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辉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至关重要,教师在学生创造力培养中应首先为学生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只有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学习习惯、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1-0046-02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在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生活内容创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增强学生生活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在分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中先拿出2个苹果问学生:把2个苹果分给2位同学,每个人分几个?学生马上回答:每人一个。于是我们再问:那么一个苹果分给2位同学,每人分几个?有的学生回答:0.5个。有的学生回答:半个。学生们在讨论之后得出:半个和0.5个指的是个。在这样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下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形的纸折出、、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甚至还折出了、等分数。由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其创造力也显著提升。
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课堂教学不同,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样、趣味十足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科技馆参观,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创新教学的开展。又如我们组织进行的七巧板比赛活动,要求学生利用七巧板自己拼出不同的图形,不但加深了他们对各种图形的理解,同时还让学生不断尝试创新。即便是有部分活动与数学的关联性不是很大,但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利于积累学生的创新因子,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和父母一起购物、旅游途中的路线距离计算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进行探索,从实践中感知数学,增强其知识应用能力。
三、利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创造力的提升。发散性思维即是要让学生不会受到定式思维的制约,能够从数学问题的个性中探求共性,从另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猜想。发散性思维能力表现出多变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属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不单单需要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也应当合理设置问题情境,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给出了下面的例题:已知我们学校操场的长为80米,宽为60米,进行扩建之后长增加15米,宽增加10米,求现在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对于这一例题我们引导学生在思考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求新、求速度、求最有效率的计算方式,借助于反复的启发,学生们都得出了不同的解题方式,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哪一种解题方式是最简单、最快速的。
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要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单单应当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还需要合理的给学生选择习题,让他们通过习题训练来促进创造力的提升。对于课后练习来说,习题类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必须要突出代表性与针对性,应当能够真正体现出教材中的知识点。对低年级学生,开始时我们能够布置一些基础类的心算题,题目难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符合,之后再慢慢地调整题目难度,增加一些其他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题目。比如在低年级乘法的教学时,提出3€?=?的计算题,在学生得出答案18后,教师还可以再次提问:哪两个数相乘等于18呢?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除了3和6相乘以外,答出其他数字,如2€?或1€?8。随后在练习时我们选择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检查,另外还应当激励学生多提问,在练习中如果碰到不懂的地方积极和其他同学或老师沟通。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引导作用,借助于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思考,在各种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主动进行自我充电,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敢于创新,进而确保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志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探析[J].创新人才教育,2016,(02):73-76.
[2]刘代娣.小学数学教育思维创造力研究[J].学周刊,2014,(3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