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璘识才

2017-06-28 12:32张居正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7年3期
关键词:张居正巡抚

顾璘识才

□夜读抄

仆昔年十三,大司寇东桥顾公,时为敝省巡抚,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每与藩、臬诸君言:“此子将相才也。昔张燕公识李邺侯于童稚,吾庶几云云。”又解束带以相赠曰,“子他日不束此,聊以表吕虔意耳。”一日留仆共饭,出其少子,今名峻者,指示之曰,“此荆州张秀才也。他年当枢要,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子也。”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明·张居正《与南掌院赵麟阳》)

□耕斋点评

这是明代中兴大臣张居正写给友人、南京翰林院负责人赵麟阳的一封信,追忆了自己年少时的一段经历,幕后故事说来话长。

张在信中说:“想当年我才十三岁,刑部尚书顾璘(号东桥)其时还在我的家乡湖北当军政长官,一见到我就赞许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降尊纡贵,和我以朋友相称。”

顾巡抚还经常对省府分管民政、刑名的长官说起张居正:“这孩子具有出将入相的才华哟,唐初名相张说在李泌年幼时就赏识他,我识拔张居正,和这大概也差不多吧!”

李泌是唐朝四代元老,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旧时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就有推崇他的记载:“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把李泌和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的北齐祖莹,同列为早慧之才,作为后辈孩童学习的榜样。而顾璘把幼年张居正和李泌相提并论,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张居正回忆说:“顾璘还将自己的腰带解下来送给我,并说:‘你今后束的肯定不是这样级别的腰带,我今天把它送给你,只不过是略表像三国时吕虔送刀一样的心意罢了。’”这里顾璘又带出了一个典故。三国时,曹魏名将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看后,认为佩有此刀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对别驾王祥说:“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这刀对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一再推辞,在吕虔刻意坚持下,最终才接受。后来王祥果然官至太保。

回头再说顾大人。有一天顾璘留张居正在家中吃饭,叫来自己的小儿子顾峻,指着张对儿子说:“这位就是荆州张秀才,以后他当了中枢大臣,你可以去见他,他一定会顾念到你是老朋友的儿子的。”说到这里,张居正不由感怀:“那时候我还不过是个孩童,怎么敢奢望有位极人臣的今天。但感念顾公的知遇之恩,即使以死相报也不为过,内心深藏着这样的念头,从来不敢忘却。”

看到这里,读者或以为这顾璘是个善于培植亲信的老滑头。的确,自古至今,权力场上,不乏那种广植党羽,遍罗门生的巨奸,但顾璘显然不是这类人。他赏识、培养人才还是有原则的,那就是为对方着想,为国家所用,而这样的格局,显然要比仅为一己私利考虑的老政客,要开阔许多。

谓予不信,请看史实。张居正五岁入学读书,十岁通六经大义,在家乡确有“神童”之誉。但他十二岁考中秀才,第二年到武昌应乡试考举人,却因湖广巡抚顾璘的主张,而名落孙山。顾璘认为,如果让十三岁的孩子就中举,以后他便会自满,反而销蚀了其上进的志愿。还不如趁此给他一些挫折,使他更能奋发。顾和监考的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而张居正也没有辜负顾的苦心,三年后第二次应试中举,砥砺奋进,果成一代名相。

曾国藩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确是真言。而顾璘能在四五百年前的明代,就重视对神童的“挫折教育”,其“人才观”,确实令人佩服。反观今日域中,多少干部,自小作为好苗得到扶植,一路凭借年龄优势,青云直上,这样的官,说说来,写写来,太平岁月,或许看不出什么毛病,但一旦遭风遇浪,能否称心驶得万年船,那就很难说了。

猜你喜欢
张居正巡抚
把时间抽出来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一字一师
磨砺是一笔财富
张居正宽待对手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陈县令拍错马屁
给人才一点磨难
遥远的道德箴言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