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栋+张晨晨
幼儿定向运动是一项既需要智力也需要体力的运动,它对培养幼儿的认知、运动、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的益处。教师通过科学设置定向运动的路程、时间等,不仅可提高幼儿中长距离走、跑能力以及耐力等身体素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谈谈定向运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幼儿定向运动的设计
幼儿定向运动的设计主要包括细化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定向运动的内容、路程、时间、点标数量和点标间距,选取活动地点,设置活动路线和实景点标,制作适合幼儿使用的地图。
1.内容安排
内容安排需建立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首先,可在幼儿感兴趣的事或喜欢的故事中选择适合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其投入活动。如,小班幼儿非常喜欢动画片中的朵拉,经常模仿朵拉开展“探险”活动,于是我们生成了小班定向运动“爱探险的朵拉”。其次,可根据小、中、大班主题活动的进程,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安排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定向运动。如,我们根据小班主题活动“小司机”设计了“汽车去哪里”的定向运动,围绕中班主题活动“在秋天里”的内容设计了“虫虫总动员”的定向运动,围绕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内容设计了“九子公园”的定向运动。
2.路程、时间、点标数量和点标间距设置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幼兒身体移动能力的发展目标,结合前期幼儿定向运动开展的经验,我们量化了幼儿定向运动的路程、时间、点标数量和点标间距,通过逐步增加路程、时间和点标数量,由易到难地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求,让每位教师都能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定向运动。其中路程是指幼儿从起点出发完成任务后返回起点的总路程,因此,点标间距是单趟路程除以点标数得到的,如中班定向运动路程是1000米,那么单程是500米,点标数是7个,所以点标间距在70米左右。具体见下表。
3.活动地点选择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从熟悉到不熟悉、从室内到室外、从近到远的原则选择幼儿定向运动的活动地点。比如,小班从幼儿园室内场地向园内户外的花园、操场延伸;中班由园内的五层楼房和户外花园向园外周边离幼儿园10分钟路程的大同坊绿地和延中绿地等延伸;到了大班,活动地点更远一些,如去九子公园、复兴公园、奉贤海湾、松江佘山等。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园外非亲子定向运动的活动地点一般进出口不超过两个。
4.活动路线和实景点标确定
在确定了活动地点之后,我们根据表中预设的路程、时间、点标数量和点标间距,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合适路段,确定实景点标位置,并实地拍摄实景点标,以之为后期制作地图提供素材。小班定向运动的路线一般是比较简单清楚的直线,随着幼儿运动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中班可选择带有岔路的路线,大班则可选择井字路线或有丁字路口的路线。如果是园外定向运动,要注意选择宽敞平整的地方和人流量少的时段。
在实景点标的选择上,我们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特点,做到难易适度。小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物品比较感兴趣,中班幼儿已能辨别物体的简单特征,大班幼儿已能初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为小班幼儿设置的是他们熟悉的、颜色鲜艳的、有明显特征的实景点标,如滑滑梯、秋千、爬笼等;为中班幼儿设置的是几个具有相似特征的实景点标,如以路边的一个废物箱为实景点标,幼儿通过观察该废物箱与其他废物箱周围环境的不同进行判断;为大班幼儿设置的是具有相似特征但背景不同的实景点标,如两个实景点标处都是相同的椅子,但一个的远景是高架桥,一个的远景是高楼。此外,在活动开展前,我们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在每个点标处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物品,吸引幼儿去寻找,如拼图、玩具汽车、仿真虫子、陀螺、橡皮筋、弹珠等。这些物品通常放在实景点标处不太隐蔽的地方,以方便幼儿寻找,防止幼儿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寻找物品上,偏离活动的主要目标。
5.地图制作
通过前期实地考察,在确定了定向运动的路线和实景点标后,就可以制作地图了。幼儿定向运动地图主要由符号、路线、点标图片、点标处藏匿物品的图片等构成。教师既可以根据场地的形状绘制地图(如图1),也可以把原场地的真实地图加以缩小处理,选取其中主要的路线和地形(如图2、3),添加需要的符号,再按顺序把拍摄的实景点标图片放在地图恰当的位置上,有时根据需要在每个点标图片旁贴上藏匿的物品图片。在地图上呈现藏匿的物品图片主要是为了避免幼儿无目的的寻找,同时有助于幼儿和教师最后验证结果。
