谢绝了大理国入贡的请求。

高量成毫不气馁,继续申请,再次派使节带着大象和战马当贡品前去。宋高宗最终笑纳了,“优礼答之”。对大理国来说,这既做到了感情投资,也打开了贸易之门,加大了两国贸易量,大理国曾一次就卖给南宋战马1000匹。因此,大理国经济迅猛发展,俨然成为西南经济大国,也成为文明昌盛之国。

可是,高量成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滋味,又出事了。

事情仍出在三十七部。他们不甘心失败,投降后积攒力量,又竖起旗帜,点燃新一轮狼烟,刚刚安宁没几年的大理再次响起战鼓。高量成无奈,只有再次带着部队走上前线。

这次,他采用的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他权衡一番,最终选中的打击对象是三十七部中的罗婺部。罗婺部十分强大,雄居于三十七部顶端,势力仅次于段氏。打败它,对其他的弱小部落起着极大的精神摧毁作用。

于是,高量成的部队不去救助被三十七部围攻的地方,而是直插向罗婺部根据地武定府。这种打法出乎三十七部的意料。罗婺部更急:自己在这儿冲锋陷阵、大逞英雄的时候,可别让人抄了老窝!于是,罗婺部一声呼喝,打马上路,跟踪追击去了。

哪知高量成军队到了半路,埋伏了起来。很快,罗婺部进入了埋伏圈。面对明晃晃的刀枪,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再次竖起白旗投降。罗婺部一降,其他三十六部傻了眼,也再次无奈地交出武器。一场暴动就这样烟消云散。

世间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放在高量成身上非常准确。

三十七部叛乱再次被镇压后,高量成也随之走下了权力的宝座,因为他的相位被他侄子高贞寿悄悄夺去了。

高贞寿有兵权,掌握的是警卫军。凭借这股力量,叔叔一走,在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之时,高贞寿就带着兵进了宫廷,占了相府,自封为宰相、爵位为“中国公”,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外的高量成完全不知情,等得胜之后,旗帜招展,班师回朝,到了都城阳苴咩城外,消息才传出:高贞寿已荣任相国;至于劳苦功高的高量成,可以退休,回封地威楚颐养天年。

高量成很不高兴:自己正值壮年,用得着吗“颐养天年”?他开始在权力的歧路上徘徊。

三十七部叛乱刚刚结束,国家需要和平,百姓需要安定。如果此时和高贞寿因为争夺相权而开战,只会伤及国家、百姓,甚至包括高氏族人和段氏的利益。利弊十分明显,高量成骑在马上望着麾下血海余生的勇士,轻轻一笑,自此归隐江湖。

大理国百姓长吁一口气,高贞寿也长吁一口气,权力斗争虽然很残酷,但是总算不必和亲人兵戎相见了。

退休后的高量成回到封地威楚,仍得到很大的尊重。他仍为国出谋划策,高贞寿也恭恭敬敬聆听,言之有理的就采纳。

与其他退休人员不同的是,高量成仍一如既往地为国家做事,脚踏实地地为百姓做事。首先,他开始建设德江城,后来此地人烟辐辏,商贩如云,被赞誉为“四夷八蛮,八方群牧,累会于此,部曲仇恨,到此冰释”。大理国的两大著名城市,一个是大理国都阳苴咩城,另一个就是德江。

其次,他加强了对百姓的教化。大理是佛国,全民信佛,大多性情善良,恬淡退让,和平宁静。高量成便自己出资,在紫溪山广建佛寺,紫溪山最终成为云南较早的佛国名胜。紫溪山中原来因为山林茂密,是盗贼的巢穴,自从高量成将此地辟为乐土,建宫室、寺院,不知是贼怵于高量成的威望,还是羞于面对这样的君子,竟纷纷远去,销声匿迹了。

教诲百姓之余,高量成也会背着手,慢慢在乡间徜徉,到处视察。他衣袋中装着银两,看见孤儿寡妇、耄耋老人,或生活貧困者,就会掏钱赠送,被当地史志称赞为彝中君子。

其实,他何止是“彝中君子”?这样的善行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因此后人把退休后的高量成称为“山中宰相”,和南朝大师陶弘景相媲美,显然是实至名归。

编 辑/葡 萄

猜你喜欢
相国国君大理
大理:梦游理想国
师旷劝学
大理好风吹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狂泉
一语破迷局
一语破迷局
狂泉
萧相国世家1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