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090-02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训练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儿童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摸索与实践中,本人主要尝试从细心观察,让学生发现美、动手操作,让学生感悟美、发挥想象,让学生写出美;模仿写话,让学生体会美;启迪思维,让学生拓展美;连词成句,让学生描述美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细心观察,让学生发现美
文学大师鲁迅曾经说过:“如要创作,第一是观察。”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生活中细小的事情转瞬即逝,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眼睛,能时时刻刻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随时把发生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如:在上完《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后,我带着孩子到田野里去观察,让他们看一看金黄的梨子,闻一闻醉人的桂花,听一听轰鸣的割谷声……自己去田野里找秋天的图画。孩子们面对着美妙的世界,不可能无动于衷,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处景物或现象所吸引时,有些孩子就会口若悬河地讲述,爱思考的孩子就会不住地提问,有了情感的共鸣,孩子们就有了倾吐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悟美
在教学中,我首先教学生如何选图,让学生选出那些画面清晰、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自己喜欢并且觉得有话可说的图片,然后指导学生剪图、贴图,最后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让学生按顺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分清内容的主次、合理想象。在用这些方法看图后,再练习说话,让学生充分地说,可以先就图上的事物,抓住特点,然后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最后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内容连贯起来,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训练学生把话说具体。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三、发挥想象,让学生写出美
低年级的教材大多图文并茂,进行看图写话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角色,置身于画面的情境,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读读背背”中的插图、口语交际的情境图、课文的插图等都可以给它们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如看图写话《推车》,图中内容是:一位老大爷拉着满满一车苹果正走在一个上坡的地方,后面有一位少先队员正在帮忙推,老大爷回过头对少先队员说着什么……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图上画了谁和谁?老大爷遇到了什么困难?少先队员是怎样做的?他们在说什么?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和想象画面中的内容,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模仿图画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进而写出符合图画意境的话语。
四、模仿练习,让学生体会美
模仿是人类从事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生活经历较少,语言积累不丰厚,写作方法没掌握,写话是让他们无所适从的事情。让学生模仿他人作品,从他人作品中摘录好的词语和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是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阶段一种快捷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模仿可以是填充式的,如学了《春风的色彩》一文后,让学生看着插图仿写:( )说:“春风是( )色的。你们瞧,春风吹在( )上,( )就( )了。春风吹在( )上,( )也( )了。”也可以是仿写式的,如学习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篇课文,就可以仿照课文的结构来写一写你会用这支神笔为谁去做什么。有的学生就写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孩子画一所学校,让他们在宽敞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这种对课文内容的恰当移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思维迁移,好处多多。这种模仿式的训练,由于给了学生一定的练习格式,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说。这也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灵感,让他们都觉得写话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五、启迪思维,让学生续写美
每个学生的理解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而这些教材恰恰为学生的续写做好了铺垫。如《风娃娃》一文:风娃娃用了那么大的力气,来帮人们做事情,人们为什么还要责怪它呢?我让学生给故事配上最完美的结局。结果我们班的杨可馨小朋友在文中这样写道:“风娃娃还小,它不知道风筝、小树和衣服只需要一点微风就行了,它以为风越大越有用。这次知道自己好心却办了坏事,它下定决心,以后做事要动脑筋,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事。”
六、连词成句,让学生创造美
低年级学生已经会用词造句了。在教學中我结合课文中的优美词语,采用连词成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句”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如: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中,有不少关于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瓜果飘香”等等,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口头造句。随后,从文中抽出几个常用的词语,有描写天气的,有描写景色的,有描写心情的,让学生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进行段落练习。学生实地观察秋天,感受秋天,进行说话练习,可以用文中学到的词语,也可以用自己平常摘录的词语,合适地使用优美的词语。这样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词语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