为了使地图更适合小、中、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运动发展特点,我们主要通过改变地图上路线的呈现方式和符号,做到难易适度。如有的小班地图用若干箭头表明前进的方向,添加实景点标图片和藏匿物品的图片,并以数字表明寻找的点标顺序(如图1);有的中班地图呈现的是与实景相符的简单路线,用三角形和双圆形来代表起点和终点(如图2、图3);有的大班地图出现了与实景相符的较为复杂的路线,颜色的深浅与地面的高低对应,还增设了斜坡、阶梯、山顶、山腰、山脚等图列说明符号,使地图的绘制更科学、更贴近生活(如图4)。
二、幼儿定向运动的实施
1.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
我们的定向运动在类型上分个人定向、双人定向和亲子定向。在亲子定向运动中,每个幼儿都有家长陪同,以确保其安全。在非亲子定向运动中,我们让实习教师、其他班空班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站在离点标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既为了保证幼儿安全,不干扰幼儿寻找,也为了更好地看管点标处的物品。此外,我们还根据场地情况判断是否需要配备人员跟随幼儿。一般来说,点标之间距离较远、有障碍物,站点人员不能完全看到幼儿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跟随幼儿,以保证其安全。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做好保育工作。如,天气寒冷时带领幼儿在活动前充分热身,夏天为幼儿准备驱蚊水、风油精、干毛巾、矿泉水等,平时常备创可贴等。
2.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合作水平不同,所以我们一般让小班幼儿独自活动,让中、大班幼儿结伴活动。由于幼儿在定向运动中的速度、耐力、空间感知能力各有差异,我们采取了幼儿互补结伴的策略,有意识地让性格互补或能力水平差异较大的两个幼儿组成一组,如运动能力弱的和运动能力强的一组,粗心的和细心的一组,等等,通过幼幼互动,推动每个幼儿的发展。我们一般是每隔两分钟或在已看不见前面出发的幼儿时,再让后面的两个幼儿出发,以防止幼儿跟随他人,盲目行动。为了最终验证活动的效果,我们还要记录各组幼儿的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
3.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1)引导推进
在定向运动中,我们通过现场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并加以引导推进。如有的幼儿脱离地图毫无头绪地乱转,有的知道要阅读地图但缺乏相关的阅读技能,有的阅读地图不仔细,等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会针对性地通过有层次的提问、旁敲侧击、手势指引等方法及时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学习把地图与实际场景加以对应,以帮助幼儿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
如,在大班九子公园定向运动中,教师发现一组幼儿没有看图就立刻跑了起来,便及时提醒他们要先看地图寻找第一个点标。接着,他们为如何确定第一个点标产生了分歧。一个幼儿说:“就是这条路,路旁边有两棵树。”另一个幼儿说:“那条路旁边也有两棵树呀。”于是,教师引导他们反复比较,终于发现地图上的两棵树是紧紧挨在一起的,而他们找到的两棵树是分开的,并不符合要求。
(2)延时等待
当幼儿在定向运动中遇到困难或发生错误时,如找不到點标、找错点标、遗漏点标时,我们不是马上介入,而是仔细观察、耐心等待,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自己纠错,印象会更深刻,可减少同样错误的发生。当然,等待不是长时间无目的的等待,我们会根据本班幼儿在定向运动中的经验和能力把握介入的时机。如,在中班定向运动“虫虫总动员”中,一组幼儿在顺利找到1号点标到4号点标处的“瓢虫”后直接来到了6号点标。此时,教师发现他们遗漏了5号点标,但并没有提醒他们。到达终点后,孩子们才发现少了一条“瓢虫”,通过与地图上的图片进行核对,他们确定遗漏的“瓢虫”在5号点标处,于是返回重新寻找。
(3)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包括幼儿运动前的介绍和运动后的分享交流。活动前,我们重点向幼儿介绍地图上的各种符号、路线、点标图片以及管理物品、获取点标处物品的规则,让幼儿有目的、有规则地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般会在活动现场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这既是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也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回顾活动过程,我们会把幼儿在活动中碰到的困惑或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提出来引导幼儿讨论,也可挖掘活动中幼儿有序寻找物品、两人分工合作等好方法进行分享交流,最后给予归纳总结,让幼儿获得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帮助幼儿不断积累定向运动的经验。
幼儿定向运动从设计到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活动最终的实施效果。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地从儿童角度考虑问题,使幼儿的定向运动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