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智先/
国内高粱进口消费状况与后期展望
文/张智先/
受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及东北收储制度改革的影响,2016年开始国内外玉米价差逐渐缩小,但高粱进口量仍然保持了高位。随着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及深入,玉米市场化程度将会明显提高,国内玉米市场的联动性将显著增强,预计2017年高粱进口量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一)近年来高粱进口概况
高粱在过去进口量很小,但最近几年进口量突飞猛进。特别是在2014年高粱进口出现较大增幅之后,2015年高粱进口量再度创出新高。2016年受国内玉米价格下跌及多种因素影响,高粱进口量出现下降。由于高粱进口没有配额限制,因而成为国内进口企业的首选。高粱及其他玉米替代品进口量的增加对国内玉米消费形成了明显的冲击,成为国内玉米高库存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2016年,因国内玉米存在着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等现象,国家加大了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力度。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取消临时收储,推动国内玉米定价市场化机制的建立,玉米价格由供需决定,减少了政策对价格的干预。受改革的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总体开始回落。特别是从三季度末开始,国内外玉米价差开始缩小。另一方面,自2015年9月1日起国家将大麦、高粱、木薯和玉米酒糟纳入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同时加强了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力度。但受高粱、大麦和木薯等玉米替代品进口成本依然保持优势的影响,2016年玉米、高粱进口量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根据海关统计,2016年高粱进口约665万吨,较上年减幅37.9%。
2016年高粱月度进口量对比
(二)2016年高粱进口分析
根据海关到岸高粱的进口金额及汇率简单计算来看,2016年进口至中国的高粱实际单价要远低于国内港口的国产玉米成交价,进口高粱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根据测算,2016年12月广东港口玉米成交均价约1740元/吨,而同期进口高粱到岸均价约 1447元/吨。
从进口来源国来看,2016年我国进口高粱特别集中,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自美国进口的高粱约占全部进口量的88.3% ,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高粱约占全部进口量 的11.7%。美国高粱用在饲料上的品质优势决定了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进口高粱来源国。
全球高粱生产与贸易情况(单位:千吨)
2016年中国高梁分国别进口情况(单位:吨)
近年来,全球高粱产量基本维持在6000~6500万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类高粱生产国,近年来产量基本维持在1000~1500万吨左右,其次是印度、墨西哥及尼日利亚等国家。从全球高粱产量排名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2月报告,预计2016/2017年度美国高粱产量约为1220万吨,约占全球高粱产量的19.3%。尼日利亚和墨西哥高粱产量分别为650万吨和550万吨,分别占全球高粱产量约10.3%和8.7%,印度和苏丹高粱产量都约为550万吨,各占全球高粱产量的8%。除了中国之外,全球高粱消费国主要集中在主产区。
近年来,全球高粱贸易量基本维持在700~1200万吨左右。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高粱出口国,近年来年度高粱出口量约为500~900万吨。其次是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年度出口量大多不超过100万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高粱进口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月报告,2015/2016年度中国高粱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1.9%,预计2016/2017年度中国高粱进口占全球贸易量59.8%,所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全球最大的高粱进口国地位。另外,墨西哥和日本也是全球主要的高粱进口国。
传统上我国高粱主要以食用为主,兼作饲用。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我国进口高粱数量很少。国产高粱是酿制白酒、醋等的主要原料。高粱在用作饲料时,其价值与玉米相当,但过去用量较少,因而很长的时期内,我国高粱进口量很少。
近年来,随着国内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外玉米价格出现较大价差,但由于玉米有配额限制,因而同样可以作为饲料原料的高粱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高粱进口量不到10万吨,2016年进口高粱虽然较2015年明显降低,但仍然达到了665万吨,并且进口高粱主要用在饲料上以代替玉米。
高粱在饲料中是一种很好的能量来源,虽然能量比玉米低,但其蛋白质和可用磷含量都比玉米高,从氨基酸含量来看,也有几种必须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理论上在猪料和禽料中,高粱能够完全替代玉米。过去高粱中单宁含量高降低了高粱的饲用价值,但随着高粱品种的改进,当前进口高粱已基本属于低单宁或无单宁品种。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替代高峰的2015/2016年度,高粱替代玉米有几个特征:一是东南沿海替代量高,特别是广东及辐射区域替代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非国内玉米产区,高粱替代玉米有较高的性价比。二是进口高粱在禽料中替代比例较大,广东部分企业在鸡料中的替代比例达到20%~30%,个别企业鸭料中的替代比例最高达到30%~40%。由于高粱蛋白质虽然略高于玉米,但品质不佳,缺乏赖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质消化率低,因而虽然猪料中也在替代,但总体以禽料替代为主。三是华北部分企业鸡料生产企业使用高粱的比例也曾经达到15%~20%,但由于是在玉米主产区,其替代不如南方销区市场广泛。
(一)预计2017年高粱等替代品进口将出现明显下降
由于2016年包括高粱在内的玉米替代品进口基数相对较高,而国内玉米价格的回落将导致玉米进口替代品进口优势下降,因而预计2017年包括高粱、大麦和木薯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将较2016年出现明显下降。根据中华粮网今年2月的数据,预计2017年我国高粱进口量为500万吨,同比下降24.8%。高粱进口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内玉米价格的回落增加了国产玉米的竞争力,推动国内企业增加国产玉米的消费量,从而减少高粱在饲料中的用量。
(二)高粱消费将成为玉米原料常态补充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玉米供需特别宽松,但随着国内玉米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内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中长期来看国内玉米供需再度偏紧的可能性较大,国内原料供应偏紧仍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的问题。在饲料及工业加工方面,原料多样化的特征有可能逐渐得到强化,这其中既包含国内原料种植方面的多样化,也将包括玉米替代品进口的常态化。特别是伴随着国内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国内外农产品的联动性将显著增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理应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一种趋势战略。因而从中长期来看,根据国内需求及市场变化,包括高粱在内的玉米替代品的进口将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
(作者单位: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