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静
近日,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少先队改革方案》,对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标准,也标志着少先队改革全面启动。这次《少先队改革方案》将对当前的少先队工作带来哪些变化?一线少先队辅导员如何在《少先队改革方案》的引领下,把立德树人的核心精神落实到少先队建设与改革之中?为此,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谢凌云。
记者:您从事少先队工作20年,也曾经是湖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谢凌云: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与星星火炬、红领巾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前,我担任了娄底市第一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一干就是6年。之后担任德育副校长,分管少先队工作,后来又辗转多所学校任职,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少先队工作始终是我最关注、最重视的一项工作。现在,我虽然担任的是娄底市第六小学校长一职,但学校的少先队活动我都坚持指导、参加,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格外年轻,格外幸福!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一年,我就接触到了少先队工作。有人曾这样总结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不是农民,却要播种、耕耘和灌溉;不是医生,却要诊断、矫治和护理;不是军人,却始终伴随鼓点、号角和旗帜。这是一项有些人轻视、许多人漠视、所有人都说重要的工作。这是一项纯如望碧水、高如盘崇山的工作。这是一项天天都不能等待、月月都无法松懈、年年都没有了结的工作。”可以说,这次《少先队改革方案》适逢其时:一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对少年儿童成长提出新要求;二是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三是当代少年儿童群体呈现新特点、新变化;四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少年儿童的生活、行为、交流方式带来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共同思考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
记者:是的,少先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关注和从事少先队工作20年,您认为当代少年儿童群体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将对当前的少先队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谢凌云:随着环境的变化,今天的少年儿童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一些新特点、新变化。例如,他们普遍承载着整个家族的期望,处于倍受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成长压力巨大;他们的发展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其思想意识和行为特点深受影响。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让少先队工作更加多元。
让少年儿童从心里认同和喜欢少先队和它所组织的活动,我认为一是要立足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方向,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唤起少年儿童心中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二是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每一个教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和成长;三是营造同伴相携成长的氛围,通过大、中、小队的建立,给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开展好同伴教育;四是彰显少先队组织的文化,用少先队的标志、礼仪、阵地等呈现少先队独特的魅力,用少先队特有的入队仪式、升旗仪式、检阅仪式等吸引少年儿童,增强庄重感和参与感。
记者:您刚刚谈到,要提高少先队的吸引力,少先队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方法都很重要。您认为当前一线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建设能力如何?
谢凌云:《少先队改革方案》提出构建“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工作队伍,同时制定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标准,规范辅导员选拔、配备、聘任和调整,完善任职资格、工作考核、专业发展相关政策,推进辅导员职称评聘“双线晋升”等举措正是抓住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软肋,让辅导员更热爱少先队工作。
6年前,我校就开始实行“专业辅导员+志愿辅导员”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学校现有少先队员2260名,少先队中队46个,配备大队辅导员1名,中队辅导员46名,以及包括交警、法制、心理等专家在内的校内外志愿辅导员12名,构建了“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网络,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我们定期开展“青蓝工程”辅导员师徒结对活动,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沙龙。通過学习、观摩和评比,每一位辅导员都能明确少先队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创设特有的中队文化。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针对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少之又少。我们期待,通过少先队辅导员分级全员培训工程,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辅导员培训基地和少先队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以及少先队辅导员骨干培养,让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记者: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精神素质培养的大学校,少先队工作如何与德育相结合进行创新?
谢凌云:解读《少先队改革方案》发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有两个层面:在基本层面,要培养少年儿童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等;在思想层面,要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的衔接,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不难看出,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彼此渗透、相互依存,两者的有效结合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须。
比如,少年儿童关于“爱”的教育,不仅被写入党中央的决议,也是少年儿童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灵营养。在我校,爱心教育已成为品牌活动,以教育队员从小理解爱、体验爱、学会爱、善于爱、付出爱为目标,开展主题体验教育活动,开展护蛋行动、诗歌会、情系山乡失学儿童、贫困儿童手拉手、爱心义卖跳蚤市场等活动,让爱在校园蔓延。又如,我们在开展升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组织缅怀英烈、参观革命遗址等常规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观影、“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红歌传唱、抗日老兵讲故事等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记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少先队工作该如何接轨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
谢凌云: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少先队工作,让少先队工作融入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拓展活动空间,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是我校少先队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一方面,围绕“打好身体的底子,埋下阅读的种子,培育习惯的苗子,丰富生命的底色”的培养目标,我们相继研发了《向阳第一课》《队课小讲师》等精彩的少先队课程。在参与体验中,每一位队员向阳绽放,焕发蓬勃生机。
另一方面,结合学校课程特色,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内容,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少先队活动。
一是持之以恒的读书节。“集体朗读”“美文诵读”让队员们得到了美的熏陶;“古诗词竞赛”让队员们传承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系列主题读书教育活动,让队员们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二是精彩纷呈的艺术节。除了常规的文艺汇演,还有妙趣横生的现场水果拼盘比赛以及书法、绘画、摄影小能手评比活动等。校园洋溢着勃勃生机。
三是丰富多彩的体育节。如“一家老小向前冲”亲子游戏、“阳光伙伴”拔河比赛等,让队员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是兴趣盎然的科技节。“智力七巧板比赛”“四驱车大赛”培养了队员的动手能力,“科幻绘画创意大赛”“天文观测”等活动满足了队员对科学的求知渴望,走进草莓基地、走进油菜花基地等实践活动让队员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记者:在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增加,少先队工作如何为这些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
谢凌云: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学校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量增加,是我们少先队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我们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借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网站)》《德育现代化背景下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游戏,增强小学生心理素质》等少先队工作课题研究,坚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怀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的理念,通过开展“关注心灵,快乐成长”主题活动、“集体过生日”心理辅导课等形式,让师生在互相倾听交流中共建心灵家园。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心语交流室”。那些觉得自己被忽视或对老师的管理“心存不满”的学生可以倾诉内心的不悦,心理辅导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协助他们挖掘内心的力量。通过这样的辅导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心理变化,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记者:互联网时代,如何整合社会力量,建好、用好社会化活动阵地?
谢凌云:《少先队改革方案》指出,要建設少先队社会化平台,就要争取党政支持,借助团内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探索联合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承接政府专项工作和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少先队工作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积极创作、推广优秀少儿文化产品,运用童谣、动漫、微电影、微视频等向广大少年儿童传播正确的价值理念;二是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努力建好“网上少先队”,构建少先队传媒体系,为少年儿童树立榜样,传播向上正能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先队工作迫切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好、用好社会化活动阵地。作为一个一线的少先队工作者,我有几点体会:一是要依托社区、“青年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拓展社会化活动阵地,建设孩子们身边的自己的少先队;二是要建立社校反馈机制,并将社会实践纳入各中队的考核;三是要推荐少先队员成为各社会教育基地的志愿者;四是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志愿者成为校外辅导员,壮大工作队伍。这样多措并举,定能推动“智慧队建”的发展进程。