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_风火轮 编辑_西早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李阳
还原“CIS事件”:合作破裂成对手,互相攻击谁之过
记者_风火轮 编辑_西早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李阳
2017年3月22日,署名为武汉谨德教育发布一则公告(具体内容见文章后拎客),引发行业关注。该公告直指名为“上海卓识成就”的机构存在商业“诈骗”行为。公告中称,“上海卓识成就”通过复制武汉谨德教育的特色项目手册“伪造出IAR项目”,并“在没有得到任何教授授权的情况下冒充CIS项目组欺诈九名教授以得到他们授权CIS的项目课题”,除此之外,武汉谨德教育还在公告中谈到双方在终止合同后,“(上海卓识成就)不仅拖欠扣留十三名报名CIS项目的学生学费,还通过高价买通我司内部员工……对我司植入后台,获得我们数百名报名学生资料,以冒充‘CIS学员’、‘孩子的同学’、‘CIS前员工’等身份向我们学生拨打大量骚扰电话,声称我司‘CIS项目是伪造‘卓识成就IAR项目’,并试图以此骗取CIS学生钱款”。在这篇公告中,武汉谨德教育用到“诈骗”、“令人发指”、“毫无底线”、“行业毒瘤”等词汇对“上海卓识成就”进行评价和指责,并希望通过媒体对此事件进行调查报道。
3月23日,在对公告所涉两家机构进行了一些基本的资料查阅之后,《留学》记者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双方机构,欲对此事进行采访调查。武汉谨德教育对《留学》杂志的采访回应较为积极,答应《留学》记者可以进行实地走访,而上海卓识成就则未有回复。
3月24日,为了解情况,《留学》记者对武汉谨德教育进行了联系采访。武汉谨德教育CEO萧邦平,市场总监李晨光,以及其他涉及此事的员工,均接受了《留学》记者的采访。采访完武汉谨德教育之后,《留学》记者又找到与双方公司皆有合作,并且知悉此事件的其他机构人员进行了解,同时给该事件涉及的教授和学生发送了取证邮件。此时,事件的另一方—上海卓识成就依然未对《留学》记者的采访要求做出回 应。
依据武汉谨德教育的说辞,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CIS项目是武汉谨德教育的一个核心项目。2012年最初创立,前身名为辅仁博雅暑校,形式为邀请美国大学的知名教授,通过科研和学术方面的讲解与活动,为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留学背景及能力提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一年,辅仁博雅暑校请来了七位教授,但只招到了九位学生,我们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也在每一年的活动中不断调整转型,这个项目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武汉谨德教育CEO萧邦平告诉《留学》记者。直到2015年,项目才逐渐走向成熟,“当时是在大理学院做的国际暑期学校,招生量两期加起来能达到七八十个”。有了如此转机之后,在2016年,此项目正式更名为CIS项目,邀请教授与招生的模式基本趋于稳定(能够邀请到11位教授并招收80多位学生)。
2016年10月底,在国内某留学机构举办的20周年庆晚宴上,武汉谨德教育市场部总监李晨光结识了上海卓识成就市场部负责人董某。李晨光向董某介绍了CIS项目,对方表示很感兴趣。“他觉得市面上很难找到这样高端的项目”,李晨光回忆董某当时所说的话。晚宴之后,两人依旧针对合作的事情聊了很久。一周之后,李晨光前往上海卓识成就的总部,与对方公司副总裁万希商谈合作事宜。据李晨光回忆,当时双方议定的合作的模式为,上海卓识成就为武汉谨德教育的CIS项目推送学生,并从中抽取返佣,“合作的开始时间定在年后”。
据李晨光称,在这之后,武汉谨德教育就双方的合作问题拟好了合同,并且签字盖章完毕之后发给上海卓识成就,然而对方却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也没有签署这份合同。
而与此同时,双方实质上的合作已经展开。武汉谨德教育将CIS项目的宣传手册发给了上海卓识成就,后者便拿着这个CIS项目的宣传手册开始招生,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招收到了将近20名学生”。
据李晨光回忆,2017年2月,上海卓识成就CEO陈皓先是对CIS项目大加赞许,表态称希望此后两家公司“能够一起发展”,并提出“并购”一事。李晨光将陈皓方面的想法向萧邦平转述,当月,萧邦平即前往上海卓识成就,在原有项目合作仍未签订合同的前提下,谈起“并购”事项。“当时没有想到,但回头思考的时候才发现包括迟迟不返还合同、要求我们发给可以修改的CIS项目原文件等,都是有预谋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怀疑过对方,把合作方当做一家人。”李晨光告诉《留学》记者说。
然而,“并购”之事发展的并不顺利,萧邦平告诉《留学》记者,“并购合同是上海卓识成就那边拟定的,但其内容怎么看,那都是个‘丧权辱国’的合同。这样的合同,我们是不可能签字的。”
在这之后,双方就合同内容进行多次商讨,并购事宜也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僵持状态。直至2017年3月8日,陈皓来到武汉谨德教育“走访”,“想要为合作探讨一个更好的方式”。“他当时找了谨德几乎所有的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单独谈话,说是要全面了解一下公司,我们当时并没有多想。”李晨光告诉《留学》记者说。然而就在那天晚上,武汉谨德教育发现其网站后台遭到了攻 击。
不久,与武汉谨德教育合作的美国教授发来邮件称,有机构以CIS的名义在和他们联系。萧邦平查实相关邮件后发现, 3月9日,“上海卓识成就建立了一个新邮箱,并以CIS项目的名义继续与教授建立联系,同时以他们的名义继续招生。”
2017年3月12日,武汉谨德教育发现此前一直在公司里负责联系学生和合作教授的一名员工状态异常,“和他联系,也联系不上。”一经询问调查后,发现此人已经“被上海卓识成就挖了墙角”。“事情在我们知道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因为他(前述员工)负责联系教授,为了倒时差经常晚上加班,白天不来上班,所以他什么时候离开的,我们一时间也没能发现。”萧邦平告诉《留学》记者说。
武汉谨德教育方面称,3月8日之后,之前积极商谈并购之事的上海卓识成就,也有了变化,那之后“已经联系不到陈皓了”。“但在那之后,上海卓识成就却开始利用被挖的员工和通过对我们网站后台的攻击,自行联系教授和学生了,”萧邦平告诉《留学》记者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才知道出问题了。我们被骗了!”
