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富有中职特色的语文课堂可从教材改革开始

2017-06-27 00:27陆李莉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期

陆李莉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乐于阅读课文成为令教师头疼的问题,或许从教材开始着手改革是一条出路。为了构建富有中职特色的语文课堂,本文建议大胆地舍弃十几年来语文课本中一直沿用的名家名篇作品,而将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优秀短篇小说、与时俱进的新闻报道、励志的名人传记、有趣的文言文、有趣的节日民俗替换进去。使学生在提高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技能的同时,认同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关键词:教材编排;大胆改革;德智兼修;中职特色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这样描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从这段话可以解读出两个信息:第一,国家非常重视语文课,中职语文课不可取替;第二,不仅要让学生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好祖国的语言和文字,而且还要灌输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门课程是名副其实的德智兼修课程,国家对这门课程寄予了厚望。我们作为语文课程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松懈。

然而,在大部分中职生的心里,语文课程令人望而生厌,在他们眼中,语文=阅读过时小说+写作训练。所以,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存在着抵抗、畏惧心理。尽管语文书中汇聚了大量的名家作品,小说选段,经典诗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不少刚到中职学校任职的语文老师会发现,最困难的环节并不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而是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完上课时需要讲解的那篇课文。很多学生,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男生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课文。如何在课堂上或课后诱导学生把课文完整地阅读一遍,竟然成为了最需要动脑筋的事情。不少老师为此各出奇招,如:分小组朗读课文段落、分角色扮演、播放视频或音频资料等,但是收效甚微。

本人通过连续几年的观察发现,他们并非完全抗拒阅读,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第四课《香炉》,就很受学生欢迎。反观老舍、莫言、毕淑敏、铁凝、莫泊桑、鲁迅、舒婷等一系列中外名家,不少学生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兴致缺缺,阅读效果不理想。学生们表示,并非不愿意浏览课文,而是语文课本中不少名家的作品选登的都是他们很久以前撰写的作品,与时代联系不紧密,而且一些文章篇幅太长,一些文章艰涩难懂,所以没兴趣继续读下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连课文本身都没有兴趣阅读完,那么要想完成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教学改革不断被提倡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尝试从教材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课文在篇幅上应尽量选取短篇或微型小说。

中职生与高中生相比,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专注力不持久,在教材篇幅的选择上,应当倾向于短篇或微型小说。这样他们在阅读时才能够不因吃力而放弃。长篇小说存在叙事娓娓道来的特点,中职生大多没有耐心看完,而且这样的节选除头去尾,容易让人断章取义。如果确实有非常精彩的长篇小说想要推荐他们阅读,可以另列书目,由他们自行选择在课外进行阅读。

第二、课文在内容上应该充满正能量,尽量选择反映社会美好、人性温暖、相互关怀的题材。

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求学阶段成绩不理想,这使他们承受了不少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很多家长及部分老师对他们一味责骂或干脆放任自流,使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存在比较消极或偏激的认知,极易被煽动情绪,容易产生偏激行为。所以在教材内容上应当选取积极向上、温暖人心、反应社会美好等题材的文章,使他们从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吸收正能量,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人性的温暖,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培养他们感恩父母,感激社会,懂得关爱他人的心态。少选取反映社会阴暗面的题材,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杂文小说特别不适合入选中职语文课本。

第三、应该通过课文诱导中职生认同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怀。

虽然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但年轻人躁动的心使不少中职生对国外的文化和国外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把国外生活想象得过于美好圆满,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崇拜,以至于不少中职生看不起自己的文化,看不起自己的国家。由于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尚未建立,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尚未了解,使他们容易随波逐流,崇洋媚外。我们必须借助语文课本,在他们心里种下爱国的种子,树立民族自尊心,建立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明白,中华民族正在重新崛起,我们的国家强盛而美好,我们的科技不逊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先进国家,我们有着值得传承的民俗和文化!只有教会他们认同自己的民族,尊重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国,自觉地想要传承中华文化,带着使命感成长,自尊自强共同创造一个更强盛、美好的中华!

