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理州民生改善中的“减贫”问题及建议

2017-06-27 07:44高杰廖望科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理州减贫

高杰 廖望科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多山地、欠发达、生态敏感地区。其民族问题、贫困问题、生态问题高度重叠。因此,大理州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问题也聚焦在民族、贫困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大理州的贫困现状分析,结合《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大理州的减贫以及脱贫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大理州;贫困现状;减贫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一、大理州“减贫”的背景与意义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发展作出了“三大定位”“四个全面”“五个着力”的战略部署;考察大理时对生态文明建设、洱海保护治理、企业技术创新、美丽乡村、民族团结作出重要指示,为大理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注入了强大持续动力。但同时,也对大理未来5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大理州山区面积广,经济总量小、整体实力弱,产业发展不足、层次低、结构不合理,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繁重,发展体制机制不活,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与全国全省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主要目标之一:“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贫困县、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因此,大理州现阶段面临的民生改善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就是如何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减贫”和“脱贫”的问题。所以,要完成州委州政府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民生保障目标,就要从减贫问题入手,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解决大理州贫困的现状,推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协调发展,促进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繁荣。

二、大理州的贫困现状与问题分析

1.大理州的贫困现状

2011 年,我国的标准为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视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大理州下属 12个市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9个: 漾濞县、鹤庆县、弥渡县、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大理州国家级贫困县中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是叠加的,在一定程度上,贫困人口基本是聚集在农村地区的,农村人口与贫困人口成正比。大理州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截止2016年,全州贫困人口从 2011 年的 73.78 万人减少到 2016年末的 28.4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23.6%降低到 10.6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4733 元提高到了 8633元,4 年减少贫困人口 41.47 万人。从数据来看,大理州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到2016年底,大理州城镇居民的收入依然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接近于农村居民的4倍。

从2011年至2016年,大理州在民生保障类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58%左右,农村低保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州财政保障了城镇和农村低保的覆盖面,并提高了保障的水平。另外,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消费水平和收入增长,农村的实际贫困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矛盾扩大了大理州的贫困人口以及贫困地区的贫困面,使贫困问题成为全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大理州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

(1)贫困聚焦于农村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有固化的趋势

大理州的9个国家级贫困县都地处山区,这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其中有3个民族自治县,6个民族乡。大理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1.65%,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很重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加大了政策和财政投入,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大理州的贫困人口大多集聚在贫困县、农村地区及少数民族这三个范围中,这个基本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并逐渐显现出固化的趋势。

(2)缺乏产业支撑与人力资源储备,成为改善贫困的制约

大理州的产业布局以农业为主。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种植稻谷、烟草、蚕豆等农作物。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相应的基础设施与社会条件也较为落后,这对吸引知识型和技术性的人才缺乏条件,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撑,产业很难得到投入和发展,因此,也形成了这些地方产业建设难、发展难的一个制约因素。另外,由于大理州大部分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没有形成高原特色农业、也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导致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是造成大理州农村人口与贫困人口叠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3)复合型贫困成为大理州贫困地区的共同特征

复合型贫困是除一般的物质生活和生存能力的贫困外,在收入、知识、精神、信息和权利等方面都存在差距的一种综合贫困。大理州貧困地区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贫困率较高的地区,因此,高原山区、少数民族、边远地带也成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征。其收入水平、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包括个人的素质、思想观念、教育文化、信息的获取性上与整个社会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差距。而对复合型贫困的消除不能仅依靠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更多的是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参与,主动去改善和摆脱贫困。

三、大理州贫困问题的“减贫”建议

根据目前大理州存在的贫困现状及其问题,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以及《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对解决大理州贫困现状,对大理州贫困问题进行“减贫”的相关建议:

1.针对农村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貧困的固化问题,实施精准扶贫措施

大理州内地理、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某些地区、某些民族、某些人口的天然“弱势”,如果要消除贫困,使大理州各地区、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应对这些具有天然“弱势”的地区和群众予以关注,给予能帮助其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针对政策。因此,“扶贫要精准对真实贫困户的实际扶贫成为实施精准的关键。因严格按照云南省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做到“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县有档”,并将所有贫困户信息通过网络建立实时动态的系统,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分解贫困固化的难题,做到逐步“减贫”。

2.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特色农业发展结合,实现产城融合,解决产业与人才的不足

大理州的地理分布山地多、耕地少、高原多、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传统农业生产由于农业技术的应用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制约,其很难向现代农业转型。因此,建设围绕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基地的中小城镇,既给了中小城镇以基于本地产业需求的就业 岗位创造和保障,又给了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城镇服务功能的依托,两者的互补关系来自于内在需求驱动,这样的城镇化发展就是摒弃了无人力与产业资源支撑的高大上产业,而是在自身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可持续的“产城融合”,进而解决贫困地区无产业、无人才资源的困境。

3.优化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是改善复合型贫困的主要途径

社会公共资源包括基础公共服务以及维护市场的制度和政策。一方面,州委州政府可利用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制度权利保障部分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其提供有利的、甚至是倾斜的政策,以扶持和保障这些地区的某些具有特殊优势的经济发展,以帮助其从经济上根本摆脱贫困;另一方面要重视对这些地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公共服务的供给,改善这些地区的人口素质,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其参与到“减贫”、“脱贫”工作中来,以改善复合型贫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大理州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王丽熔,李锡鹏.全面小康视角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6):94-98

[3]杨文顺.试论云南民族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61-65.

[4]黄惠芳.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开发大理模式的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2(1):25-30.

作者简介:高 杰(1981-),女,彝族,云南金平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与特色产业研究。

廖望科(1971-),男,四川自贡人,博士,教授,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及区域经济研究,通讯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弘圣路2号,671003。

猜你喜欢
大理州减贫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理解发展和减贫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
发展方式转变与减贫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