事情远没有结束。3月16日,武汉谨德教育发现上海卓识成就推出了一个名为“IAR”的项目宣传手册,内容几乎和CIS项目的宣传手册一模一样,甚至使用的教授和学生经典案例都完全一致。“我们CIS宣传手册上有一个学生的录取学校名字,我给填错了,就连这个他们都没有改正,这完全就是套用我们的内容。”李晨光告诉《留学》记者说。
3月17日,武汉谨德教育拟定了合同终止书,并发给上海卓识成就,要求终止合作,并劝说上海卓识成就不要再继续发放“抄袭”的项目宣传册,但并没有得到对方的反馈。3月18日,武汉谨德教育拟定了内容为“与上海卓识成就取消CIS项目合作”的声明,并拟定公告,发送给了所有相关的学生和合作教授。这之后,萧邦平一方收到反馈,他们得知,原CIS项目的很多学生和家长收到诸多“恶意骚扰”和“诽谤短信”,其中不乏“CIS项目抄袭IAR项目”之类的说辞,同时还发现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评价萧邦平个人,涉及其私生活的言论。
在此之后,武汉谨德教育便通过各种方法声讨上海卓识成就,同时在4月份向当地公安局报案。
关于“卓识成就”伪造CIS项目进行销售诈骗的公告
尊敬的各位顾问,老师,以及学生们:
作为中国首家青少年学术科研交流活动CIS项目的举办方,谨德教育在过去五年历尽艰辛的创造并见证了中国青少年学术背景提升行业的诞生与崛起。而正是包括Mick Swartz,Adam McKeown,Lin Giralt等三十余位美国学术界卓负盛名的藤校教授在过去数年的协助下,我们才能成功的在中国开创这一全新的教育领域。如今,超过221位美国藤校高级别教授与我们已经达成了常态合作关系。短短五年内,270余名CIS学员中走出了21位藤校和77位美国TOP20学子。CIS项目本身,已经凭借师资和声誉成为了中国学术交流项目当之无愧的标杆。
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就在本月,微世界商赛的主办方“卓识成就”及其CEO陈皓,竟然懒到一字不改的程度,通过复制CIS项目手册伪造出“卓识成就IAR项目”,甚至在没有得到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冒充CIS项目组欺诈九名教授以得到他们授权CIS的项目课题,向数十名商赛学生征收了巨额费用。
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我们迅速揭穿其冒充CIS项目诈骗教授的行为并中止合作之后。该机构不仅拖欠扣留十三名报名CIS项目的学生学费,还通过高价买通我司内部员工以及对我司官网植入后台,获得我们数百名报名学生的资料,以冒充“CIS学员”“孩子的同学”“CIS前员工”等身份向我们学生拨打大量骚扰电话声称我司CIS项目是伪造“卓识成就IAR项目”的项目,并试图以此骗取CIS学生钱款。
以上毫无底线的销售行为的截图,录音我们已经全部提交律师和媒体。24日14点27分在我官网植入的后台程序也已经成功清除。这些记录也放入了该公告之中,对于该诈骗行为所导致对CIS项目声誉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业已诉诸法律程序。
我们希望大家明白,CIS项目历时五年所积累的学术资源和办学经验绝不是将我们的项目手册改个名字就能复制的。“卓识成就”冒充CIS项目组对CIS教授进行的诈骗行为在美国高校引起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个方兴未艾的行业的损害,以及对中国教育项目国际声誉的巨大打击已经让我们无法坐视不理。
对于卓识成就这一履行诈骗的行业毒瘤。我们必将与其他受害人一起,联合司法机关彻底清除。请在该事件中受到影响的各位合作方及同学不要再理会任何冒充CIS相关人员的诈骗电话和信息。我们相信警方会对该事件做出令你满意的处理结果。
2017年3月28日,《留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原文推送了一篇名为《武汉谨德教育就“‘卓识成就'伪造CIS项目进行销售诈骗”的声明》。此声明被诸多业内人士转发,很快,上海卓识成就也做出了反应。3月29日,上海卓识成就副总裁万希联系到《留学》杂志,称,前述声明的内容“有失偏颇”,但当时并未回应《留学》记者的采访请求。 4月初,上海卓识成就CEO陈皓来到北京,接受了《留学》杂志的采访,谈及其公司与武汉谨德教育之间发生的事情。
