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遛狗公园模块化研究

2017-06-27 12:33崔子淇丁可钱艺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模块化景观设计

崔子淇?丁可?钱艺

摘要:目前,“遛狗难”的问题困扰着许多城市居民,养狗人士和非养狗人士在使用居住空间时存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现状,通过认真调查和分析,完成了一套景观设计方案,并且将景观方案进行延伸,提出城市遛狗公园模块化的概念。

关键词:遛狗公园;景观设计;模块化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变得越来越丰富,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口老龄化、个性化和独立性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休闲、消费呈多元化发展,情感寄托方式也是各式各样。宠物犬给人类带来生活的和谐与责任感的增强,有效排遣了压力和孤独。为了弥补精神空虚和孤独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饲养宠物狗。中国目前全部犬只数量据估算在5800万只以上,以北京为例2008年北京市养犬登记不足10万只,而2016年北京市公安局登记的犬只数量就达到了90万只。[1] 然而,仅是北京每年就会有已超过10万起的宠物伤人事件,所以不免城市中许多小区的居民为自身安全考虑,对饲养宠物狗的行为较为排斥。并且很多城市公园中都有明文规定“禁止在公园中遛狗”,这项在不养犬的人看来非常合理的要求,对众多养犬人士而言,却可以算是一项严重的歧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克莱尔·库伯·马科斯在其专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曾经说过,“大多数城市都应该至少有这样一个公园,它里面可以包含一处‘狗专用的部分。与所有公园都禁止狗入内相比,这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因为禁令常常难以实行下去。” [2]从社会伦理及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我国的遛狗公园建设理论与实践相对缺乏,但是遛狗公园作为城市生活的完善配套设施之一越来越成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目前国内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对于遛狗公园具有强烈的需求,模块化的遛狗公园可以在满足遛狗公园功能的前提下更好地去适应不同的环境,在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同时还为城市遛狗公园的规划建设减少成本。

2.景观方案

2.1“北京市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互动区景场地现状

模块化遛狗公园的概念是从一套人与狗互动的景观改造中延伸而来的,改造的区域“北京市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汤山脚下,它的周围环绕着草莓园与菜地,尤其在西北和西南两侧较为集中,四周的交通还是较为便利的。科普中心紧邻着中国航空博物馆,那里是航空珍品荟萃之地,吸引着大量游客参观。再加上该科普中心本身的社会影响力就较大,因此每周都会有来自北京各类大学的学生前来这里担任志愿者。中心内收留的大多都是遭人遗弃的流浪狗,在工作人员的细心照料下它们都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它们温顺可爱并且十分渴望人们的关怀,但是中心内工作人员数量和场地还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基地打算提供一块闲置区域给志愿者,让他们在这块区域内和狗亲密互动,这块区域的面积大约为2700平方米。

考虑到保护基地内收留的流浪狗狗都和人有过长时间相处,性格温顺通人性。为了深入了解人与狗互动时的一些行为习惯,我们制作了一份关于城市中养狗人士和宠物狗互动习惯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发放了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通过对保护基地的多次实地考察、问卷调研数据的分析和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我们最终决定为保护基地的互动区域设计一套景观方案。

2.2设计分析

尽管一部分志愿者可以和流浪狗一见如故,但是他们大多数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还是较为陌生的,只有在相处时间长了之后才会彼此信任,相互熟识之后它们的相处方式也会和养狗人士与宠物狗之间的相处方式相同。大多数志愿者与流浪狗需要一定的相处时间进行磨合才能达成亲密无间的效果,如何更有效、有趣地让志愿者与流浪狗从陌生变得相互信任,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将这个过程概括为“陌生——偶遇——谨慎——接触——信任”,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媒介,这个媒介一定是隐秘性、透明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我们利用一种类似于迷宫的装置,通过空间的引导、阻隔、穿插等营造手法让志愿者和流浪狗在保持适当距离的前提下进行接触。

但是在问卷分析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只有较少的养狗人士和宠物狗才有捉迷藏的习惯(图1),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得知了原因:很多中小型宠物狗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它们较为胆小且对主人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它们长时间看不到自己主人的话会产生恐慌的情绪。所以媒介的封闭性不能太强,还是要留足够的空间让双方看见彼此、感知彼此,满足媒介的通透性。