第四、通过课文,使他们明白应该用正确的方式追求自己想要的财富、爱情。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坐拥财富、衣食无忧,中职生对财富也有着同样的渴求,但是他们涉世未深、父母无暇管教、容易受人蛊惑利用,所以我们如果能借助课文,让他们自己意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他们谋取财富的时候,就不會参与诈骗、贩毒、抢劫……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

同样,中职生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不少男生女生都期盼着拥有美好的爱情,他们渴望像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样缠绵、嬉戏,希望通过谈恋爱得到关注和守护,事实上有时他们之间并没有爱上对方,就急着开始了一段恋情。各学校虽然都有禁止早恋的校规,但是收效甚微,如果能使用文学作品的力量,使他们自己明白: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伴侣共度一生?爱情的背后包含了哪些责任?如何爱才能不伤人不伤己?当爱已不再,我们该如何面对?效果应该会更好。endprint

第五、应该通过课文教导他们抒发不良情绪的正确途径,使他们能勇于面对挫折,不惧失败,为自己创造美好未来。

失败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必修课。不管你是大明星还是小百姓,是贫穷还是富贵,都免不了在人生之中遭遇失败。然而由于缺乏正确引导,一些中职生在面对失败与挫折时会采取自闭、自杀、打架滋事、故意伤人等极端的方式进行应对。我们应当通过课文教导这些孩子抒发不良情绪的方法,使他们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败的瞬间没能控制情绪做出的极端行为。

第六、按照不同的节气时令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按照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来安排一些与节令相匹配的民俗活动,比如《我们热爱大自然》这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改为清明节习俗体验。让老师带同学们走出课堂,踏青、插柳、放风筝。端午节让大家一起画屈原像、折纸船、尝粽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身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民俗,更容易认同我们的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以下为本人对中职语文教材编排的粗略设想,供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第一单元主题:世界是美好的,人性是温暖的(我们需要正能量)

内容选择:类似《香炉》、汶川地震《史上最感人的捐赠者》等文学作品(现代文阅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讲述清明节的由来,体验清明节的习俗。

第二单元主题: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很优秀(树立民族自信)

内容选择:类似《世说新语》等作品(文言文阅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第三部单元主题:我爱我国,我爱我家(感恩家人、朋友,感受国家腾飞和强大的喜悦)

内容选择:《人民日报:中国高铁,靠创新领跑时代》、《人民日报:量子通信,中国领跑》、《中国留学生:说出你的中文名 坚持文化身份认同》……(新闻报道)

说出你的名字

語文综合实践活动:讲述七夕的由来,体验七夕的习俗。

第四单元主题:立足现实,努力打拼,创造美好未来(立志、行动)

内容选择:讲述普通人的崛起,民族企业的自强刘强东的成功,董明珠的成功,华为的成功。(名人传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体验中秋节的习俗。

第五单元主题:失败不可怕

内容选择:国外优秀作品选读(《世界上最优秀的推销员》)(外国文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讲述重阳节的由来,体验重阳节的习俗。

第六单元主题:实用语文

内容选择:学习求职简历的写作、请假条、借条等应用文的写作。(写作训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讲述春节的由来,了解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及禁忌。

附录:国内名家名篇推荐书目

中职语文的单元构成一直以来与高中语文高度相似。多数模式为按文体进行区分,然后将古今中外名家作品一股脑地往里填充。但是本人认为中职语文应该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推广阵地,所有的文体应为灌输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服务,这样才能引领中职生告别懵懂走出迷茫,教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思考,爱国、爱家、爱社会。所以,想要构建富有中职特色的语文课堂,或许我们可以从教材改革开始。

参考文献:

[1]陈强,《家庭功能和生存质量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普高生与职高生的比较》,《应用心理学 》2011年02期

[2]袁本福,《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