上海卓识成就全称“上海卓识成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012年时推出了Future MBA未来商学院课程帮助留学生进行背景提升。随着业务的发展,除了一开始的Future MBA未来商学院课程之外,上海卓识成就又推出了一系列的背景提升项目,其中包括其独创的项目,而公司的业务中更大一部分是与其他机构合作的项目。到2016年时,“卓识成就已经拥有20多个项目,服务过的学生达到千人以上,包括各类的背景提升项目”,上海卓识成就CEO陈皓在接受采访时告诉《留学》记者说,“CIS项目只是我们众多合作项目中的一个,而且是规模比较小的一个。”
因为有着众多的高校合作资源,除了其自己的项目之外,上海卓识成就在与其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时,会作为中间商帮助其他机构的项目进行招生,从中赚取返佣。
2016年12月,武汉谨德教育通过上海卓识成就的员工董某寻求与上海卓识成就的合作,并且提供给上海卓识成就其所有的产品相关资料。上海卓识成就表示愿意尝试合作该产品(CIS项目),但并未签订合作协议。“我们在那个时候也并未使用武汉谨德教育或者CIS的名义进行招生,只是使用了对方的宣传资料而已。”陈皓告诉《留学》记者 说。
2017年1月,合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陈皓回忆,在那时,萧邦平来到上海卓识成就办公室,初步表示希望与上海卓识成就达成进一步合作,即“并购”事项。“我方向其发送了保密协议,并且同时发送了Term sheet(条款书),表示需要做尽职调查,但在此之后,武汉谨德教育一直未能提供公司的相关数据。”陈皓告诉《留学》记者说。
2017年2月初,萧邦平带领团队再次来到上海卓识成就,欲就Term sheet的细节进行商讨和确定。但是之后因为价格和条款问题,武汉谨德教育一直没有签订Term sheet。
与此同时,上海卓识成就也开始对武汉谨德教育进行调查。首先,通过调查去年参与CIS项目的学生,发现其谈合作时跟上海卓识成就谈到的去年的财务数字有较大水分。随后,又通过多方了解,发现武汉谨德教育去年对于学生和家长的诸多承诺未能实现,“例如去年开始时,他们告诉学生和家长,CIS项目会在清华大学举办,然而后来却改成了武汉大学旁边的一家宾馆,这种无法兑现承诺的做法让我们对此项目有些担心”陈皓告诉《留学》记者说,“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对方宣传的教授履历有假,有的教授的实际情况并不能与宣传册上所说一致。与此同时,我方尝试联系教授,发现对方承诺的教授资源如何独家等信息有较大程度的夸张,很多教授并未与其签订独家协议。”
2017年2月底,武汉谨德教育表示,需要每一个CIS项目的学生加收4800元的“学管费”,但上海卓识成就表示前期完全不知道有该项收费。
3月8日,陈皓本人前往武汉亲自查看武汉谨德教育的公司情况,这期间发现谨德教育的公司管理较为涣散,与此同时,也认识了武汉谨德教育负责联系教授和学生的员工Sebastian(即谨德所指被卓识挖角的员 工)。
陈皓告诉《留学》记者,其从武汉回到上海之后,上海卓识成就的员工发现其市场负责人董某,有贿赂公司其他员工的行为,并劝说其他同事把招到的常青藤科研项目的同学直接缴费给武汉谨德教育,同时答应给予如此做法的员工个人一定量的佣金。在得知此消息后,陈皓随即将该员工做开除处理,并进行追责。
同样在2017年3月份,上海卓识成就劝说武汉谨德教育负责联系教授和学生的员工Sebastian加盟卓识成就,并开始联系未与武汉谨德教育签约的教授。“那个时候我们之间的合作已经很难进行,因此我们就决定完全自主运营该项目,期间有较短一段时间仍然延续使用对方前期提供的宣传材料,但是很快我们就完全改成自己的教授和宣传材料了,在未与武汉谨德教育签约的几位教授中,也有几位与我们签约了。”陈皓告诉《留学》记者说。
2017年4月,武汉谨德教育多次发邮件给所有的相关教授,“他们威胁说上海卓识成就的IAR项目非法,并使用‘诈骗’等字眼通过各种媒体对卓识成就进行抹黑与诽谤”陈皓告诉《留学》记者说,“我们之间是有商业竞争,但绝到不了像‘诈骗’这种违法的程度,这种字眼是我们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