在提取设计元素的时候,我们在基地附近的国家航空博物馆中找到了灵感——飞机的航行轨道。在满足休闲游憩、身体锻炼、人狗互动、营造私密空间、合理清除宠物排便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景观的趣味性和如何融合并且区分人与狗这两类不同的群体成为了待解决的问题。在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后得知大多数养狗人士喜欢和宠物狗一起散步或跑步(图2),狗和人一样都需要运动,一起运动更容易增进彼此之间的默契和感情。飞机在地面上行驶的时候较为平缓,在空中航行的时候难免发生起伏,在景观中出现一种类似飞机航行的奔跑体验,让人与狗在同一个空间内产生不同的动线、穿插性的互动,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由飞机的航行路线延伸出来的跑到设计不再局限于形式,这种动静穿插的空间划分更满足了人与狗互动的功能性、趣味性、关怀性。景观的配色考虑以及材质的合理选取力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倡导健康、文明、和谐的遛狗方式,使志愿者与流浪犬都能在有序和諧的环境中进行互动,同时景区本身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震减灾等综合作用,承担精神文明建设、科研教育基地的功能。[3]遛狗公园作为城市生活的一大特色表现城市的生活面貌,解决宠物犬与城市人群之间的矛盾,引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3景观功能的模块化

模块化景观概念的提出,旨在将快速生成、拼装搭建、易于拆除、回收利用等理念融入设计研究中。[4]在对城市遛狗公园的规划研究之前,我们将以上景观案例中的一系列功能进行模块化的组合,用几种大小相同的体块。将景观所满足的互动功能全部整合在一个空间中,这些模块都具备拆装简易、组合自由,质地轻盈、方便运输,材料环保、循环利用等特点,并能满足墙体、微地形、封闭空间等各种空间需求的组合,实现智能模块的自由拼接。endprint

3.城市遛狗公园模块化研究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拥挤。养狗人士的数量日益增长,城市居民与宠物狗之间的矛盾也较为激烈,为了尽快、尽早地解决这个问题,遛狗公园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查研究了城市中对宠物公园的需求之后,我们拿200m2、500 m2和1000 m2这三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场地做模拟实验。

分析了遛狗公园所需的功能尺度之后,我们以200*400* 50mm,400*400*50mm,800*800*50mm,800*1200*50mm四个尺寸规定为智能模块的四个基本单位。所以我们在基本模块基础上进行设想组合,制定出了以下四种基本的拼接模式(图3),取消了传统榫卯式的模块拼接方式,采用灵活统一的适时拼接。

根据调查中宠物狗的行为方式以及人与宠物狗互动时的一些休息、行走、奔跑、跳跃等需求,用智能模块设计出满足相应功能的模块化空间,如微地形、跑道、墙体、私密空间等。微地形利用了模型尺寸的高差建立一组规则体块,满足成人、儿童、宠物的娱乐需求;“跑道”以调研场地作为参考,采用高低起伏的直线型模拟飞机的起落升降过程,供宠物犬娱乐;墙体利用模块拼接形成,利用空洞变化来满足人与宠物犬的互动,同时来支撑人的一般性活动;私密空间主要供宠物排便、模拟真实草地与树丛环境,避免宠物随地排便带来的污染。

4.结论

整个研究过程从实地考察出发,在展开了一系列进一步调查与研究之后,深入了解人与狗互动时的情感倾向与行为习惯,最终设计了一套有助于志愿者与流浪犬互动时减缓接触上心理障碍的景观方案。这套景观方案更有效、有趣地让志愿者与流浪狗从陌生忌惮变得相互信任,成为消除双方恐惧感与防御心理之间的媒介。这套景观方案涵盖的功能较为全面,同时也适用于城市,让遛狗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更加方便、快捷、趣味和安全。但是城市相较于郊区空间更拥挤,交通更不便捷,把景观中的功能提炼出来形成模块化遛狗公园,从而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而且在城市中修建遛狗公园具有必要性,模块化遛狗公园的出现能够快速地、实际地解决目前城市的遛狗問题,从而让居住区整体氛围更加和谐。然而模块化遛狗公园所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是暂时性的。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遛狗难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住区公园中即会出现能够实际解决遛狗问题的遛狗专区。

参考文献:

[1] 中国宠物市场调查报告[R].2016-06-20.

[2] 美克莱尔·库伯·马科斯,等.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8.

[3] 九地景观规划城市研究院.现代城市公园的内涵、功能及其类型.[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9f460ee0101qjrj.html,2014-01-11.

[4] 孙倩.模块化景观设施的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块化景观设计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